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翳風 |
翳風 |
中文名稱 :翳風 拼 音 :yì fēng 功 用 :聰耳通竅,散內泄熱 特異性 :交會穴之一,手足少陽之會 |
翳風,拼音yifeng (SJ17),手少陽三焦經穴。在耳垂後,當乳突與下頜骨之間凹陷處。取正坐或側伏,耳垂微向內折,於乳突前方凹陷處取穴。本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腮腺。皮膚由耳大神經分布。皮下組織疏鬆,耳後靜脈面後靜脈匯合成頸外(淺)靜脈,在胸鎖乳突肌淺面向下後斜行,至該肌後緣,鎖骨上約2.5厘米處,穿深筋膜匯入鎖骨下靜脈。沿頸外靜脈排列的淋巴結稱為頸淋巴結,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腮腺咬肌筋膜,在乳突肌與胸鎖乳突肌前緣,繼而進達腮腺的下頜後突部,可深抵起於基突的肌肉。
概括
- 翳風 yifeng (SJ17)手少陽三焦經穴
- 【標準定位】在耳垂後,當乳突與下頜骨之間凹陷處。
- 【取法】取正坐或側伏,耳垂微向內折,於乳突前方凹陷處取穴。
- 【穴位解剖】本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腮腺。皮膚由耳大神經分布。皮下組織疏鬆,耳後靜脈面後靜脈匯合成頸外(淺)靜脈,在胸鎖乳突肌淺面向下後斜行,至該肌後緣,鎖骨上約2.5厘米處,穿深筋膜匯入鎖骨下靜脈。沿頸外靜脈排列的淋巴結稱為頸淋巴結,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腮腺咬肌筋膜,在乳突肌與胸鎖乳突肌前緣,繼而進達腮腺的下頜後突部,可深抵起於基突的肌肉。
- 【特異性】交會穴之一,手足少陽之會(《針灸甲乙經》)。
- 【功用】聰耳通竅,散內泄熱。
- 【主治病症】
- 頭面五官科疾病:耳聾耳鳴,頭痛牙痛,腮腺炎,下頜關節炎,口眼喎斜,笑肌麻痹,甲狀腺腫,面神經麻痹。
- 神經系統疾病:痙病,狂疾,膈肌痙攣。
刺灸法
刺法
- 1、直刺0.8-1.2寸,耳後酸脹,可擴散至舌前部及半側面部,以治面癱、腮腺炎等。
- 2、向內前下方斜刺1.5-2.0寸,局部酸脹,可向咽部擴散,咽部有發緊發熱感,以治聾啞。
-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1]
視頻
翳風穴定位法
參考資料
- ↑ 中醫:緩解暈車暈船不適,不妨按揉「翳風穴」!,搜狐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