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樓 |
紅樓 泛指華美的樓房。 有時也指的是富貴人家女子的住房。
四大名著《紅樓夢》的簡稱及俗稱。
辛亥革命博物館,即辛亥革命時期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因紅瓦紅牆,武漢人又稱為紅樓。
基本信息
書名 《紅樓》 [1]
別名 《紅樓夢》
作者 曹雪芹,高鶚續
詞語釋義
紅色的樓。泛指華美的樓房。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上》:" 長樂坊 安國寺 紅樓, 睿宗 在藩時舞榭。" 宋 史達祖 《雙雙燕》詞:"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 清 洪升 《長生殿·偷曲》:"人散 曲終紅樓靜,半牆殘月 搖花影。"
富貴人家女子的住房。 唐 白居易 《秦中吟》:"紅樓富家女,金縷 繡羅襦。" 宋 王庭珪 《點絳唇》詞:"花外紅樓,當時青鬢 顏如玉。"
猶青樓。妓女所居。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當時紅樓中有某校書尤艷。"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記》卷二:"二卿有此才貌,誤落風塵,翠館紅樓,終非結局,竹籬茅舍,及早抽身。"
四大名著《紅樓夢》的簡稱及俗稱,如紅樓女子、紅樓十二釵、紅樓菜、紅樓別樣紅等,再如紅樓、三國、水滸、西遊。
辛亥革命博物館,即辛亥革命時期
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因紅瓦紅牆,武漢人又稱為紅樓。
相關內容
一、《紅樓夢》作者是婁底女子謝三曼,乃家傳信息。
一九七九年,謝的父親將兩本豎印繁體字線裝書交給他,告訴他是祖上所傳的《石頭記》,書中所記錄的是婁底桃林灣謝氏家族與金陵(南京)烏家巷謝氏之事。當時謝認為是無稽之談,並沒在意。直到其父親去世七年後,他才翻看了那兩本書,再找來《紅樓夢》及謝氏家譜細讀,果然覺得其父所言,絕非空穴來風。
二、《紅樓夢》中有大量的婁底方言和風俗。
《紅樓夢》中有不少與湖南有關的文字,如"湘江"、"湘江舊跡已模糊"、"瀟湘館"、"湘雲"、"斑竹"、"武陵別景"等,書中的一些風俗習慣,如飲茶習俗、積陳年雨水,嚼食檳榔、喪葬習俗等都與婁底一帶極為相似。更有書中的一些方言,如"日頭""毒日頭"、"看着不像"、"虧你伸得出手"、"勞了半日神"、"起猛了頭暈"、"撈什子"等。都與婁底土語相似。
三、榮、寧而府原型是謝家二府。
《紅樓夢》第十八回中有一首詩寫道:"誰為池塘曲,謝家幽夢長"。謝認為此系作者有意留下謝家的真實痕跡。據他考證,婁底桃林灣確實定居着一門謝氏大家族,有經歷了300多年風雨的"樂愷堂"為證,保留着清朝"太學"的御匾。1661年,謝氏第十四代紹芳公去世後,其妻易氏受族人排擠,攜子多人在桃林灣定居,修建了三進九廳大屋。以後又在扶洲仿桃林灣樣式建了二進六廳房屋。這就是榮、寧二府的原型。易氏被稱為"珩玉太婆",也就是賈母的原型。在《紅樓夢》中的賈氏府第與謝氏大屋的差別上,謝認為榮、寧二府並非真正的王府,無兵丁把守,劉姥姥可以隨意進出。王府之說乃是作者想象。
四、元春系易氏之女,吳三桂之妃。
謝認為,元春確有其人,她是易氏之小女,吳三桂的妃子。這就是《石頭記》成書後為什麼只在社會傳抄流傳,且屢為清朝所嚴禁的原因。1673年,吳三桂在雲南起兵反清,三年時間控制了江南大部分地方。期間他大部分時間駐紮在衡陽,離婁底不遠,足以讓元妃每月回家省親一次。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