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湛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湛江(廣東省地級市)

南國之濱 廣東湛江原圖鏈接

簡介

湛江,舊稱「廣州灣」,別稱「港城」,是廣東省轄的地級市。位於中國大陸最南端雷州半島上,地處粵桂瓊三省區交匯處,南瀕南海瓊州海峽海南省相望,西臨北部灣,背靠大西南,東與茂名市相連。轄3個縣級市、5個區和2個縣。

湛江是粵西和北部灣經濟圈的經濟中心,是中國大陸通往東南亞歐洲非洲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1984年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湛江還是中國海軍南海艦隊司令部所在地。[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湛江市

面積:11693平方公里

外文名稱:Tsankiang、Zhanjiang

人口:792萬(2014年常住人口)

別名:港城、廣州灣(舊稱)

方言:閩語-雷瓊片-雷州話、粵語-高陽片-湛江話、客家語-涯話 ]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省域副中心城市

氣候條件: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著名景點:湖光岩、觀海長廊、寸金橋公園、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等

下轄地區:赤坎區、霞山區、坡頭區、麻章區、廉江、吳川、雷州、遂溪、徐聞

機場:湛江國際機場(籌建)、湛江機場、湛江新塘機場

政府駐地:赤坎區躍進路67號

火車站:湛江火車站(南站)、湛江西火車站

電話區號:0759

車牌代碼:粵G

郵政區碼:524001—524575

地理位置:廣東省雷州半島

行政代碼:440800

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廣東醫學院等5所

市花:紫荊花[2]

歷史沿革

湛江市原圖鏈接

建制歷史

據出土文物考證,湛江轄地遠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約4000年前夏、商之間)便有了人煙[1]。遂溪縣鯉魚墩貝丘遺址是距今7000—8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居住遺址,是雷州半島最早有人類居住的地方。

秦皇統一中國後,湛江轄地歸屬象郡。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聞、海康、遂溪三縣屬交趾部徐聞縣;北部吳川、廉江兩縣分屬交趾部高涼縣和合浦縣。以後,南部三縣先後屬交州、合州、南合州、東合州。

至唐貞觀八年(634年),改東合州為雷州,直至清代,屬雷州府,北部兩縣先後屬廣州、羅州、化州,至明清屬高州府。

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國脅迫中國政府簽訂《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雷州府的遂溪、高州府的吳川兩縣屬部分陸地、島嶼以及兩縣間的麻斜海灣劃為法國租界,統稱「廣州灣」,劃入法屬印度支那聯邦範圍,設廣州灣行政總公使署,受安南總督管轄。法國殖民當局又根據最早進入廣州灣的法軍軍艦「白瓦特」(Bayard,又譯「白雅特」)號,將廣州灣城命名為「白瓦特城」(Fort Bayard)。

民國32年(1943年)2月,復為日本侵略軍占領,曾建立極為短暫的日偽政權。

1945年8月18日,中法簽訂《交收廣州灣租界地專約》,經曆法國和日本47年管理的廣州灣重新回歸中國。從這一年起,廣州灣正式改名為湛江市。

1946年2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隸屬廣東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37年(1948年)3月改隸屬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38年(1949年)5月,改隸十四區行政督 察專員署。[3]

市名由來

1899年,晚清政府與法國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廣州灣,被強租法國。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先生寫下了名篇《七子之歌》(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 廣州灣、 九龍、 旅順大連等七處「失地」),其中第五章便是「廣州灣」湛江。

湛江市區歷史上屬遂溪、吳川兩縣。隋至唐初,郊區湖光鎮舊縣村曾先後為鐵耙縣、遂溪縣縣治;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宋帝昺即位於市區硇洲島,升硇洲為翔龍縣;明洪武年間至清雍正年間,曾先後在市郊舊縣村和東海島設置椹川巡檢司。

1899年,法國強租當時名曰「廣州灣」(今湛江市區),對外貿易盛極一時。

1943年,日軍侵略者從法國人手中接管「廣州灣」,到45年日本投降後,民國政府於當年9月21日光復廣州灣,以原範圍劃設市治,因史上曾屬椹川縣,境內東海島曾設椹川巡檢司,古「椹川」亦有稱為「湛川」,故定名「湛江」市。[4]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續解放湛江全境。

1949年12月初,中共南路地委、廣東省南路專員公署在廉江成立,轄湛江市、北海市和欽縣、防城、合浦、靈山、海康、遂溪、廉江、化縣、吳川、梅茂、電白、茂名、信宜縣;同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為省轄市,南路公署遷湛江市赤坎。

1950年4月1日,湛江市人民政府成立;同年8月,南路專員公署改為高雷專員公署,轄徐聞、海康、遂溪、廉江、化縣、茂名、信宜、電白、梅茂、吳川縣,劃出合浦、靈山、欽縣、防城4縣設合浦專區。

1951年4月,門市,中共高雷地委劃歸中共粵西區委領導。

1952年11月,中共粵西區委和粵西行政公署由江門遷至湛江市赤坎,轄湛江市和台山、開平、恩平、陽江、陽春、茂名、信宜、電白、化縣、吳川、廉江、遂溪、海康、徐聞、東海縣,中共高雷地委和高雷專署同時撤銷。

1956年2月,中共粵西區委改為中共湛江地委、粵西行政公署改為湛江專員公署,轄湛江市和徐聞、海康、雷東、遂溪、廉江、化縣、吳川、電白、陽江、陽春、信宜、茂名縣。

1958年10月,中共湛江地委和合浦地委、湛江專署和合浦專署合併,改稱為中共湛江地委和湛江專員公署,轄湛江市、茂名市、北海市和合浦、浦北、靈山、欽縣、防城、東興各族自治縣、欽北壯族自治縣、徐聞、海康、遂溪、廉江、吳川、化縣、茂名、信宜、電白、陽江、陽春縣。

1965年6月,國務院決定將合浦、靈山、東興各族自治縣、欽州壯族自治縣和北海鎮從廣東省湛江專區劃出,設立欽州專區,歸廣西壯族自治區。

1983年9月,湛江地區建制撤銷,湛江市和茂名市改為省轄市,實行市領導縣新體制。原湛江地區所轄的吳川、徐聞、海康、遂溪、廉江縣劃入湛江市;電白、化州、高州、信宜縣劃入茂名市;陽江、陽春縣劃入江門市,後又劃出成立陽江市。

區劃詳情

轄區:轄吳川市、雷州市、廉江市(三個縣級市)和徐聞縣、遂溪縣(二縣),以及赤坎區、霞山區、坡頭區、麻章區、湛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共有85個鎮、2個鄉、34個街道辦事處、287個居委會、1501個村委會。[4]主要島嶼有:東海島,南三島,硇洲島,特呈島,調順島,東頭山島,南屏島等。

全市土地總面積13225平方公里(2009年),戶籍總人口763,1426人。郵政編碼524000。[5]

地理環境

湛江市區原圖鏈接

位置

湛江市位於東經109°31'-110°55'、北緯20°-21°35'之間,包括雷州半島全部和半島以北一部分。東瀕南海,南隔瓊州海峽與大特區海南省相望,西臨北部灣,西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毗鄰,東北與本省茂名市接壤。市區位於雷州半島東北部,東經110°4'、北緯21°12'。

地貌

湛江的陸地大部分由半島和島嶼組成,多為海拔100米以下的台階地。全市總面積中,平原占66.0%,丘陵占30.6%,山區占3.4%。

北部低丘陵區,地勢最高為廉江市北部、西北部,以海拔80~250米的低丘陵為主,有湛江最高點雙峰嶂(海拔380米)與數十座100~300米的峰嶺並排,形成一道屏障。其餘山地多呈扁饅頭形小山丘,溝谷較寬,丘陵疏矮,起伏不大,坡度8~15度,相對高度在30米以下,海拔高度在50~100米之間,少數達150米。丘陵漸靠河谷,亦漸為低矮。其中穿插的溝谷,切割明顯。

半島緩坡台地,三面臨海,台地略有起伏,無明顯峰谷,地勢較平緩,坡度3~5度。在大片緩坡地之間有水田、小溪或沖刷溝等切割。以火山噴發遺蹟的小山較高,地勢向四周逐漸變低。較高的山嶺有螺崗嶺(海拔223米)、仕禮嶺(海拔226米)、石卯嶺(海拔259米)、石板嶺(海拔245米)。螺崗嶺以南地勢平緩,東西部皆為台地,台頂平坦,周邊較陡。

沿海平原區,以河流沖積的濱海平原為主,部分為濱海台地,地勢平緩,起伏極微,坡度1~4度。濱海平原海拔0.8~3米。區內河流縱橫交錯。

湛江海岸線長達1556公里,約占全省海岸線的2/5和全國的1/10,為全省之最;擁有148.7萬畝海洋灘涂,占全省的48%,也是全省之最。

湛江東海島面積達286平方公里,為全省最大的島嶼,是全國第五大島嶼。

礦產資源

湛江雷州半島東北部有目前全國面積最大、熱流體儲量最大的低溫地熱田。

湛江是南中國海上石油(油氣)開發服務的重要基地,瀕臨湛江的南海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氣聚集中心之一。

湛江高嶺土礦床是我國目前最大型的高品位、大儲量的高嶺土礦床。

湛江廉江的銀礦儲量為676.15噸,為全省最大的銀礦。

氣候

湛江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的低緯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終年受海洋氣候調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23℃,年平均雨量1417~1802毫米。4~9月為多雨季節,8月雨量最多;10~3月雨量較少,常有旱情出現。夏秋之間熱帶風暴和颱風較為頻繁。年平均日照時數1817~2106小時,年≥10℃積溫8309~8519℃。低壓、熱帶風暴、颱風登陸影響頻繁。據建國後的統計,從1951~1990年40年間,登陸和影響本市的7級以上颱風82個,每年平均2.05個;雷暴日數多,年均雷暴日85~108天。[6]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地表水資源較缺,全市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75.77億立方米,客水徑流量88.81億立方米,共164.58億立方米,人均3777立方米,耕地畝均3141立方米。地下水資源豐富,雷州半島與海南島北部同屬雷瓊自流水盆地,匯水量大,以市區為主體的半島東北部,有熱流體儲量最大的低溫地熱田,儲集大量溫度在33~46℃之間的熱礦水,並發現52處一項或多項元素達到中國飲用礦泉水標準的熱礦水。麻章區月嶺泉、農場大泉,遂溪縣牛鼻泉、司馬塘大泉、東坡嶺大泉,雷州市湖仔大泉、英岩石大泉,徐聞縣軍湖龍泉、附城稀飯鍋大泉,廉江市竹寨溫泉等,是市內名泉。

土壤

湛江既有熱帶土壤基本類型,也有濱海地帶土壤分布,共有赤紅壤、磚紅壤、濱海沙土、濱海鹽漬沼澤土、濱海鹽土、潮沙泥土、沼澤土、火山灰土、菜園土、水稻土等10個土類,以紅壤居多,湛江因此有「紅土地」之稱。其分布大體是北緯20°40′以南地區為磚紅壤,占土地總面積一半以上,是本市最主要的土壤類型;北緯20°40′以北地區為赤紅壤;沿海地區為海濱沙土、濱海鹽漬沼澤土和濱海鹽土;九洲江和鑒江沿岸兩側為潮沙泥土。

植物資源

湛江熱帶亞熱帶作物資源極其豐富,是中國重要的糖蔗、水果、蔬菜和最大的桉樹、劍麻等熱帶作物生產基地,著名的菠蘿、香蕉、芒果、紅橙之鄉。

礦藏資源

境內已發現多類礦藏33種、礦產地155處,最有開發價值的是硅藻土、澎潤土、泥炭土、高嶺土等「四土」資源,瀕臨湛江的南海北部大陸架盆地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氣聚集中心之一。湛江還擁有全球兩個、中國唯一的瑪珥湖世界地質公園湖光岩和火山峽谷群,擁有中國面積最大的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海面積最大的珊瑚自然保護區和「海上國寶」——中華白海豚第二大種群區。

區域人口

據歷史資料記載,湛江轄境人口變化情況是:清光緒三十五年(1672年),100.69萬人;民國23年(1934年),114.60萬人;1949年,209.84萬人。新中國成立後,人口增長較快。1953年7月,第一次人口普查,229.48萬人;1964年7月,第二次人口普查,299.80萬人;1982年7月,第三次人口普查,456.61萬人;1990年7月,第四次人口普查,540.04萬人。[7]

湛江人口中,絕大多數為漢族,少數民族只是散居於各地。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市有44個民族,其中漢族5373544人,占99.5%;少數民族27021人,占0.5%。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有:壯族、瑤族、布依族、苗族、黎族、傣族、拉祜族等,還有外國人加入中國籍的46人,未識別民族的68人。

2012年,湛江市戶籍總人口為785.17萬人,戶籍總戶數為205.6萬戶,其中農業人口493.55萬人,非農業人口291.62萬人。全市常住人口710.92萬人。

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24.1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95.01萬人,鄉村人口429.13萬人。

民俗文化

湛江民俗原圖鏈接

雷州文化

雷州享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書法之鄉」的美譽。

雷州文化既是廣東四大民系文化之一,也是湛江主要文化之一。

雷州文化是以雷州話方言為特徵的區域性文化,其分布範圍包括今雷州、遂溪、徐聞、麻章、東海島、霞山以及廉江一部分地區。

非物質文化遺產

至2008年底止,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共29項,其中國家級6項,分別是:東海島人龍舞、遂溪醒獅、雷州石狗、雷州歌、吳川飄色、湛江儺舞等。省級5項,分別是:廉江舞鷹雄、吳川泥塑、麻章儺舞「考兵」,麻章「爬刀梯」,雷州姑娘歌等。市級18項,分別是:雷州烏石蜈蚣舞、雷州沈塘人龍舞、雷祖文化、雷劇、雷州穿令箭、雷州翻棘床(滾刺床)、廉江白戲、雷州音樂、雷州下火海、赤坎簕古龍、雷州方言、番鬼托梁、坡頭羅侯王廟廟會、坡頭山歌、徐聞陣式藤牌功班舞、安鋪八音、赤坎調順島網龍舞、硇洲津前天后廟會等。

民間藝術

湛江民間歌曲主要有雷州歌、東海嫁、吳川山歌、吳川民間歌謠:出嫁姑娘梳頭歌、吳川水歌、鹹水歌、廉江歌、白話歌和吟詩歌。

湛江民間器樂有雷州音樂、安鋪八音、硇洲八音、瓦窯陶鼓、華琴和雷胡。雷州音樂是指雷州民間器樂曲,是廣東省五大民間音樂之一,也是我國40多個樂種之一。

湛江宗教音樂分為雷州佛教音樂和雷州道教音樂。

湛江民間曲藝有流傳廣泛的粵曲、南音、龍舟、木魚及相聲、快板、三句半、蓮花板、大實話、賣雞調等廣東曲種,而本地的民間曲種主要為:雷州的姑娘歌、廉江的木魚、吳川的木魚及白戲、黎戲、木偶的唱腔表演等,其旋律優美悠揚,曲調琅琅上口,易學易唱。據不完全統計,湛江各縣區鄉鎮以粵曲演唱為主的私伙局和業餘曲藝社團200多個,另姑娘歌、歌、木魚的曲藝團隊也近幾十個。

湛江民間戲曲歷史悠久,經過不斷發展,現主要有民間木偶戲和地方戲曲兩大類。湛江民間木偶戲分為粵西白戲(原稱安鋪白戲,又叫白戲仔)、吳川木偶戲和黎戲。湛江地方戲曲只有雷劇和粵劇。

湛江民間曲種分為粵曲、歌謠、蓮花板、大實話、賣雞調、姑娘歌、吳川木魚、木魚。

湛江的宗教舞蹈分為屯分舞、散花舞和目蓮舞。

湛江的動物舞蹈分為蜈蚣舞、紫微降貔貅、舞鷹雄、獅舞和龍舞等。

湛江民俗舞蹈分為打盤茶(徐聞婚俗)和認同年。

湛江民間工藝美術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豐富多彩,獨具特色,在嶺南乃至全國都占有重要位置。湛江的民間工藝主要有石刻、泥塑、麵塑、彩塑、彩扎、吳川飄色、草編花席、根雕、木刻、剪紙等。

湛江的石刻有石人、石像、石馬、石龜、石鼓、石狗、石獅、石碑、石浮雕、蟠龍石柱、石礎、石牌坊、石匾、石螺、石貓、石豬、石羊等。

吳川泥塑源於唐末宋初,由梅菉鎮瓦窯村民興起,現已形成群眾泥塑活動。2000年文化部命名吳川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泥塑)。

彩扎在民間有很多不同的稱謂,如稱扎作、彩糊、扎紙、貼紙等,所涉及的範圍較廣,包括彩釓靈棚、靈屋、各類戲曲人物、燈籠、飛禽、走獸等。本市彩扎主要有:鷹雄扎、醒獅扎、走馬(宮)燈彩扎、太平先鋒宮燈、梅菉花橋和雷州頭祿花燈。

湛江的民間武術,分拳術與器械兩大類,多以套路、散打、器械、對練形式出現。主要拳種是洪家拳和蔡家拳,李、莫、佛等流派亦有之。

湛江的民間絕技有穿令箭、翻刺床、踩火場、爬刀梯、噴玻璃、汽車過腹、翻鞦韆和穿刀洞過火圈。

民俗風情

年例是粵西嶺南這一帶獨特的節日,它不比春節、中秋等全國性的節日範圍之廣,但它們又有相似之處,都是傳統的習俗。就像傣族的潑水節,年例是當地獨有的,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情和鄉土氣息。至於慶祝的形式,也表現出了鄉村人的淳樸、厚道、熱情、樂觀的精神狀態。年例的獨特性也增強了當地人的一種鄉土優越感,擁有着獨一無二的節日,無疑是值得自豪的。年例中的爬刀梯、下火海、翻刺床、穿令箭、殷屋舞鷹雄等極具特色。

吳川元宵: 農曆正月十四至十七日,吳川元宵節熱鬧非凡,梅菉街道(鎮)區的大街小巷、張燈結彩,遊人如潮,好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元宵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栩栩如生的泥塑和電動彩塑,有竹木搭造高高聳立的五級牌樓和花塔,有五光十色的花橋,有浩浩蕩蕩的大遊行。遊行時鑼鼓喧天,舞火龍、舞獅子、舞貔貅、舞二真、舞六將、踩十番、吹長笛,玩陶鼓,有各式各樣的彩車、「地色」和精彩巧妙的「飄色」,還有多姿多彩的花簇隊、彩旗隊、儀仗隊和武術隊,全城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

宗教信仰

本地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並存。民間多信仰媽祖(即天后)、雷首、海山公、關公等。在農村,初一十五、初二十六都要祭祖先敬神靈。

方言

湛江是省內方言最為複雜的市。全市除流行普通話外,粵、閩、客三大方言均有分布。

湛江方言的來源和分布,與本地人口的來源有關。古時,湛江一帶土著民族為少數民族,操少數民族語言。唐、宋、元、明幾代,大批漢人從福建之莆田、漳州及浙江一帶遷至雷州半島,帶來了早已形成於福建一帶的閩語,後發展為本地人數最多的居民。由於人多勢眾,閩語成了雷州半島最通用的語言。幾乎在閩語傳入雷州半島的同時,早已形成於西江一帶的粵語亦開始傳入本市,較早傳入的有梅菉、吳川、廉江等地。而較遲傳入本市的方言是客家語,在明清時期(以明朝為主,特別是陳璘平定瑤亂時期),由福建汀州府及本省韶州府、潮州府、惠州府(後從潮州府分出嘉應州)的客家人(當時並未有客家一說)遷至廉江居住而帶來。閩、粵、客三大方言傳入本市後,由於遷民們缺少與原地區的交流,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受到地方語言環境的影響,各方言均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閩方言發展成雷州話(或稱作黎話、雷話),粵方言發展為湛江市白話、吳川話、廉江白話等,客家方言發展成啀話(或寫作涯話、哎話)。

湛江市轄5區5縣(市),赤坎、霞山兩老城區操粵語,周圍農村操雷州話;坡頭區操粵語為主,極少數操雷州話;麻章區大多數操雷州話,少數操粵語;吳川市絕大部分操吳川話,少數操雷州話;徐聞、海康兩縣絕大部分操雷州話,客家語及粵語零星分布;遂溪大部分操雷州話,小部分操粵語;廉江操粵語、客家語,極少數操雷州話。在本市三大方言中,說雷州話人數最多,粵語次之,說涯話的又次之。粵語方言是本市之主導方言。此外,一些方言交界處和商品經濟較發達的城鎮還成為雙語區和多語區,居民可以同時操幾種方言。

該市之粵語較為複雜,各縣(市、區)以至各縣(市、區)不同區域都有較大差異。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湛江白話,二是吳川話。湛江白話又可分為市區白話、梅菉白話、廉江白話、遂溪白話、龍頭塘白話等。市區白話其聲母、韻母與廣州話基本相同,因而專家將其列入廣州話,其與廣州話之不同是聲調和腔調差異較大,開口可辨。梅菉、廉江、遂溪等地白話與廣州話聲、韻母大部分相同,其較明顯的特點是帶有高州、化州話的邊擦音聲母,且邊擦音聲母的字較多,因而有人將其列入「高(州)陽(江)話」。吳川話是粵語方言,其聲、韻、調均與廣州話有一定差異,吳州話習慣以吳州吳陽音為準。

雷州話各地亦有差異,大體以各縣(市、區)為片,分徐聞音、海康音、遂溪音、廉江音、郊區音等,這些差異主要表現在語調、腔調方面。如徐聞話略帶海南話腔調,只有吸氣塞音聲母。廉江的雷州話較之海康話「生硬」,音長不夠。各地雷州話亦存在一些常用詞不同音的現象,但各地之間均可通話。因雷州府歷來設於雷城鎮,故習慣上人們以雷城話為代表。

涯話(啀話)與粵東北一帶客家語的語言相差不大,主要差異是常用語方面帶本地特色,音調亦略有差異。湛江的涯話與同為粵西的陽江、茂名一帶的涯話亦較相近。2012年出版的《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把湛江的涯話歸入客家語粵西片。湛江的涯話以廉江石角話為代表。[7]

美食特產

美食

湛江菜的原料新鮮,多以粗料烹製,講求原汁原味,做法和味道與傳統粵菜以及潮州菜、客家菜等廣東菜系相比,可謂自成體系,獨具濃郁的地方風味。

湛江菜代表菜式:湛江雞(湛江白切雞)、湛江炭燒生蚝、白切鴨、白灼海蝦、清蒸花蟹、硇洲鮑魚龍蝦、蒜蓉蒸沙蟲等。

小吃

湛江炭燒生蚝,對蝦、炒粉、魚頭湯、白切雞、清煮花蟹、沙蟲湯、沙螺湯、油炸蝦餅。

特產

廣東「湛江八大名果」依次排列為:紅橙、菠蘿、菠蘿蜜、芒果、荔枝、香蕉、火龍果和青棗。

風景名勝

湛江老八景

湖光岩、觀海長廊、寸金橋公園、湛江南亞植物園、東海島中國第一長灘、南三島、硇洲島、湛江港灣

湛江新八景

吉兆灣、天成台度假村、特呈島、鶴地水庫、雷王故里(雷祖祠、雷州西湖公園、雷州三元塔公園、蘇公亭、十賢祠、高山寺、天寧寺、雷州市博物館、雷州石狗等)、廣州灣法國風情街法式建築遺址(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廣州灣法國警察署(法軍指揮部)舊址、維多爾天主教堂、基督教福音堂、法國東方匯理銀行舊址、廣州灣商會會館舊址、赤坎老街等)、三嶺山國家森林公園、菠蘿種植園(曲界、前山、錦和等鄉鎮)。

大型主題熱帶風情園林公園

寸金橋公園、南橋公園、北橋公園、 海田公園、湛江濱湖公園、南國熱帶花園、觀海長廊、中澳友誼花園、綠塘河濕地公園、霞湖公園、霞山綠苑、湛江海濱公園、漁港公園、瑞雲湖公園、銀帆公園等。

古商埠赤坎歷史游

赤坎民主路舊建築群,中山二路,九二一路,民主路、民族路,民權路,和平路,三和街,幸福路,廣州灣商會會館,南華大酒店,寶石大酒店,大中酒樓,許愛周故居,湛江第一老街--古老渡,赤坎老街,開埠的赤坎古井,赤坎大通街。

===霞山區主要法式建築遺蹟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廣州灣法國警察署(法軍指揮部)舊址,維多爾天主教堂(又名霞山天主教堂),東方匯理銀行舊址,霞山福音堂,法國愛民醫院舊址。[8]

著名人物

歷史著名人物

陳文玉,雷州市人,唐代刺史。

紀應炎,湛江市人,南宋進士。

陳貞豫,遂溪縣人,明代官史。

馮彬,雷州市人,明嘉靖年間進土。

陳璸,雷州市人,卓絕清官。

王夢齡,雷州市人,漕運總督。

陳喬森,遂溪縣人,嶺南才子。

陳昌齊,雷州市人,清代學者。

洪泮洙,湛江市人,清世人龍。

林召棠,吳川市人,狀元及第。

鄚玖,雷州市人,華僑首領。

烏石二,雷州市人,一代梟雄。

李晉熙,雷州市人,國史孝友。

陳蘭彬,吳川市人,駐美公使。

黃學增,遂溪縣人,農運領袖。

李浴日,雷州市人,兵學奇才。

李漢魂,吳川市人,民國廣東省政府主席。

張炎,吳川市人,民國將領。

何犖,徐聞縣人,民國將領。

許愛周,湛江市人,愛國商人 。

吳華,雷州市人,原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國外司司長

湛江天南重地原圖鏈接

當代著名人物

鄧海光,雷州市人,現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省防總總指揮、省社工委副主任。

陳武,雷州市人,現任廣東省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廣東省反貪局局長。

劉華秋,吳川市人,曾任外交部原部長、黨委委員。

陳堅,雷州市人,曾任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第一副主任。

王兆林,雷州市人,曾任廣東省原人民政協副主席。

徐益明,雷州市人,曾任中國跳水隊總教練。

洪三泰,遂溪縣人,現任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文學院院長、國家一級作家。

辛世文,雷州市人,全球「克隆植物基因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

周海中,雷州市人,國際著名學者,「周氏猜測」與「網絡語言學」的創立者。

李仁師,雷州市人,世界儀器公司首席執行官、現任美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主席。

謝康來,雷州市人,國家一級書法師,現任中國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兼海南分院院長。

莫各伯,雷州市人,中國當代著名山水畫家、書法家、雕塑家、文藝評論家、詩人。

符馬活,雷州市人:中國70後代表詩人之一、著名圖書策劃人。

何沖,遂溪縣人:現為中國男子跳水隊運動員、曾榮獲「奧運冠軍」。

吳天勝,廉江市人,世界記憶大師,中國首位世界記憶冠軍,海歸。

勞麗詩,廉江市人:曾為中國女子跳水隊運動員、曾榮獲「奧運冠軍」。

六哲,雷州市人:當代中國內地華語唱作型男歌手,有「人氣王」之稱。

李聖豪,雷州人:2007年獲得CCTV「中國驕傲獲獎人物」。

參考文獻

  1. 湛江概況時間:2019-07-17來源:湛江市政府門戶網站
  2. 湛江概況時間:2019-07-17來源:湛江市政府門戶網站
  3. 湛江概況時間:2019-07-17來源:湛江市政府門戶網站
  4. 湛江概況時間:2019-07-17來源:湛江市政府門戶網站
  5. 湛江概況時間:2019-07-17來源:湛江市政府門戶網站
  6. 湛江概況時間:2019-07-17來源:湛江市政府門戶網站
  7. 湛江概況時間:2019-07-17來源:湛江市政府門戶網站
  8. 湛江概況時間:2019-07-17來源:湛江市政府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