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铁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穆铁芬 | |
---|---|
艺人或艺术家 | |
别名 | 胡铁芬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满族 |
职业 | 京剧琴师 |
穆铁芬,男,京剧琴师。满族。为程砚秋早年(一九三二年程先生出国之前)琴师,也正是这个时期形成了鼎世“程腔”,程砚秋的个人代表剧目也都是这个时期完成的。“程腔”是包括罗瘿公、王瑶卿、白登云、穆铁芬、周长华、钟世章等人辛勤劳作的艺术晶体,这其中穆铁芬的琴技象一片荷池中的荷叶,衬托得程砚秋艳丽无比。[1]
人物生平
1922年1月28日,农历壬戌年正月初一日:程艳秋组和声社。
程艳秋组和声社,开始挑班演出。社长荣蝶仙,琴师穆铁芬,编剧罗瘿公,艺术指导王瑶卿。
1925年8月20日,农历乙丑年七月初二日:鸣盛社改为鸣和社。
在鸣盛社支持一年有余后,社长果湘林先生不胜劳烦,程艳秋亦不忍老岳受累,决定自行出面组班,特聘梁华亭先生任社长,经理内外社务,改组鸣盛社为鸣和社,班底成员有郝寿臣、侯喜瑞、曹二庚、慈瑞泉、郭仲衡、文亮臣、金仲仁、王又荃、周瑞安、李洪春、张春彦、董俊峰、李多奎等原和声社老伙伴。请高登甲先生抱本子任后台管事,文武场面则有琴师穆铁芬、鼓师杭子和、陈鸿寿及锡子刚等。由金仲荪任编剧,程艳秋挂头牌自兼编导和唱腔身段设计。
1930年3月,农历庚午年:程艳秋首次重组鸣和社。
程艳秋重组鸣和社,以郝寿臣易侯喜端,李洪春、李洪福易周瑞安,王少楼易郭仲衡,姜妙香、程继仙易王又荃,新聘傅小山、扎金奎、马连昆、刘春立、李多奎、金少山搭入,言菊朋被邀短期搭入,使“鸣和社”阵容愈加壮大。演于鲜鱼口内小桥路南华乐戏院。
本次重组是因1929年程率班社赴沪演出后首次转赴汉口,时某坤伶出重金策动将程艳秋本戏戏本及“鸣和社”的一半班底拉了出来,加紧排练程派新剧上演,只有程艳秋的老伙伴们曹二庚、吴富琴、张春彦、文亮臣、李四广和琴师穆铁芬、鼓师杭子和仍坚守鸣和社阵地未曾离去。后经梁华亭筹措复于本年初在原班底基础上将班社重建。
评价
那年是1929年,程砚秋25岁,程派艺术发轫未久。当时,程的班社叫“鸣和社”,不是鲁文所称“秋声社”(此名1937年始称)。
章遏云《虹霓関》(蔡端俊翻拍自台湾版《章遏云自传》)
据“四大坤旦”之一章遏云女士《自传》,她证明穆铁芬为程砚秋伴奏一直到1932年,因程要赴欧考察,解散了班社,穆铁芬才受聘章女士,专为她吊嗓、编腔、排戏,她说:“我之后来得名,渐有成就,得穆铁芬先生之功不少。”[2]所以她用亲身经历更正关于穆铁芬“叛离”的传闻。
程永江先生还引述新艳秋1983年写的《忆学程派》,当事人对当年“偷戏”之无奈与失当表示了极为诚恳的态度。诚如新先生所言:“旧社会,为了舞台上站住脚能红,在艺术上竞争得很厉害”,“偷戏”“捋叶子”并不少见,如何做到得体互益、皆大欢喜,确实不是哪一方能够周全的。
提此“旧案”,并不为揭谁的底,这本就是梨园行公开秘密。只因近阅唐鲁孙随笔再次看到,趁着闲暇就简单捋一捋脉络,也让后学者了解无论是艺术创造还是艺术摹习,都是历尽风霜万苦辛的!
视频
参考文献
- ↑ 穆铁芬(胡铁芬)梨园百年琐记
- ↑ 章遏云回忆《北洋画报》“四大坤旦”选举及“鸣和社倒戈”事件 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