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诸侯 | |
---|---|
出生 | 西周、春秋 |
国籍 | 中國 |
别名 | |
知名于 |
诸侯指古时帝王所辖各小国的王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1]
名相釋義
1. 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
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
《易·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史记·五帝本纪》:“於是 轩辕 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官爵封建·诸侯》:“《帝王世纪》曰: 女媧 未有诸侯,有 共工氏 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 炎帝 世,乃有诸侯, 风沙氏 叛, 炎帝 修德, 风沙 之民自攻其君,则建侯分土自 炎帝 始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一节:“为了统治广阔的被征服地区, 周 初曾大规模分封诸侯,即‘封邦建国’……相传 武王 、 周公 、 成王 先后建置七十一国,其中, 武王 的兄弟十五人(一说十六人),同姓四十人。”
2. 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
三国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於 南阳 ,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南史·循吏传序》:“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诸侯也。”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三:“ 五代 诸侯跋扈,枉法杀人,主家得自杀其奴僕。” 清 吴伟业 《儒将》诗:“ 河 朔功名指顾收,身兼使相领诸侯。”
3. 星名。
《史记·天官书》:“门内六星,诸侯。” 张守节 正义:“内五诸侯五星,列在帝庭……又云诸侯五星在东井北河,主刺举,戒不虞。又曰理阴阳,察得失。一曰帝师,二曰帝友,三曰三公,四曰博士,五曰太史。此五者,为天子定疑议也。”[2]
诸侯国起源
中国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周代初期实行将土地和臣民封给子弟、功臣以建立诸侯国的制度。西周的诸侯有同姓、异姓之别。同姓即姬姓诸侯,在盟会时居于异姓的前面。异姓不少是曾与周王室有婚姻关系的,还包括褒封的前代后裔。
在众多封国中,最重要的有卫、鲁、齐、宋、晋、燕等国,其国君地位较高。诸侯受封时要举行册封仪式,谓之锡命。周天子为受封者颁布册命,宣布疆土范围、土地数量,以及所封给的属臣、奴隶、礼器和仪仗的数量。受封的诸侯必须为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了周天子的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 [3]
诸侯国的兴衰
公元前9世纪,由于周厉王残酷统治发生"国人暴动",诸侯各国原来一直服从周王,暴动以后代表中央政权的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很弱,实际控制区只剩下几百里。
进入春秋时期后,基本为混战时期,北方有燕、山戎;东边有齐;西方有秦、蜀、巴;南方楚、吴、越;中部从西至东依次为晋、卫、鲁,另外还有郑、陈、蔡、宋。诸侯列国实力不均,强国齐、晋、秦、楚、吴、越,春秋五霸在这一时期出现。客观上促进了诸侯各国分裂和统一。
战国时期以后,原来的晋国被赵、魏和韩"三家分晋";吴被越所灭,越又被楚所灭;诸侯国只剩下了韩、赵、魏、楚、燕、齐、秦七个大国及其他一些小的诸侯国:中山,鲁国,宋国,郑国,卫国等小国。[4]
诸侯之争
春秋时期以后,周礼开始逐渐崩塌。各诸侯国为了称霸诸侯,相互征伐,冲突不断,春秋五霸接连上演。当时的周王名义上还是天下的共主,但是由于自己实力的严重下滑,已经不足以掌控天下局势了。
春秋以前,天子六师,哪个诸侯不听话就要六师移之,就要打你。但是后来发现打不过了,尤其是打楚国打了三次都没打过。军师实力跟不上,自然号召力就下降了不少,下面的诸侯国就开始宠宠欲动想要僭越周礼了。
楚国是第一个称王的。当时楚国国君熊通不满足于自己的爵位,当时天下除了周王一个“王爵”外,其他诸侯国君都是“公”、“侯”、“伯”之类的爵位,楚国当初没有和周武王搞好关系,被封了一个诸侯国里最低的“子爵”。熊通不满足这个,采用威胁的口吻要求周王给提高爵位。周王怎么受的了这样的非礼要求,断然拒绝了。熊通回国后就很气愤,一琢磨,过了两年,老子不和你玩了,我自己封自己为楚王。但是,这个楚王当时并没有得到中原诸侯的承认,天下的王其实还算只属于周王一人的。
到了公元前403年,局势彻底改变,这一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得到了周天子官方的许可正式封侯。三家分晋事件成为春秋战国的分水岭,春秋时代虽然礼乐崩坏,但是周礼还被认可,到了战国,周礼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称霸天下才是当时的主旋律。
战国后,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这简直就是造反,而周天子居然承认他们是诸侯,而不是讨伐他们,从这一刻起,周天子都不尊周礼了,诸侯就更不知礼为何物了。然后才有各诸侯国为了封王,各种攻城略地,最后才有战国七雄。
从“齐楚相王”到 “五国相王”,魏王先是怕齐国反对,拉着齐一起称王,后来又为了遏制秦、齐、楚,派公孙衍联合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联盟相互称王。五国相互称王就意味着不止一个天子,周天子的权威彻底沦丧。[5]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据《史记》记载,褒姒不爱笑,周幽王想出各种办法让她笑,但她还是不笑。周幽王设置烽火台和大鼓,有敌人来到就点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都率兵赶来。诸侯到后却发现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诸侯惊慌失措的样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兴,因此多次点燃烽火。
后来诸侯们不在信用,渐渐不肯应召而来。后来申国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援救,诸侯却没有前来援救。犬戎最终杀死周幽王,俘虏褒姒,西周灭亡。[6]
參考來源
- ↑ 诸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诸侯,360搜索网
- ↑ 诸侯,360搜索网
- ↑ 诸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诸侯,360搜索网
- ↑ 诸侯国,360搜索网
- ↑ 天下本只有一个“王爵”,“公侯伯子爵”的诸侯因何纷纷称王?,新浪网,2017年12月20日
- ↑ 褒姒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学习啦网,2017-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