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緘(五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王緘[jiān](?--918年):雍州咸陽(今陝西咸陽)人,祖籍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東晉宰相王導後裔,晉王李存勖掌書記。[1][2]
生平事跡
少以刀筆直記室,仁恭假以幕職,令使鳳翔。還經太原,屬仁恭阻命,武皇留之。緘堅辭復命,書詞稍抗,武皇怒,下獄詰之,謝罪聽命,乃署為推官,歷掌書記。
《契丹國志·韓延徽傳》:延徽自契丹奔晉,晉王欲置之幕府掌書記,王緘嫉之,延徽不自安,求東歸省母,遂復入契丹,寓書於晉王,敘所以北去之意。且曰:「非不戀英主,非不思故鄉,所以不留,正懼王緘之讒耳。」
從唐莊宗經略山東,承制授檢校司空、魏博節度使。緘博學善屬文,燕薊多文士,緘後生,未知名,及在太原,名位驟達。燕人馬郁,有盛名於鄉里,而緘素以吏職事郁。
及郁在太原,謂緘曰:「公在此作文士,所謂避風之鳥,受賜於魯人也。」每於公宴,但呼王緘而已。[4]
十年,從征幽州,既獲仁恭父子,莊宗命緘為露布,觀其旨趣。緘起草無所辭避,義士以此少之。胡柳之役,緘隨輜重前行,歿於亂兵。際晚,盧質還營,莊宗問副使所在,曰:「某醉不之知也。」[5]
《契丹國志》簡介
《契丹國志》是南宋人所著關於遼朝的紀傳體史書,二十七卷。此書所附進書表題「淳熙七年三月秘書丞葉隆禮上」,則應是南宋前期人所作。但歷來對此書作者及成書年代頗多懷疑,余嘉錫認為應是宋、元間人鈔撮各種記載和傳說而成,託名葉隆禮;但「縱屬偽作,亦出自元人之手」。
舊題葉隆禮撰。葉隆禮,字士則,號漁村,嘉興(今屬浙江)人。理宗淳祐七年(1247年)進士。十年,通判建康府。十二年,除國子監簿(《景定建康志》卷二四)。開慶元年(1259年),為兩浙運判兼知臨安府(《咸淳臨安志》卷四九)。景定元年(1260年)。知紹興府(《寶慶會稽續志》卷二)。今書前附《進契丹國志表》,末署「淳熙七年(1180)三月秘書丞臣葉隆禮上表」。顯誤。論者謂淳熙應為淳祐之訛。然當年及第,即奉詔修書,且於三月以前撰成上進,亦不可信。
淳熙七年比葉隆禮中進士的時間還要早67年,因此,恐為咸淳之誤。在《直齋書錄解題》、《宋史·藝文志》等均未著錄此書。說明此書在元代初年並未刊行。元人蘇天爵《滋溪文稿》中曾論及此書,《千頃堂書目》亦有著錄,著錄為元人葉隆禮撰,據此推測,此書應為葉隆禮入元之後的作品。
關於《契丹國志》一書的史料價值,歷來評價不一。最早提到這本書的是元代史學家蘇天爵,他認為:「葉隆禮、宇文懋昭為遼、金國志,皆不及見國史,其說多得於傳聞。」後來的學者也曾指出其中種種疵病。但是,宋、元時期通記遼朝一代史事的著作,除《遼史》外,只有《契丹國志》。儘管缺點很多,仍是較原始的資料。遼代史料為數甚少,元末修《遼史》,已有文獻不足征之苦,就從《契丹國志》引用了不少材料。可以斷定的是,《遼史》中有關天祚帝一朝的史實,因無《實錄》可憑,主要取材於此書 。今天我們將《契丹國志》和《遼史》加以比較,尚有不少可以訂正、補充後者的地方。所以,本書仍不失為研究遼代歷史的基本史料,值得我們特別予以重視。
《契丹國志》常全部引用原文而無所更改,收錄了許多今已失傳的珍貴史料書籍的記載,保存了大量史料。遼代有禁書令,有關遼國史事的書很少能流入中原,因此可以流傳到今天的遼國史料就更加罕見。《契丹國志》的資料對研究遼代歷史具有不容忽視的價值。
參考文獻
- ↑ 王緘_王緘介紹_歷史人物_詞典網 五代時人。幽州劉仁恭故吏,掌記室。博學善屬文。後從後唐莊宗經略山東,授魏博節度副使。從征幽州,獲仁恭父子,莊宗命為露布,緘起草無所辭避,士以此少之。...
- ↑ 王緘_王緘介紹及評價_王緘生平事跡_王緘軼事_四畫歷史人物 2017年3月12日 - 王緘,王緘介紹及評價,王緘生平事跡,王緘軼事,四畫歷史人物,【介紹】: 五代時人。幽州劉仁恭故吏,掌記室。博學善屬文。後從後唐莊宗經略山東,授魏博節...
- ↑ 王緘_中國歷史人物網(www.zglsrw.org)(2014-7第一版) 2017年6月25日 - 王緘,幽州劉仁恭故吏也。少以刀筆直記室,仁恭假以幕職,令使鳳翔。還經太原,屬仁恭阻命,武皇留之。緘堅辭復命,書詞稍抗,武皇怒,下獄詰之,謝罪聽命,...
- ↑ 後唐·列傳十二 2018年10月27日
- ↑ 《遼史·韓延徽傳》原文及翻譯 古詩文翻譯網 >> 古典詩文教與學 >> 課外古詩文今譯 >> 正文
- ↑ 《契丹國志·韓延徽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