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紋石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蛇紋石玉,亦稱岫玉,多產自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而得名,與和田玉、藍田玉、獨山玉並稱為中國四大名玉。蛇紋石玉是人類最早認識和利用的玉石品種,在中國距今約70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蛇紋石玉器。
蛇紋石玉(岫玉)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因產地不同而有不同的玉石名稱,如廣東的信宜玉、廣西的陸川玉、甘肅的酒泉玉、新疆的崑崙玉,以及美國、新西蘭和阿富汗的鮑文玉等等。岫玉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玉種,在一萬多年前,遼寧海城小孤山文化遺址中有岫玉製成的砍鑿器,漢代的金縷玉衣大部分也是由岫玉片製成的。
目錄
簡介
不論是繁華的大都市或是偏僻的城鎮,不論是高檔氣派的珠寶店內或是沿街設置的地攤上,均陳列有不同檔次的蛇紋石玉雕制的擺件。商店所售的大量玉枕也是由蛇紋石玉製作的,能起到鎮靜安神、疏通經絡、氣血流暢的作用。 由於在世界各地均有產出,蛇紋石玉常常因產地的不同有許多名稱。
如新西蘭產的稱鮑文玉;美國產的稱威廉玉;朝鮮產的稱高麗玉。
在我國蛇紋石玉也有眾多名稱: 岫巖玉(產於遼寧岫巖);泰山玉(產於山東泰安);南方玉(產於廣東羅定、信宜);老君廟玉(產於 甘肅酒泉);祁連玉(產於青海祁連山);萊陽玉(產於山東萊陽);藍田玉(產於陝西藍田縣)。
基本性質
化學成分
蛇紋石是層狀含水鎂硅酸鹽礦物,化學分子式為Mg6Si4O10(OH)8。其中Mg可被Mn、Al、Ni等置換,有時還可有Cu、Cr的混入。 而對於蛇紋石來說,化學成分受其礦物組成的影響。一般情況下,純蛇紋石玉的化學成分接近蛇紋石礦物各種組分的理論含量。當玉石中透閃石含量增加時,化學成分變成高硅、高鈣、貧鎂。當玉石中綠泥石含量明顯增加時,化學成分相對貧鎂、貧硅而富鋁。
礦物組成
主要組成礦物蛇紋石,次要礦物有白雲石、透閃石、方解石、滑石、磁鐵礦、菱鎂礦、綠泥石、透輝石、鉻鐵礦等。次要礦物的含量變化很大,對蛇紋石玉的質量有着明顯的影響,個別情況下次要礦物的含量可超過半數而上升為主要礦物。
結晶狀態
蛇紋石屬於單斜晶系,呈細粒葉片狀或纖維狀隱晶質集合體產出。
光學性質
- 顏色:變化較大,主要呈淡黃色、黃綠色、綠色、無色等。
- 透明度和光澤:半透明-透明;蠟狀光澤至玻璃光澤。
- 光性:非均質礦物集合體,正交偏光下無消光位。
- 折射率:點測法常為1.560~1.570(﹢0.004,﹣0.070)。
- 發光性:一般顯惰性。有時在長波紫外線下可顯微弱的綠色熒光。
力學性質
- 解理和斷口:無解理,斷口呈平坦狀。
- 硬度:受組成礦物的影響,摩氏硬度變化於2.5~6之間。純蛇紋石玉的硬度較低,在3~3.5左右,而當其中透閃石等混入物含量增高時,硬度加大。
- 密度:約為2.57(﹢0.23,﹣0.13)g/cm3。
包裹體
在放大鏡下,可見到黃綠色基底中存在着少量黑色礦物包裹體,灰白色透明的礦物晶體,灰綠色綠泥石鱗片聚集成的絲狀、細帶狀包裹體以及由顏色不均勻引起的白色、褐色條帶或團塊。[1]
蛇紋石玉鑑別
真假鑑別
- 肉眼鑑別:蛇紋石玉具有獨特的帶黃的綠色,但也有白、黃、黑綠等色。蠟狀-玻璃光澤,半透明-微透明,質地細膩,手摸具滑感,肉眼或在10倍放大鏡下,常見白色棉柳。
- 儀器觀察:折射率為1.555-1.573,比重在2.44-2.80間,在正交偏光儀下旋轉360度為全亮,在高倍數顯微鏡下,可見細纖維狀、葉片狀的蛇紋石晶體。
- 和相似玉石的鑑別:和蛇紋石玉較為相似的玉料有、軟玉、密玉等,但它們的外觀差別較大,物理性質亦明顯不同,只要稍加注意,鑑別比較容易。
質量評價
蛇紋石玉料的評價主要依據顏色、透明度、質地和塊度等進行,一般可分為四級:
特品:碧綠色,黃綠色,稍有一些裂紋和雜質,半透明,塊重在50kg以上。
一品:碧綠色,淺綠色,黃綠色,稍有一些裂紋和雜質,半透明,塊重在10kg以上。
二品:碧綠色,淺綠色,無裂紋,稍有雜質,塊重在5kg以上。
三品:色澤較好,半透明,塊重在2kg以上。
蛇紋石玉成品的質量評價主要依據顏色、透明度、淨度、質地、加工工藝等進行。一般顏色碧綠、透明、潔度、質地細膩、無雜質、無裂綹、加工水平較高者,價值較高,另外,其價格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購買人的喜好程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