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水薙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灰水薙鳥 |
---|
圖片來自flickr |
基本資料 |
學名 Puffinus griseus 目/科/屬 鸌形/鸌/水薙鳥 遷徏狀態 海鳥 普遍性 稀有 體長/體重 40-51cm/650-978g |
別名:灰鸌,雌雄同型。虹膜深褐色。嘴細長鉛灰色帶鉤,鼻管約佔嘴長1/4。腳灰褐色。
- 整體大致黑褐色,尾羽呈短楔形。停棲時,翼尖超過尾羽。
- 飛行時,翼下覆羽有呈波浪型銀灰色區,初級飛羽偏白。腳略微超過尾端。
棲地&習性
在寒冷的近海和中上層水域中,屬大洋性海鳥。在海洋漂泊覓食,除在繁殖期外很少接近陸地。
多單獨或極小群活動。擅潛水。
主要是小型淺灘魚,頭足類(Onychoteuthis,Gonatus,Loligo opalescens)和甲殼類動物為食。
繁殖
從9月下旬/ 10月初開始,返回繁殖地。從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產卵。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最不關注)。目前被視為瀕臨滅絕。
鳴聲
在海上大多沉默。主要是在地面或洞穴發聲。
外觀相似性
短尾水薙鳥嘴較短,額頭較陡峭,腳色深。飛行時翼下覆羽淡色區羽色較灰暗,以中覆羽最淡。頭、臉與喉、胸有較明顯色差。
長尾水薙鳥暗色型腳粉紅色。停棲時翼尖不超過尾羽。飛行時雙翼常弓起,鼓翅動作較慢。腳未長過尾羽端。翼下覆羽較暗,尾羽較長呈楔型。
肉足水薙鳥嘴粉色較厚短,腳肉紅色,尾羽較長且圓。飛行時,翼平,翼下初級及部分次級飛羽的羽色較周圍色淺。
穴鳥體型較小,腳粉紅色有黑色蹼。飛行時,翼平伸,翼上覆羽有粗翼帶。
分佈
除南印度洋以外的所有主要海洋都在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的S智利和福克蘭群島繁殖,以及SE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地區。[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參考文獻
- ↑ sooty shearwater,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