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咏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條目可能需要进行清理,以符合求真百科的质量标准。 (2019年8月26日) |
此生者传记条目需要补充更多可供查證的来源。 (2019年8月21日) |
此條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语气、格式、標點等使用恰当。 (2019年8月21日) |
此條目使用不適當的 第一人稱(我、我們)和第二人稱(你、你們) 。 (2019年4月20日) |
秦咏诚 | |
---|---|
出生 |
1933年 江苏省赣榆县 |
逝世 | 2015年6月25日 |
国籍 | 中國 |
职业 | 作曲家 |
知名作品 |
《欢乐的草原》 (1954)等 |
秦咏诚(1933年-2015年6月25日),[1]作曲家。辽宁大连人。曾任旅大歌舞团创作员。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毕业于东北音乐专科学校作曲系研究生班。后任辽宁歌剧院创作员,辽宁乐团副团长,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院长,中国音协第三、四届理事和辽宁分会副主。作品有管弦乐《欢乐的草原》,小提琴曲《海滨音诗》,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我和我的祖国》 、《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电影音乐《创业》等。声乐协奏曲《海燕》1981年获第二届全国音乐作品(交响音乐)铖良奖。
个人经历
1948年参加大连地下党领导下的关东社会教育工作团。14岁开始发表歌曲。
1952年进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师从李劫夫、霍存慧学习作曲。
1956年在东北音乐专科学校(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扩建)研究生班毕业并留校任教。
1957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苏联作曲专家列·西·古洛夫学习一年。
1978年任辽宁省乐团副团长、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
1986年至1996年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
从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岗位退下后,秦咏诚应邀在北京做《音乐生活》杂志的主编,定居北京。
曾任文化部交响音乐比赛评委、全国音协小提琴创作 "金钟奖"评委。多次在沈阳及全国各地举办大型的国际音乐节。为提高全民的音乐艺术素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015年6月25日凌晨2点50分,著名音乐家,原沈阳音乐学院院长、教授、辽宁省政协常委、辽宁省音乐家协会主席、《音乐生活》名誉主编、中国少年儿童歌曲卡拉ok电视大赛艺委会主任秦咏诚在京病逝,享年82岁。2015年6月27日上午10时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竹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1] 。
音乐作品
几十年来,在教学和工作之余,谱写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有管弦乐作品:《欢乐的草原》(1954),交响诗《二小放牛郎》(1959),声乐协奏曲《海燕》(1963),《石油英雄赞》(1965与劫夫合作);小提琴曲《抒情曲》(1956),《海滨音诗》(1962) 《我为祖国献石油》
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1964),《满怀深情望北京》(1965),《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1972),《我和我的祖国》(1985), 《感受祖国》(1998), 《石油圣火》(2003), 《石化城之夜》(2003);电影音乐《创业》(1965),《情天恨海》(1989),《元帅与士兵》(1981)等等。其主要作品曾多次在国家和省级比赛中获奖。多年来他的作品被:刘秉义、李谷一、邓玉华、吕继宏、张金利、刘玉婉、麦穗等著名歌唱家传唱,使的作品家喻户晓。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9岁时创作的声乐协奏曲《海燕》,这是中国第一部声乐协奏曲,当年公演的时候引起人们的震惊。而且很有意思的是,他的第二个儿子正好出生在作品即将写完的时候,于是被取名"海燕"。
知名作品
《我和我的祖国--秦咏诚作品自选集》2005年在北京出版发行。该集分声乐篇、器乐篇两册,选自秦咏诚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
艺术特色
秦咏诚作品的最为直观的魅力,是他的旋律之美。这应当源于他民族民间音乐的深厚功底和对西方音乐文化的透彻领悟,源于他的聪慧,源于他的情感。情感几乎成了孕育他创作之树的丰厚土壤。从塑造准确的音乐形象入手,从表现深刻的思想感情出发,是他音乐创作的最重要也是最突出的特点。
在秦咏诚的旋律中,无论是声乐协奏曲《海燕》中的海燕形象,小提琴独奏曲《海滨音诗》中的海滨意境,还是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和电影《创业》中的石油工人的形象等等,我们总会感受到他由于感情的积淀而导致的准确的形象思维。他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和生活中最宝贵的信息,然后通过他的音乐传导给每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人。 生活的历练告诉他,音乐创作本身包含的意义是极为深广和丰富的。他把自己置身于社会和时代的前列,力求在作品中表现出时代的意识和情愫。他用自己的心灵触觉、用自己挚真的情感去发现,去感悟生活,他的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抒情的过程,是灵魂在音乐上的一种自白,而且充满了生活中的所有经验,通过音乐,倾泻出来,恰如抒情诗人用诗句把它倾泻出来似的"。(《我的音乐生活》-柴科夫斯基与梅克夫人通讯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第116页)他善于"把握时代脉搏,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化作与时代相适应的曲调。"(秦咏诚语)因此,他作品中的每一个音符都蕴涵着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蕴涵着他对家乡、对祖国浓浓的亲情和深深的热爱;因此,他的作品才得以雅俗共赏,才得以久唱不衰,才得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引起强烈的社会共鸣。
歌词和旋律是内容和形式的两个载体,其辨证关系应当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对于不同的歌词内容,秦咏诚会用不同的思想感情去理解,会用不同的音乐语汇去诠释。例如:男中音独唱《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主题,从男中音的中高音区开始,旋律呈"前紧后松"、分解和弦上行的进行状态,塑造了生动的中国石油工人的形象。
海滨音诗
《海滨音诗》是秦咏诚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为复三部曲式结构。这首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曲作者在突出乐器技巧的同时,更加充分发挥了小提琴在音色及演奏方面的歌唱性与抒情性。《海滨音诗》构思了一个非常富有歌唱性的音乐主题,尤其是A段的"b"旋律所使用的音区,更适合人声的吟唱。作品呈现给听众的是碧波轻荡、微风轻拂的海滨景色,优美动听的小提琴旋律,神采飞扬,似浪花飞溅,似行云流水,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凝聚了大自然绮丽景色中的万种柔情。作者借景抒怀,听众心旷神怡,仿佛进入了"无我之境"。A段,A大调上的抒情、歌唱性主题。旋律音程以级进及四度以内的进行为主,两个纯五度、一个大六度和一个小七度音程的运用,形成了主题"小波浪式"的旋律线条中的大跳进行,平稳中的大跳,增加了旋律进行的幅度,颇有感慨之情。隐伏在A主题中的逐渐向上增长的e-#f-#g-的进行,则使旋律的发展更加自如。更加舒展。B段,在同主音小调上进入,开始两小节的落音用了八度音程的对比(合头换尾),并在b主题中有所体现,由此形成了"八度进行"的特性旋律音程。B段在开始了两个乐句的呈示之后,作者开始使用音程扩展,节拍变换,由弱到强,转调模进等主题发展手法,将音乐推向了华彩段,调性回到了A段调性--A大调。之后,在A大调上作省略再现,直至音乐在小提琴泛音上结束--但余音不息,留下了无限遐想。
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
这首歌第一次发表在1972年5月1日《人民日报》,而创作这首歌要早一些。这首作品的领唱部分,是一个不方整的"起承转合"乐段。旋律进行特点:较多地使用了相对长时值的音符,旋律气息较长,很多处用了"一字多音"的类似"拖腔"的写法。除了第三乐句的两小节"转"句之外,其余三个乐句都有"平稳中的突然大跳"的进行特点,使旋律刚柔兼备,张力增加。第二乐句开头的"锦绣"二字,为了按字行腔,遵循"四声"规律,用了"e g"而不是其他的音,并打破主题的词曲结合规律,重复了"更加壮丽"四个字,使音乐的动力感更强。第三乐句是两小节的模进,是结构上的紧缩,和声上具有小调色彩,并结束在弱拍上,为后面的"合"句也是A段的"高潮"作了充分的准备。第四个乐句开头的八分休止符,使第三乐句的结束和第四乐句的开始都显得非常从容。(这种手法在《我为祖国献石油》等其他作品中也多有使用,并同样产生了很好的效果。)随后,在"太阳"两个字上用了一个八度大跳,既体现了"秦氏旋律风格",又表达了曲作者的真实情感。
我为祖国献石油
这首三段式的歌曲作于1964年。是作者几次亲临油田体验生活的第一感受。易唱易传的旋律,向上明快的节奏,使这首作品在问世近四十年的同时,也流传、红火了近四十年。
这首作品,旋律进行的最大特点就是多次使用了下行的三音列进行:使旋律风格在传统的大调色彩中融人了"五声性"。旋律音程的使用大都在四度以内(只几处用了六度音程)。A段为方整的"起承转合"乐段,"起句"的旋律,是主功能的分解和弦,从中音区迂回向上,"承句"从高音区迂回向下,与"起句"形成了逆行的旋律线条。B段为重复性的四句乐段,c和a在和声上具有小调色彩。c是a的变化重复,其中"迎朝阳"一句的进行,构成了这个乐汇在高八度上的紧缩重复。d是A段b的变化重复(合头换尾)。C段开始两小节的模进,是A段中a和b的紧缩形式,之后,用了一个切分节奏,这是全曲的一个亮点,节奏的突然变化,带来了旋律进行的色彩和动力,突出了歌词的内容。在旋律的进行中,作者还大量使用了八分附点音符加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音型,使旋律增加了跳跃性。在B段和C段中,A段的主题材料多次出现,或变化重复,或紧缩,或扩展。结尾处,"我的家"的"家"字,和"乐开花"的"乐"字,运用了戏曲中的"甩腔儿"手法,富有民族色彩,是整个作品的"点睛"之笔,体现了石油工人的乐观主义精神。
参考资料
1. 《我和我的祖国》曲作者秦咏诚逝世 享年82岁 . .搜狐网娱乐频道 . 2016-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