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永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永志
出生 (1932-11-17) 1932年11月17日(92歲)
遼寧省昌圖縣
居住地 中國昌圖縣遼寧省
國籍 中國
教育程度 院士
母校 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莫斯科航空學院
職業
活躍時期 1932年11月17日–現在

王永志,男,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國國家科技最高獎獲得者,火箭技術專家,俄羅斯宇航科學院外籍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高級顧問。1932年11月17日出生於遼寧省昌圖縣。1961年畢業於莫斯科航空學院,1992到2007年擔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兩彈一星」工程重要技術骨幹,為我國第一代戰略導彈增大射程、提高實用性能,解決了大量技術問題。作為總設計師或總指揮,主持研製了我國第二代液體遠程戰略導彈、固體遠程戰略導彈和地地戰術導彈、長征三號甲和長征二號E捆綁式運載火箭,為制定導彈火箭長遠發展途徑、實現技術更新換代和運載能力重大突破作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基本資料

王永志,男,中共黨員,1932年11月17日出生於遼寧省昌圖縣。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國國家科技最高獎獲得者,火箭技術專家,俄羅斯宇航科學院外籍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高級顧問,1961年畢業於莫斯科航空學院,畢業後立即投身於我國第一種自行設計的火箭設計和研製工作,參加了多種火箭的設計和研製,先後擔任洲際火箭副總設計師,三種火箭總設計師,是長征二號捆綁式運載火箭的主要倡導者之一和研製總指揮,曾任中國火箭研究院院長,1992到2007年擔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1]

主要經歷

高中就讀於東北實驗學校(現遼寧省實驗中學)。1952年考入清華大學航空系,1955年至1961年留學前蘇聯莫斯科航空學院學習飛機設計,1957年服從祖國的安排改學火箭與導彈設計專業。1987年成為「863」計劃航天領域專家委員會成員,1992年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俄羅斯宇航科學院外籍院士,1994年5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工作。2010年5月4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先後發布公報通知國際社會,將國際永久編號第46669號小行星命名為「王永志星」。

人物履歷

1952~1953年清華大學航空系(後併入北航)。

1953~1955年北京外語學院留蘇預備部。

1955~1961年蘇聯莫斯科航空學院飛行器系導彈設計專業畢業、獲優秀生畢業文憑和工程師稱號。

1961~1977年國防部五院一分院(七機部第一研究院)戰略導彈和運載火箭總體設計部總體設計組組長、總體設計室主任。

1978~1980年七機部第一研究院總體設計部副主任、主任。

1980~1991年七機部第一研究院副院長、院長。

1991~1994年航空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

1992年11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1994年4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人物經歷

王永志,男,火箭技術專家,1932年11月生於遼寧省昌圖縣八面城鎮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7歲那年,由於全家人不甘心都沒有文化受人欺辱,才使得他獲得了受教育的機會。小學畢業,時值抗戰結束,八路軍治下的昌北中學,寒門子弟可免費讀書,他的學業才得以繼續。由於學習成績連年優秀,初中畢業被保送到瀋陽的東北實驗學校(遼寧省實驗中學的前身)就讀高中。1949年初中畢業前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於出生農家,上中學時他最喜歡的課程是生物課。摩根的遺傳理論、米丘林的學說,都使他着迷。他夢想着將來當一名生物學家,改良物種。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美軍飛機不時侵犯遼東領空有時深入到撫順一帶,學校開始北遷,和平寧靜的學習生活被破壞了。不久校園附近的瀋陽北陵機場出現了蘇制米格15噴氣式戰鬥機,他為藍天上那英姿勃勃、令敵人望而生畏的噴氣式飛機所傾倒。1952年高中畢業時,他一改原先的志向,毅然報考了清華大學航空系飛機設計專業,從此走上了國防建設的道路。

在清華大學學習一年之後,他被選送到北京外國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學習俄語,並於1955年到莫斯科航空學院飛行器設計系飛機設計專業學習。三年級時根據中蘇兩國政府的協議改學火箭導彈設計。1960年夏,赫魯曉夫撕毀協議撤走專家後,中國決定召回所有即將畢業的留蘇學生。回國之後不久,周總理從戰略的高度指示國防工業重要科系派一人回去繼續學習,於是他重返莫斯科。蘇聯著名火箭總設計師科羅廖夫的第一副手和接班人V.P.米申院士向校方主動提出,親自指導本專業這惟一來自中國的應屆畢業生的畢業設計。在米申院士的指導下,他的畢業論文選擇了洲際導彈設計,並以優秀的成績通過答辯,同時獲得了優秀生畢業文憑和工程師稱號。

從莫斯科航空學院畢業以後,王永志一直在中國航天領域從事戰略導彈、運載火箭和載人航天方面的工作。在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工作整整30年。歷任工程組長,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總體設計部副主任、主任,研究院技術副院長、院長等職。在任院長期間,他傾注了全部心力,為研究院的建設與發展做出了顯著的成績。在科研工作方面,從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種近程導彈起,參加了多種航天型號的研製,先後任洲際導彈副總設計師、三種地地導彈總設計師,長二捆綁火箭等幾種運載火箭研製總指揮。1991年調任航空航天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地地導彈系列總設計師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1994年調往原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現解放軍總裝備部)繼續擔任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

科研生涯

60年代末,中國決定集中力量加快研製中國洲際導彈。王永志從中程導彈的研製隊伍中被抽調出來,參加了洲際導彈的研製工作,主持該型號總體設計室的工作,後來被任命為該型號的副總設計師,協助總設計師屠守鍔工作。他參加了總體參數的確定、性能的分析計算、箭上各分系統的技術協調和參數的匹配,並擬制地面試驗和飛行試驗方案。為適應戰備急需,加速洲際導彈研製進程的需要,在經過充分論證的基礎上,他提出了優化的「全彈系留試車」方案,不僅贏得了時間,還節省了大量的投資。首次飛行試驗時任試驗隊發射陣地技術負責人,首飛基本成功後,又主持提出了十項修改設計方案,這些方案的正確性在以後的試驗中均得到了驗證。此外他還協助總設計師制定出以現有導彈為原型改造成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技術方案並參與主持研製工作,使中國按時實現了發射返回式衛星的任務。王永志在第一代戰略導彈和運載火箭研製中成績突出,他是198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液體地地戰略武器及運載火箭」這個綜合獎項的獲獎者之一(該獎項含六種戰略導彈、兩種運載火箭,時間跨度20多年),在以錢學森、任新民、屠守鍔、莊逢甘等老一輩專家為主體的得獎者中他是為數不多的幾位中青年專家之一。

70年代後期,洲際導彈研製基本成功之後,中國開始研製第二代戰略導彈。按錢學森同志「第二代戰略導彈的研製要由第二代人掛帥,建議由王永志出任總設計師」的提議,他擔任了中國新一代戰略導彈的總設計師,主持制定了體現技術更新換代要求的總體技術方案。為提高生存能力落實了陸上機動發射方案;為有利於機動發射採用了新型結構材料,進行儀器設備小型化設計並研製高性能液體火箭發動機;為提高發射成功率,首次將可靠性列為武器系統戰術技術指標。此外,還採取了若干突防措施。在研製方法上,也有許多創新:確立了基本型、系列化發展的指導思想,在標準化、系列化上下功夫,收到了成效。在深入、系統地總結第一代導彈研製經驗的基礎上,親自撰寫了《設計守則》,下發至每個工程組。提出並組織制定了《電子元器件選用手冊》、《質量控制與標準化管理要求》和《可靠性指標分配與評定方法》等產品質量控制措施,以規範該型號的研製工作。為此他獲得航天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三項。經過六年的研製,攻克了許多關鍵技術,完成了該型號初樣階段的工作,經地面試驗考核達到了設計要求。

1977年底,他在七機部規劃會議上提出對載人航天跟蹤研究的建議,並獲准他所在的第一設計部成立一個跟蹤研究小組。1978年,他在第一設計部成立了以航天飛機為主要對象的跟蹤研究小組,並親自領導。這個專題研究組一直工作到1992年飛船工程開始技術經濟可行性論證為止,為載人航天前期準備做了大量工作。

1986年3月,國務院組織專家制定中國高技術發展計劃,他是200名參加者之一,並任其中一個論證組的組長。中央批准國家高技術(863)研究發展計劃後,王永志被聘為863國家高技術航天領域專家委員會7名成員之一。在首席科學家主持下,主要負責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和大型運載火箭的論證工作,參與擬制中國載人航天的發展藍圖。經過4年多的論證,專家委員會上報了《概念論證階段綜合報告》。

1992年1月,中央專委決定,對載人飛船工程進行技術經濟可行性論證,王永志被指定為論證組組長。在老一輩專家的指導下,在原論證的基礎上,由近200人直接參加,經過半年多工作,完成了載人飛船工程的技術經濟可行性論證。他代表論證組向中央專委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所做的匯報都得到了肯定。

貢獻評價

主要論著

序號 人員 作品 時間 1 王永志,王丹陽 同步通信衛星的發射 1997 2 王永志 試論彈道導彈與運載火箭技術發展方向 1987 3 王永志 以飛船技術為基礎組建空間實驗室的構想

人物評價

載人飛船工程獲准進入研製階段後,他被中央專委任命為該項工程的總設計師,負責主持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總體設計等技術工作。這項國家重點工程,經過研製隊伍艱苦的努力,在中央專委的直接領導下、在全國的大力支援下,按計劃完成了各階段的研製任務。並完成了發射場合練、零高度逃逸救生飛行試驗等多項大型地面試驗工作。1999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艘試驗飛船飛行試驗取得圓滿成功。作為這項工程的技術負責人,他為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開拓和進步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他治學嚴謹,學風正派。他是中國五所大學的兼職(或顧問)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後流動站導師,國家人事部博士後管委會審議組成員。曾任中國宇航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宇航學會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992年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俄羅斯宇航科學院外籍院士,1994年被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曾獲解放軍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2003年度總裝備部創新貢獻最高獎,他是200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2005年1月中央軍委發布命令授予他「載人航天功勳科學家」榮譽稱號。

榮譽記錄

2017年6月,解放軍新設立「八一勳章」 首批候選人名單公示,王永志在列。

參考資料

  1. 王永志,中國工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