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糜灘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糜灘鄉位於甘肅省靖遠縣城北郊, 東南以黃河為界與東灣鎮烏蘭鎮相鄰,西南部與劉川鎮北灣鎮相接,北與三灘鄉接壤。糜灘鄉土地總面積153.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400畝,蘭州-長征鐵路經過並設吳家川站、石板溝站;蘭包公路通過境內,交通便利,自然資源充足。1999年全糜灘鄉工農業總產值達到5918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1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83元。素有"魚米之鄉"之稱,是靖遠瓜果蔬菜生產基地。[1]

歷史沿革

明朝萬曆年間,由於河床南移,傍山一帶,出現大塊沙灘,後長出野生糜子,非常茂盛,可供群眾採食,

故取名糜子灘。解放前設糜灘鄉公所,解放後建政為第五區區公所。1958年成立糜灘人民公社,1963年體制調整為糜灘區公所,1968年恢復糜灘公社名稱,1983年改為糜灘鄉人民政府,1989年將糜灘分設為糜灘、三灘兩鄉。

區域特點

糜灘鄉轄有8個行政村(獨石、碾灣、官路、前進、文化、勝利、下灘、武家大川),59個合作社,4800多戶,總人口24614人。總面積246平方公里,黃河流經23公里。糜灘鄉範圍內共有耕地25214畝,其中自流灌溉耕地17214畝,提灌工程灌溉耕地8000畝。糜灘鄉地勢北高南低,地形較平坦,海拔1450米左右。氣候乾燥,年均溫9.2C,年降雨量240毫米左右,無霜期120天,水資源豐富。耕地面積24200畝,水地面積22916畝,造林面積約1830畝。2003年人均純收入元,2004年人均純收入2334元,2005年人均純收入2448元,2006年人均純收入2556元,2007年人均純收入2725元,鄉政府設置"四辦一部",即黨政綜合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業發展辦公室、計劃生育辦公室和武裝部,在冊職工人數58人,其中行政編制23人,事業編制35人。[2]

產業發展

農業發展情況

鄉黨委、政府依靠科技,發揮優勢,逐步發展形成了以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優質稻米生產為主的藍、白、黃三大塊農業基地。日光溫室面積370畝,塑料大棚面積4500畝,優質稻米麵積5300畝。2008年,糜灘鄉實現糧食播種面積1.6萬畝,其中水稻6000畝、水稻最高紀錄畝產3106斤。小麥4000畝、玉米6000畝;蔬菜種植面積12000畝,其中以燈籠辣椒為品牌的辣椒種植8000畝,地膜洋芋2000畝,複種洋蔥、胡蘿蔔2000畝;食用菌種植300多戶。 形成了以農業科技綜合示範為主的種植業、以養雞、養豬、養羊為主的戶營規模養殖業、以編織稻草帘子為主的加工業,以優質果品為主的林果業四大支柱產業。規模養殖穩步增長,建成盛源、富鵬兩家規模養殖場,發展養殖大戶35戶,規模養雞32萬隻,羊存欄2.3萬隻,豬存欄3.2萬頭。拳頭產品燈籠椒被列入中國土特產出口商品之一,黃河蜜瓜已打入了國際市場。旱砂地黃河蜜瓜、粉色西紅柿、優質油桃已具有占領市場的優勢。

三產業發展壯大

2007年糜灘鄉工業、建築業實現總產值約2800萬元,其中,工業實現產值920萬元,建築業實現產值1880萬元。第三產業實現總產值約1600萬元,其中交通運輸業650萬元,餐飲業及其他服務業200萬元,商品流通業750萬元。


標準化豬舍優勢產業發展壯大通過龍頭企業、農業協會和經濟合作組織,日光溫室示範基地,發展綠色無公害蔬菜種植,逐步實現蔬菜生產標準化、規模化、園區化、產業化發展。依託盛源、富鵬兩家規模化養殖場,發展總占地面積近500畝,總投資2000萬元,標準化豬舍、沼氣供暖的規模養殖基地,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養殖模式,進一步發展規模化養殖業。在糜灘建成靖遠縣較大的蔬菜生產基地和規模養殖基地,發揮城郊經濟優勢,促進糜灘鄉經濟快速增長,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建設奠定基礎。

基礎建設

糜灘鄉爭取縣農辦的項目支持,共投資290萬元,發動群眾投工投勞一萬三千二百人(次),硬化下灘、勝利、前進、官路鄉村道路22公里,投資14萬元,砂化鄉政府至前進、鄉政府至下灘、黃河橋頭至碾灣大溝口道路7.5公里,市列舊村整治試點下灘村已硬化村組道路8公里,栽植樹苗12000株,安裝路燈56盞。籌資45萬元,其中群眾自籌8萬元,投工投勞3100人(次),硬化獨石、勝利等鄉村道路12公里;投資6萬元襯砌前進寬川子渠道2公里;投資24萬元,在獨石、下灘2村新建沼氣池200座;籌資13萬元開挖下灘至官路排鹼渠16公里。

民生事業

糜灘鄉做好自來水入戶工作,力爭2008年入戶率達95%,着力解決群眾的吃水難問題;加大農村能源建設力度,完成獨石、下灘沼氣池示範村建設;完善鄉村公共衛生體系,抓好重大疾病和疫情的防控;認真抓好民政救助和社會保障工作,及時做好睏難群眾的救助工作;加強科技培訓,聘請省、市、縣的農業技術專家開展日光溫室種植、瓜果栽培、沼氣池建設、養殖等實用技術培訓,每村在3場(次)以上,培訓農民在3000人(次)以上;抓好精神文明建設,組織開展籃球運動會、書畫展覽、秦腔演出、社火表演等活動,開展文明單位、文明家庭、賢惠媳婦、十大孝子評選等群眾性創建活動,倡導健康向上的文明村風。

人文景觀

糜灘鄉地靈人傑,人才輩出。"五四"運動在北京的學生張明道,甘肅省著名教育家蘇振甲先生,中國共產黨最早在西北插舉紅旗的司令員王儒林都誕生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糜灘鄉具有古老燦爛的歷史,境內

文化遺址豐富多彩,佛爺廟、龍王廟均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更為奇特的是被譽為"中流砥柱"的靖遠八景之一獨石頭,上有宋代張俊真緣書刻"西來熬柱"四字,以及馬騰遠等人合寫的"靜濤"二字,從前這塊石頭立在黃河巨浪之中,隨着河道變遷,該石現屹立在岸邊農田之中。[3]

地方特產

冬果梨,當地俗稱大果子,屬白梨種,原產黃河流域,是靖遠縣果類產品中的名優品牌。據地方志載,明代境內黃河兩岸已有"園圃為業者",並形成規模。冬果梨樹對水的條件要求較高,宜在具備灌溉條件的輕土壤上栽 冬果梨

植,樹冠高大,枝繁葉茂,200多年的老樹,仍能開花結實,果農們稱它為"老壽星"。成年果樹單株產量500公斤,樹齡較長及高產者可達1000至2000公斤。

冬果梨果肉呈水白色,細脆多汁,味道甜酸適度可口,宜於儲藏。含水份85%左右,富含果酸、葡萄酸、蔗糖、蘋果酸、蛋白質、鈣、磷、鐵、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物質,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它不僅有鮮食之美,而且還有蒸食、煮食之妙。生吃可生津潤肺,清除內熱,熟食則滋補內臟,止咳散寒。鮮果貯藏到寒冬臘月,若將其掏空去核,再裝入蜂蜜、冰糖等佐料,封閉其口,煮熟後即為香甜可口的"熱冬果",湯果一併食用,具有化痰止咳、幫助消化、增進食慾等特別功效,老年性哮喘以及氣管炎病患者食用大有裨益。[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