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脾梗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脾梗塞(splenic infarction)是指脾内动脉分支的阻塞,造成脾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本病临床少见,又缺乏特异性表现,少数病例可无明显症状,故易被忽视。[1]

病因

脾梗塞多有原发病因,最常见的有下列几种。

临床表现

约半数患者可无症状。少数小范围脾梗塞亦可有低热、白细胞增多而无疼痛等症状;较大范围急性脾梗塞可出现突发性左上腹疼痛,或全腹痛向左肩、背部放射,弯腰或深呼吸时加重,伴恶心、呕吐,或呼吸困难、高热等表现,症状可持续一周。常伴左膈抬高和左侧胸腔积液。严重者查体可触及肿大脾脏,左上腹乃至全腹有压痛、反跳痛。伴纤维性脾周围炎,听诊可闻脾区摩擦音。重者甚至腹穿可抽出血性液体。[2]

检查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升高。

影像学检查

  1. X线检查:X线平片可见脾梗塞的钙化灶多呈三角形,较小的多发性脾梗塞钙化可以类似多发性静脉石。
  2. B型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典型的尖端朝向脾门部的楔形或不规则形回声异常区,边界清楚。梗塞早期为均质性低回声或弱回声,周边为回声更低的晕环。
  3. CT检查:脾梗塞后2小时 CT即有阳性表现,急性期典型表现为脾周边部单个或多个楔形、境界清楚的低密度灶,病变处肿胀,脾表面饱满隆起。
  4. MRI检查:MRI对脾梗塞的诊断较敏感。
  5. 血管造影检查:脾动脉造影典型表现为血管中断,呈“残根征”。

诊断

有栓塞及栓子形成的来源,突然出现的左上腹剧痛伴脾肿大或呼吸困难,或发热;B超、CT检查均有助于诊断;脾动脉造影能确定阻塞血管部位及范围,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3]

鉴别诊断

脾破裂

多有外伤史,临床有突然左上腹痛,伴明显内出血和休克征象。真性破裂者腹穿可抽出大量血液。

脾脓肿

有引起感染的原发病;临床表现畏寒、高热,左上腹痛伴脾大。

治疗

内科治疗

包括治疗原发病、吸氧止痛抗感染抗休克等一般治疗和解除脾血管痉挛的扩血管治疗以及溶栓、抗凝治疗。扩血管药常用罂粟碱静脉滴注。起病6小时以内者,可选用尿激酶、链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在溶解血栓疗法后再用肝素抗凝,或口服双香豆素、华法林抗凝。再配合阿司匹林口服抗血小板凝集。[4]

外科治疗

脾梗塞面积大,并发脾内大血肿脾破裂继发脾脓肿者则应行脾切除术。

视频

调脾通腑的两大经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