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新黄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藏新黄耆 |
中文学名:藏新黄耆 拉丁学名:Astragalus tibetanus Benth.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 目:蔷薇亚目 科:豆科 亚 科:蝶形花亚科 族:山羊豆族 黄耆亚族 属:黄耆属 亚 属:密花亚属 组:密花组 |
藏新黄耆(zàng xīn huáng qí,学名:Astragalus tibetanus Benth.)是豆科黄芪属的植物。产新疆北部、西部及西南部。生于海拔830-2450米的山谷低洼湿地、地埂或山坡草地。蒙古、西伯利亚、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也有分布。 [1]
藏新黄耆形态特征
整体 多年生草本。
茎叶 藏新黄耆 茎纤细,上升,高10-35厘米,被白色或黑色伏贴毛。
羽状复叶有21-41片小叶,长4-11厘米;叶柄长7-10毫米,连同叶轴疏被黑白两色伏毛;托叶中部以下合生,长4-10毫米,上面散生长毛,边缘具长缘毛,分离部分三角状披针形,长2-5毫米,先端渐尖,膜质;小叶对生或近对生,狭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8毫米,宽3-8毫米,先端圆形微缺,基部钝形,两面或仅下面疏被白色贴伏毛;小叶柄长约1毫米,有疏毛。
花
藏新黄耆 短总状花序密集,腋生,生5-15花;总花梗长3-15厘米,连同花序轴疏生黑、白两色伏贴毛;苞片披针状卵形,长2-3毫米,膜质,具缘毛;花梗长1-2毫米,具黑色伏毛;花萼管状,长7-8毫米,被稍密的黑色伏毛,萼筒长5-6.5毫米,萼齿线状披针形,长2-2.5毫米,内外均密被黑色毛;
花冠蓝紫色,旗瓣倒卵状披针形,长14-20毫米,宽6-8毫米,先端微凹,中部以下渐狭,无瓣柄,翼瓣长11-18毫米,瓣片长圆形,长6-10毫米,宽2-2.5毫米,先端圆,瓣柄与瓣片等长,龙骨瓣长10-15毫米,瓣片倒卵状长圆形,长4-8毫米,宽2.5-2.8毫米,瓣柄长3-7.5毫米;子房有短柄,被黑、白两色毛,柄长约1毫米。
果 荚果长圆形或线状长圆形,长13-17毫米,宽3-4毫米,先端和基部均突然收狭,具尖喙和果颈,被黑毛混有白色半开展毛,稍弯,直立,近三棱形,假2室,含4颗种子,果颈长3-4毫米,果柄长1-1.5毫米。种子淡褐黄色,卵状肾形,长约0.6毫米,横宽约2毫米,平滑。 [2]
Astragalus tibetanus Benth. ex Bunge in Mem. Acad. Sci. St. Petersb. VII. 15 (1): 85. 1869; Baker in Hook. f. Fl. Brit. Ind. 2: 124. 1876; Gontsch. et A. Boriss. in Kom. Fl. USSR 12: 258. 1946;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411. 图406 (excl. calyce et petalis). 1955; K. H. Rech. in K. Danske Vid. Selsk., Biol. Skrift. 9 (3): 39. 1957; Kitamura, Fl. Afghan. 193. 1960; Ali in Nasir et Ali. Fl. W. Pakist. 100: 180. 1977; K. T. Fu in Bull. Bot. Res. 2 (4): 73. 1982; 中国沙漠植物志2: 267. 图版99 (1-7). 1987.
藏新黄耆花果期
花期6-8月,果期7-9月。
藏新黄耆生长环境
藏新黄耆分布范围
藏新黄耆 分布于新疆北部、西部及西南部。蒙古、西伯利亚、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也有分布。
藏新黄耆变种
展毛黄耆(变种)(植物研究) var. patentipilus K. T. Fu in Bull. Bot. Res. 2 (4): 73. 1982.
本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茎、叶及花萼等被开展或半开展毛,非伏贴毛。花果期与原变种同。
产新疆西部(乌恰、乌苏、博乐)等地。生于海拔2000-3100米的山沟湖滨或岭脊。模式标本采自乌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