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貓耳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貓耳朵是一種杭州特色麵食,後在山西陝西等地流行,但其形狀與杭州略有不同。其並非如名字所說用貓耳製成,只是因形似貓耳故名。在中國華北地區,貓耳朵大多像其他麵食一樣作為主食,而在南方地區多作為點心和小吃食用[1]




文化典故

據傳,清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次微服乘一葉小舟賞玩西湖。游得興致勃勃時,天忽然下起了小雨,眾人連忙避雨於小舟船艙內。大家等啊等,可是雨越下越大,下了許久都不見停。幾個時辰過去了,乾隆皇帝又飢又餓,忍不住問老漁翁有否吃食。老漁翁告訴乾隆有面但沒有擀麵杖,做不成麵條。正發愁之際,老漁翁的小孫女抱着一隻小花貓走來說:"沒有擀麵杖,我來用手捻。"於是小姑娘動手將面捻成塊,狀似小花貓的耳朵,小巧可愛。她把這形狀怪怪的麵條下鍋煮熟後再澆上魚蝦滷汁端給乾隆吃。乾隆見麵條不同尋常的模樣,玲瓏別致,吃後更覺得回味無窮,趕忙問小姑娘這叫什麼面,小姑娘回答說是貓耳朵。乾隆非常喜歡這道點心,回京後即召小姑娘為其做"貓耳朵"。自此"貓耳朵"成了一道名點 。另一則是說小姑娘長大嫁人後,為了維持生計,擺攤賣面度日。一日想起昔日奇遇,立即掛上了"御駕親嘗貓耳朵"的幌子,吸引顧客慕名而來,成為杭州名食,一直風行至今。貓耳朵極像意大利的一種做成貝殼形的通心粉。據說意大利的這種出品,就是馬可波羅中國學會了捏貓耳朵,回去以後仿製的,後來便由機器生產了。




做法

1.將小麥粉放在盆里,和面的水裡加少許的食鹽,一邊加水,一邊用筷子攪拌,直到成片狀,用手揉捏,做到"三光"即盆光、手光、面光,用濕紗布蓋住麵團,"醒"30分鐘。
2.切成條狀後再切成指節大小的顆粒狀,用大拇指的指肚壓住一顆向前推捻,一個貓耳朵就做好了[2]



視頻

三分鐘教會你自製貓耳朵, 做法簡單, 清脆美味超好吃

美食圖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