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9年9月4日) |
竇武(?-168年),字游平,右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西北)人。東漢末外戚及大臣,與劉淑、陳蕃合稱為「三君」[1],竇融的玄孫。因企圖政變誅除宦官,兵敗自殺。
生平
長女入宮
漢桓帝延熹八年(165年),竇武長女竇妙被立為皇后,遂從郎中遷越騎校尉,封槐里侯,轄五千戶。次年(165年),又拜城門校尉。在位期間提拔許多名士,清身嫉惡;家中衣食也僅足需要,不加矯飾。後來羌族入寇,穀物歉收。竇武將皇太后和皇帝的賞賜,全數交予太學生,濟施貧民。[2]
黨錮之禍
永康元年(167年),黨錮為司隸校尉李膺、太僕杜密上書抨擊朝政,李杜幸得赦免。同年冬,桓帝崩,竇武拜大將軍,封聞喜侯;兒子竇機封渭陽侯;姪兒竇紹封鄠侯,遷步兵校尉;竇紹的弟弟封靖西鄉侯,為侍中,監羽林左騎,與太傅陳蕃共同管理朝政。[2]
竇武掌權後,一直很想翦除朝廷中的宦官勢力,太傅陳蕃也一直有此想法,時常與竇武談論。有一次竇武與陳蕃在朝堂上相會,陳蕃告訴竇武:「中常侍曹節、王甫等人,從先帝時期便操弄國政,使百姓不得安寧,今天如果不將他誅殺,以後等他們力量強大起來,再來行事就難了。」竇武相當認同陳蕃的說法,用尹勛為尚書令,劉瑜為侍中,馮述為屯騎校尉。後又進用之前被罷黜的前司隸李膺、太僕杜密、宗正劉猛、陳寔等人。又請前越巂太守荀翌擔任中郎。當時全國天下的名士知道竇武大舉進用賢才,無不希望能盡一己之力,為國效勞。《續漢志》中提到,當時京城有童謠道:「游平賣印自有評,不避賢豪及大姓。」[2]
167年5月(農曆),發生日食,陳蕃告訴竇武:「以前有一個宦官石顯做了錯事,御史大夫蕭望之將他關了起來。後來元帝時,石顯任中書令,詆毀蕭望之,令其自殺。但你看看最近黨錮之禍禍及的人數,這些宦官已經比石顯可惡幾十倍了!我雖然八十歲了,仍希望為將軍您除害。今天可以藉口發生日食,斥罷宦官。另外趙嬈(漢靈帝的乳母)和女尚書們也時常迷惑太后,也需要儘早斥退他們。」竇武告訴太后:「以前,黃門、常侍僅能處理內務,管理門戶。今天你把權力交給他們,使他們收結黨羽,蠻橫專權。天下如今不得安寧,就是因為這一夥人,最好全數殺光,以清朝廷。」太后說:「宦官制度從以前就有了,有罪的當然要殺,但是可以完全廢掉嗎?」當時竇武立刻先殺掉中常侍管霸和蘇康等人,又打算再殺曹節。太后相當猶豫不捨,因此遲遲未作決斷。[2]
8月,金星(太白)從西方升起。劉瑜善於觀測天象,上書太后碩此天向代表姦人在側,要小心提防。建寧元年(168年),竇武策謀除宦官。但宦官朱瑀得知消息,偷看竇武的奏章,大罵;「犯錯的宦官,殺之有理。但我們又沒犯錯,為什麼要殺我們?」於是大呼:「陳蕃、竇武要太后廢帝,此為大逆!」於是和長樂從官史共普、張亮等十七名較健壯的宦官,歃血共謀誅殺竇武。曹節聽到聲音驚醒,挾持靈帝至御德陽前殿,乳母趙嬈等擁衛左右,關閉宮門。曹節以刀脅迫尚書官作詔書。拜王甫為黃門令。收捕尹勛、山冰等人。山冰懷疑這並不是皇帝的詔書,不肯受詔,於是被殺。宦官們接著脅持太后,奪璽書。宦官做假詔想要逮捕竇武,竇武不接受,逃到步兵營,與竇紹一同殺了使者。召會北軍五校士數千人屯都亭下,告訴軍士:「黃門常侍謀反,盡力者封侯重賞。 」[2]
於是此時宦官又以少府周靖行車騎將軍,與護匈奴中郎將張奐率五營士討伐竇武。張奐以為竇武果然造反,故參與討伐。王甫調度虎賁、羽林、廄騶、都候、劍戟士,合千餘人,與張奐會合。王甫的軍力逐漸壯盛,於是便對竇武的軍隊勸降:「竇武謀反,你們這些禁軍,應該保衛宮室才對,怎麼可以跟著叛徒作亂?先降有賞!」於是竇武的軍隊逐漸歸降。竇武、竇紹見狀,趕緊逃跑,後來被各路軍隊包圍,兩人自殺。[2]
後事
後來竇武被梟首示眾,劉瑜、馮述、竇武、陳蕃等人的宗親、賓客、姻屬,如長樂少府李膺、沛相荀昱、名士杜密等百餘人遭逮捕殺害。竇武只有妻子免死,流放比景,竇太后則被遷居雲台幽禁。當時沒有人敢為竇武殮屍,僅有竇武府掾桂陽胡騰獨自殯斂行喪,結果也被禁錮。[2]
議郎曹操上書稱竇武等正直而被陷害,奸邪滿朝,賢路閉塞,言辭甚切,靈帝不能用。
竇武的孫子竇輔時年才二歲,被胡騰及令史南陽張敞(太尉張溫弟)帶到零陵界,詐稱已死。胡騰養竇輔為己子,為其婚娶。竇輔後舉桂陽孝廉,建安中被荊州牧劉表闢為從事,恢復竇姓。劉表死後,荊州為曹操所得,竇輔和宗人遷於鄴城。後隨曹操征馬超,被流矢射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