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經濟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計量經濟學是以一定的經濟理論和統計資料為基礎,運用數學、統計學[1]方法與電腦技術,以建立經濟計量模型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研究具有隨機性特性的經濟變量關係的一門經濟學學科。主要內容包括理論計量經濟學和應用經濟計量學。理論經濟計量學主要研究如何運用、改造和發展數理統計的方法,使之成為經濟關係測定的特殊方法。應用計量經濟學是在一定的經濟理論的指導下,以反映事實的統計數據為依據,用經濟計量方法研究經濟數學模型的實用化或探索實證經濟規律。
簡介
計量經濟學(英文:Econometrics),是以數理經濟學和數理統計學為方法論基礎,對於經濟問題試圖對理論上的數量接近和經驗(實證)上的數量接近這兩者進行綜合而產生的經濟學分支。
該分支的產生,使得經濟學對於經濟現象從以往只能定性研究,擴展到同時可以進行定量分析的新階段。
「計量」的意思是「以統計方法做定量研究」,所以「量」字應讀作「[liàng]」,而不讀作「[liáng]」。
據說在經濟學中,應用數學方法的歷史可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創始人威廉·配第的《政治算術》的問世(1676年)。
「計量經濟學」一詞,是挪威經濟學家弗里希(R. Frisch)在1926年仿照「生物計量學」一詞提出的。隨後1930年成立了國際計量經濟學學會,在1933年創辦了《計量經濟學》雜誌。
人們應如何理解「計量經濟學」的含義?弗里希在《計量經濟學》的創刊詞中說到:「用數學方法探討經濟學可以從好幾個方面着手,但任何一方面都不能與計量經濟學混為一談。計量經濟學與經濟統計學[2]決非一碼事;它也不同於我們所說的一般經濟理論,儘管經濟理論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數量特徵;計量經濟學也不應視為數學應用於經濟學的同義語。經驗表明,統計學、經濟理論和數學這三者對於真正了解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數量關係來說,都是必要的,但各自並非是充分條件。而三者結合起來,就有力量,這種結合便構成了計量經濟學。」
後來美國著名計量經濟學家克萊因也認為:計量經濟學是數學、統計技術和經濟分析的綜合。也可以說,計量經濟學不僅是指對經濟現象加以測量,而且表明是根據一定的經濟理論進行計量的意思。
計量經濟學的基礎是一整套建立在數理統計理論上的計量方法,屬於計量經濟學的「硬件」,計量經濟學的主要用途或目的主要有兩個方面:
理論檢驗。這是計量經濟學用途最為主要的和可靠的方面。這也是計量經濟學本身的一個主要內容。
預測應用。從理論研究和方法的最終目的看,預測(包括政策評價)當然是計量經濟學最終任務,必須注意學習和了解,但其預測的可靠性或有效性是我們應十分注意的。
特點
模型類型:採用隨機模型。模型導向:以經濟理論為導向建立模型。模型結構:變量之間的關係表現為線性或者可以化為線性,屬於因果分析模型,解釋變量具有同等地位,模型具有明確的形式和參數。數據類型:以時間序列數據或者截面數據為樣本,被解釋變量為服從正態分布的連續隨機變量。估計方法:僅利用樣本信息,採用最小二乘法或者最大似然法估計變量。非經典計量經濟學一般指20世紀70年代以後發展的計量經濟學理論、方法及應用模型,也稱現代計量經濟學。
視頻
計量經濟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統計學你了解多少? ,搜狐,2018-04-25
- ↑ 【專業小課堂】——經濟統計學 ,搜狐,2017-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