淡竹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淡竹黃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黃蜂咬洞後,而於竹節間貯積的傷流液,經乾涸凝結而成的塊狀物質。
冬季採收,砍取竹稈,剖取竹黃,晾乾。本品自然產出者很少,大多採用火燒竹林的方法,
使竹受暴熱後,竹瀝溢在節間凝固而成,然後剖取晾乾。主產雲南、廣東、廣西等地。
具有祛風除濕,活血舒經,止咳的功效。用於風濕痹痛,四肢麻木,
小兒百日咳,白帶過多。有謂尚可治胃病。[1]
別 稱:竹花、竹繭、赤糰子
淡竹黃、竹三七、血三七、竹參、赤糰子、竹赤糰子、竹赤斑菌、淡菊花、天竹花、淡竹花、竹花、竹繭
來源
為 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黃蜂咬洞後,而於竹節間貯積的[[傷流液 ,
經乾涸凝結而成的塊狀物質。
冬季採收,砍取竹稈,剖取竹黃,晾乾。本品自然產出者很少,大多採用火燒竹林的方法,
使竹受暴熱後,竹瀝溢在節間凝固而成,然後剖取晾乾。
性味
甘,寒。
歸經
入心、肝、膽經。
組織
取竹黃子座橫切面觀察,子座邊緣有子囊殼。子囊殼一般為1層,偶見2層,呈圓形或瓶形,
孔口稍突出,直徑450~600微米。子囊細長,長250~350微米,橫徑20~30微米,
一端渾圓,一端具細長的柄,附生於囊殼上。側絲線狀,長約305微米。
子囊抱子呈紡錘狀、無色 ,有壁磚狀橫縱分隔 ,長35~60 微米,寬15~20微米,縱向單行首尾相接排列於子囊內。
貯存
竹黃極易吸濕、發霉或為昆蟲蛀蝕,其中所含的油質在貯存過程中也易逐漸酸敗產生臭味,
所以採收後必須立刻曬乾或低溫烘乾,貯存於密閉容器內並置於冷暗環境,保存期不宜過長。
功能主治
清熱豁痰,涼心定驚。治熱病神昏譫妄,中風痰迷不語,小兒驚風抽搐,癲癇。
①《蜀本草》:"製藥毒發熱。"
②《日華子本草》:"治中風痰壅,卒失音不語,小兒客忤及癇痰。"
③《開寶本草》:"主小兒驚風天吊,鎮心明目,去諸風熱,療金瘡止血,滋養五臟。"
④《本草衍義》:"涼心經,去風熱。"
⑤《玉楸藥解》:"清熱解毒。"
早泄 小陰經 陽痿 月經不調 更多功能主治 >>>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
竹黃泡酒的作用
1、清熱祛痰:竹黃本身就是寒性的,具有一定的清熱祛痰的作用,用來泡酒的話會使功效更加明顯,所以可以泡酒喝。
2、活血祛風:竹黃具有活血的功效,用來泡酒可用來改善人體出現的各種血液循環不暢引起的問題,而且對於痛風也有好處[2]。
竹黃食用禁忌
1、由於竹黃的寒性非常大,所以大家在食用的時候應該注意一下,
如果是寒性體質的人,最好不要食用,會加重身體不適。
2、竹黃畢竟是一種藥材,有要用功效,所以大家不要隨便食用,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嚴格按照劑量食用,否則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形態特徵
子座呈不規則瘤狀,早期白色,後變成粉紅色,初期表面平滑,後期有龜裂,
肉質,漸變為木栓質,長1.5-4cm,寬1-2.5cm。子囊殼近球形,埋生於子座內,
直徑480-580μm.子囊長圓柱狀,(280-340)μm×(22-35)μm;子囊孢子單行排列,
長方形至梭形,兩端大多尖銳,有縱橫隔膜,(42-92)μm×(13-35)μm,無色或近無色,成堆時柿黃色。
特徵:多生於將衰敗或已經衰敗的竹林中的莿竹屬、剛竹屬植物的杆上;
在竹杆上形成子座,子座呈不規則瘤狀,早期呈白色肉質,[3]。(《小兒藥證直訣》利驚丸)
後變紅色,木栓質
生長習性
生於箣竹屬、剛竹屬的竹竿上,多生長在 將衰敗或已衰敗的竹林 中。每年四至五月插秧前後,是此菌生長和採收季節。
物種分布
中國 浙江、福建、四川、安徽、江蘇、貴州、江西 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