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氰化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硫氰化铵 |
中文名;硫氰酸铵 外文名;ammonium thiocyanate 别名;硫氰化铵 化学式;NH4SCN 相对分子质量;76.12 化学品类别;无机物--硫氰酸盐--铵盐 管制类型;不管制 储存;密封阴凉干燥保存 |
硫氰酸铵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NH4SCN,无色结晶。有刺激性,易潮解,易溶于水和乙醇,溶于甲醇和丙酮,几乎不溶于氯仿和乙酸乙酯。其水溶液遇铁盐溶液呈血红色,遇亚铁盐则无反应。将干燥品加热至159℃时不分解而熔融,热至170℃时分子转变成为硫脲。相对密度1.305。熔点约149℃。有毒,最小致死量(小鼠,经口)330mg/kg。[1]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光泽单斜晶系片状或柱状晶体,在92℃为菱形晶体。易溶于水,溶于水时呈吸热反应,溶于乙醇、碱金属氢氧化物、丙酮、吡啶和液体二氧化硫中,难溶于氯仿(三氯甲烷)。在日光照射下溶液呈红色。
熔点(℃):149.6
相对密度(水=1):1.31
沸点(℃):170(分解)
CAS NO.1762-95-4
分子式:NH4SCN
分子量:76.12
溶解性:溶于水,溶于乙醇、丙酮、氨水。
计算化学数据
1、氢键供体数量:1;
2、氢键受体数量:2;
3、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4、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24.8;
5、重原子数量: 4;
6、表面电荷:0;
7、复杂度:31.3;
8、同位素原子数量: 0;
9、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0、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1、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3、共价键单元数量:2。
化学性质
遇铁盐生成血红色的硫氰化铁,与亚铁盐不反应。在日光作用下溶液呈红色。加热至140℃左右时形成硫脲。170℃时分解为氨、二硫化碳和硫化氢。易潮解。
制备
1、由氰化铵水溶液与硫或多硫化物共热而制得。
工业上一般用焦化废液复盐提纯装置制取,时下华北、华中部分小钢厂已有此装置。
2、由二硫化碳和液氨在加压下反应制得。或由硫黄和水的浆状物与氰化钠反应,再与固体氯化铵反应制得。
3、二硫化碳法将二硫化碳和稍过量的液氨同水混合,在压力5.88×105Pa、温度100℃下,反应约20h,生成硫氰酸铵。反应液经减压蒸发脱除硫化氢,在液温105℃时,用硫化铵除去铁及重金属,过滤,将滤液减压浓缩后在结晶器内冷却结晶,再经离心分离、干燥,制得硫氰酸铵。
4、硫黄法将适量水和硫黄粉在反应器中搅拌成浆状,固体氰化钠分次缓慢加入,在温度110℃左右进行反应生成硫氰化钠,然后再加入固体氯化铵,反应生成硫氰酸铵,在反应液中再加入硫氰酸钡,除杂澄清,上层清液经减压蒸发、浓缩析出氯化钠,再经过滤、冷却结晶、分离和干燥,制得硫氰酸铵。
5、用氰化铵溶液与硫粉共煮。
6、将二硫化碳与氨水进行加压合成反应,生成硫氰酸铵及副产硫氢化铵,再经脱硫蒸发使硫氢化铵分解生成硫化氢除去,所得溶液经除杂质和分离,得产品。或者将硫黄与氰化钠反应生成硫氰化钠,再与氯化铵复分解反应生成硫氢酸铵。
7、制法 用适量水溶解工业品硫氰酸铵,加热至60℃,之后分别加入适量 ( 以原料中杂质量计算)硫化钡、氢氧化铵( 相对密度0.91)和氢氧化钡,以除去重金属离子和SO42-离子。静置澄清,倒出清液,加入少量氨水和少量活性炭,在60℃下蒸发至相对密度为1.15止,过滤后搅拌冷却结晶,抽滤。结晶在60℃下再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常规检验溶液中SO42- 和 Ba2+ ( 若含量达不到要求,则按计算量加氢氧化钡或硫酸铵,并加入少量活性炭) ,符合要求后在60℃下过滤、冷却结晶、抽滤后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最后在30~40℃下干燥,可得分析纯硫氰酸铵。
应用
无机工业用于制造氰化物,硫氰酸盐、亚铁氰化物、硫脲和用作生产双氧水的辅助材料。有机工业用作聚合的催化剂。医药工业用于抗生素生产中合成和分离工艺。电镀工业用于镀锌。印染工业用作印染扩散剂。农药工业用于制造叶青爽等。钢铁工业用于配置浸酸剂。分析化学中用了银、汞、微量铁测定,农药含氮量分析,水质分析,配置硫氰酸根的标准溶液等。
用作镀黑镍电解液中的发黑剂以及分析化学中用于测定电解液中铁、银等离子。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主要因误服而导致中毒,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血压降低等。有口服15%该品200ml引起中毒的报道,经治疗痊愈;有连续服用0.1g,每日1-3次,3周以上发生中毒性精神病及死亡事故的报道。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不燃,有毒,具刺激性。
安全术语
S13Keep away from food, drink and animal foodstuffs.
远离食品、饮料和动物饲料保存。
S61Avoid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 Refer to special instructions / safety data sheets.
避免释放至环境中。参考特别说明/安全数据说明书。
风险术语
R20/21/22Harmful by inhalation,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害。
R32Contact with acid liberates very toxic gas.
与酸接触释放极高毒性气体。
R52/53Harmful to aquatic organism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对水生生物有害,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不燃。受热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氧化硫。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