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许光达故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许光达故居

中文名;许光达故居

地理位置;湖南省长沙县黄兴镇桂花村

建筑历史;清朝光绪年间

许光达故居:位于湖南长沙县黄兴镇桂花村,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故居原有两进,共有房屋14间,上进倒于1954年的洪水中。

2020年3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第五批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主要景观

故居大厅内挂了9幅许光达的生活照片,两间卧室存有床、衣柜等实物,一间厨房摆放了传统的蝴蝶灶,另一间摆放农具的房间有纺车、蓑衣和拌桶等。许光达是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家,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许光达在1955年得知将被授予大将军衔时,主动写信给毛泽东主席要求降衔,因此十名大将中只有他是五级。

为纪念许光达戎马一生的丰功伟绩,弘扬其谦虚宽厚的革命情怀,除恢复了故居原有建筑物、整治周边环境及新建有许光达事迹陈列馆外,在故居前还新增添一处"让衔碑",碑高2.5米,宽约5米,重30吨,为一面旗帜外形的花岗岩麻石材质,碑上方嵌有许光达大将的石雕像,内嵌许光达上书毛泽东主席主动要求降衔的书信。碑文由著名书法家李铎将军篆写。许光达故居及旁边的陈列室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


建筑结构

故居占地面积1、62亩,两进,二十一间房,砖木结构,青瓦脚,土砖墙,木格窗,木框大门,杉木前廊檐柱(左边一根用楠竹代替)。1908年11月19日,许光达诞生于进门厅屋前房,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学生时代。2005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考察长沙县时提出修复许光达故居为革命纪念地。遵照指示,长沙市把其故居的原有14间民居土房按原样修复。

所获荣誉

2020年3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第五批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人物简介

许光达 (1908.11.19~1969.6.3) 原名许德华,湖南省长沙县东山市萝卜冲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将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 许光达1925年5月在长沙师范学校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 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入黄埔军校第5期学习,后来编入炮兵科(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1927年5月编入中央独立师,参加了武汉卫戍司令叶挺将军领导的反击军阀夏斗寅叛军的作战。7月,在国民革命军第4军炮兵营任见习排长。8月,在江西宁都加入南昌起义部队。曾任11军25师75团排长、代理连长,参加了会昌和三河坝等战斗。后在国民党军中做兵运工作。1928年6月20日与邹靖华结婚。1929年10月,被中共中央派往洪湖革命根据地,1930年2月,参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先后任军参谋长,第17师政治委员和师长等职。参与开辟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多次率部参加反"围剿"作战。1932年春身负重伤,后赴苏联治疗。在苏联期间,曾入国际列宁学院和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历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第三分校校长,从事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研究,培养抗日军政干部。1941年 1月,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部部长,兼延安交通司令、防空司令、卫戍司令。后任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 2军分区司令员,在五寨、神池、保德、偏关一带,领导军民开展游击战,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初期,任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员。1947年8月,率3纵队西渡黄河,改属西北野战军(后为第一野战军),参加了沙家店、延(川)清(涧)、宜川等战役。1949年1月,任军长。7月任第2兵团司令员,在围歼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主力的扶眉战役中,率部迂回敌后,断敌退路,为保证战役全胜起了重要作用。继而挥师西进,攻破兰州南山敌军主阵地,抢占黄河大桥,与第19兵团全歼城中守敌,解放兰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命组建装甲兵。1950年6月,任装甲兵司令员,领导组建了装甲兵的机关、部队、院校、基地和科研机构。在装甲兵建设中,强调"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部队",要求政治工作与军事技术工作相结合、军事训练与实战需要相结合,注意研究外国先进军事科学技术,重视干部的培养和对知识分子的使用。曾先后兼任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 1955年9月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1959年9月任国防部副部长。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69年6月3日在北京逝世。[2]

参考资料

  1. 许光达:人如明镜 清白传家 , 人民网 2018-04-17
  2. “铁甲司令”许光达铁血护党 , 中国新闻网 2019年08月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