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蔡襄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蔡襄墓位於仙遊縣楓亭鎮鋪頭社區錦嶺自然村。墓地始建於北宋明成化元年(1465),巡撫騰昭為之修墓、建祠、立碑。正德元年(1506)提學副使楊子器重修。1984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拔款按原貌重修,周圍砌磚牆保護。1998年,海外宗親集資重修,並於墓前兩側增建碑亭、碑廊、儀門坊等。墓坐東南向西北,通面闊62米,通進深90.1米,占地面積5586.2平方米。平面呈「風」字形。石構分四級墓埕,墓丘呈龜背狀,墓身嵌方形墓碑,碑長1.4米,寬.75米,前置石制祭台;墓前豎清乾隆四十七年(1178)吏部尚書文華殿學士蔡新立的望柱一對,該陵園是研究蔡襄生平的實物資料。蔡襄墓1961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稱 蔡襄墓

外文名稱 Cai Xiang tomb

地理位置 福建仙遊楓亭錦嶺將軍山下

占地面積 20畝

蔡襄陵園

1997年,海內外蔡襄後裔把其墓重建為「蔡襄陵園」,歷時三年,於1999年竣工,占地面積20畝,仍保持宋代藝術造型,增建「山門」、儀門、圍牆、端明樓、四垂亭、書法碑廊、以及管理房和停車場,重塑文武石翁仲、石羊石馬、石虎,鋪平石墓埕、水泥通道等附屬設施。墓陵占地一畝,建造古老壯嚴,圍牆綠樹參天,綠草成茵,環境幽靜優美。陵園前方「儀門」,高7.5米,白色花崗石構築,橫匾前書「慶曆名臣」,後書「剛正廉明」;山門及前門,分別刻有對聯:「跨海築橋樑不盡黎民歌惠政,揮毫飛龍鳳何曾勳業掩文章」 ,「忠國興邦三諫有詩譽揚端明殿,惠民利涉萬安無險功業洛陽橋」,「公懾奸魂千古乾坤留正氣,誠承祖德萬家荔譜永留芳」,表達了後人對蔡襄一生品德及其功業的崇高評價和敬仰。在重修陵園時,菲律賓總統依斯特拉和世界僧伽會副會長瑞今(蔡襄後裔)聞訊,特致詞電賀。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親筆題寫「蔡襄陵園」和「碑林」。全長134米的「書法碑廊」,共有134塊碑文,鐫刻蔡襄為主的宋四大書法家楷、行、草、隸12600字,為福建省現有規模最大的碑林。「端明樓」正廳塑有蔡襄銅像,設有書法展覽廳,供遊人參觀。

基地簡介

蔡襄墓位於仙遊縣楓亭鎮鋪頭社區錦嶺自然村[1] 。蔡襄墓坐東南向西北,通面闊62米,通進深90.1米,占地面積5586.2平方米。平面呈「風」字形。石構分四級墓埕,墓丘呈龜背狀,墓身嵌方形墓碑,碑長1.4米,寬.75米,前置石制祭台;墓前豎清乾隆四十七年(1178)吏部尚書文華殿學士蔡新立的望柱一對,該陵園是研究蔡襄生平的實物資料。蔡襄墓1961年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紀念人物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謨,福建仙遊人。宋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任泉州知州時,主持修建洛陽橋,對溝通福建南北交通起重要作用[2] 。工書法,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有墨跡碑刻傳世。生平著述宏富,後人輯有《蔡襄全集》。成書於嘉祐四年(1059)的《荔枝譜》,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荔枝專著。治平四年(1067年)卒於家。歐陽修為其寫「墓志銘」,朝廷追贈少師,諡忠惠,墓前立有一對「石望柱」,上刻對聯:「五諫經邦,昔日芳型垂史冊;萬安濟眾,今朝古道肅觀瞻。」據傳,當年墓園占地60畝,墓前大道還立有「武官下馬,文官下轎」的下馬碑。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