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纖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神經纖維(nerve fibers ),神經元胞質(胞漿)的延長部分稱為「神經纖維」,也叫「突起」。神經纖維的粗細各異,直徑約在十分之幾微米(1微米等於1/1000毫米)至100微米之間。有的很短,只有幾微米;有的很長,可達1米左右。外有絕緣性髓鞘包着的,叫有髓鞘纖維;沒有明顯髓鞘的,叫無髓鞘纖維。纖維內充滿半流動性的神經漿,漿內有微管、微絲、線粒體、內質網等,具有維持突起生長和運輸的作用。許多平行的神經纖維集合成束,即是神經。
中文名:神經纖維
外文名:nerve fiber
分 布:人體所有器官和組織間隙中
功 能:傳導興奮
分類:一有髓神經纖維、無髓神經纖維
分類二感覺神經纖維、運動神經纖維
分類三:A類、B類、C類
一、生理功能:
神經纖維的主要機能是傳導神經衝動。各種神經纖維傳導的速度不同,大致在每秒3~120米之間。把感受器的神經衝動傳到中樞神經系統的,叫傳入纖維;把中樞神經系統的衝動傳到效應器官的,叫傳出纖維。全部由傳入纖維組成的纖維束叫感覺神經;全部由傳出纖維組成的纖維束叫運動神經;兼有傳入和傳出兩種纖維的纖維束叫混合神經。此外,在傳導衝動的過程中,神經纖維末梢會釋放出不同的神經遞質。按其所釋放的神經遞質的差異,又可分為膽鹼能神經纖維、腎上腺素能神經纖維和嘌呤能神經纖維。
二、皮膚瘢痕神經纖維形態:
(一)增生期瘢痕:
分層掃描和三維重建可見神經纖維內部結構不完整,局部有縱向或橫向的斷裂面
出現、有破損甚至崩解、有不規則腫脹和扭曲變細,在不同層次的光學切片上、不同的旋轉角度上觀察到的病理改變程度不同。
(二)成熟期瘢痕:
分層掃描可見神經纖維內部結構較完整,無明顯病理改變;三維重建可見神經纖維連續性增強,粗細較均勻,少有扭曲和腫脹,分支減少,形態接近正常的神經纖維。發生這種形態改變的原因可能是:增生期瘢痕內過度的炎症反應和缺氧等環境對神經末梢有着異常的刺激,使再生的神經末梢發生潰變,出現感覺異常;隨着瘢痕的成熟,部分纖維無法與一定數目的靶器官建立聯繫並最終潰變,恢復接近正常的神經支配水平。
增生性瘢痕(HS)是一種常見的病理性癒合結果,隨着瘢痕的形成,HS早期神經纖維的數量為明顯增多,隨着瘢痕的成熟,神經纖維的數量逐漸減少。但不論早期還是晚期,HS組織中始終比正常皮膚組織的神經支配更密集。但增生期瘢痕中的神經纖維陽性面積比明顯高於正常皮膚,而成熟期瘢痕中的神經纖維陽性面積比明顯低於正常皮膚,提示神經纖維可能與瘢痕增生有着某種關係。因而推測:初期創傷癒合,需要較多的神經參與,以某種機制調節傷口的癒合,同時又有大量的細胞因子刺激神經纖維增生;瘢痕形成後,隨着局部環境的穩定,炎症反應的消退,刺激因素減少,同時瘢痕的重塑或改構能夠改善組織的結構和強度,逐漸恢復組織原有結構和功能,神經纖維也逐漸減少。
視頻
神經纖維的潰變和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