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長石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01645&sid=531182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長石 漢語拼音:Chánɡ Shí |
長石(本詞條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名詞術語化成果轉化與規範推廣項目審核認證),中藥名。別名方石《本經》,直石《吳普本草》,土石《別錄》,硬石膏《綱目》。為硫酸鹽類硬石膏族礦物硬石膏。具有清熱瀉火,利小便,明目去翳之功效。主治身熱煩渴,小便不利,目赤翳障。[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長石
拼音名:Chánɡ Shí
英文名:Anhydrite
別名:方石、直石、土石、硬石膏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hydrite
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
- 1.《別錄》:長石,理如馬齒,方而潤澤玉色。生長于山谷,及太山臨淄。采無時。
- 2.《綱目》:長石即俗呼硬石膏者,狀似軟石膏而塊不扁,性堅硬潔白,有粗理起齒棱,擊之則片片橫碎,光瑩如雲母、白石英,亦有牆壁,似方解石,但不作方塊爾。燒之亦不粉爛而易散,方解燒之亦然,但TUO聲為異爾。昔人以此為石膏,又以為方解,今人以此為寒水石,皆誤矣。但與方解乃一類二種,故亦名方石,
來源
原形態
斜方晶系。晶形板狀或短柱狀,惟不多見,一般成緻密粒狀、大理石狀集合體。顏色白灰、淡藍、淡紅及黑色等。條痕白色。玻璃或脂肪光澤。透明或微透明。斷口參差狀。硬度3-3.5。比重2.95。性脆。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產於沉積岩層、熱液礦脈、火成熔岩及接觸交代礦床中。
資源分布:產於山西、甘肅、青海、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雲南、西藏等地勻有產出。
性狀
性狀鑑別
本品為扁塊狀或塊狀,有棱。江灰色、灰色或深灰色。條痕白色或淺灰色。體較重,質堅硬,指甲不易刻劃成痕。但可砸碎,淺色者斷面對光照之,具閃星樣光澤,深色者光澤暗淡。無臭,無味。以色淡、有光澤者為佳。
顯微鑑別
透射偏光鏡下:薄片無色透明;低正突起;呈三組相互正交的假立方體解理。干涉色較高,可達Ⅲ級綠色;平行消光;延長符號可正可負。二軸晶;正旋旋旋旋光性。
化學成分
是天然產不含結晶水的石膏,主要成分是硫酸鈣(CaSO4)。此外,常雜有微量的氧化鋁(Al2O3)、二硫化鐵(FeS2)、氧化鎂(MgO)、二氧化硅(SiO2),以及鍶、鋇等。
鑑別
取本品粉末1g,加稀鹽酸10ml,加熱,使溶解,濾過。濾液顯鈣鹽和硫酸鹽的各種反應。參見「石膏」條。
性味
苦;辛;寒;無毒
歸經
肺;肝;膀胱;胃經
功能主治
清肝明目;行氣利水。主身熱煩渴;目赤翳障;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3兩。
各家論述
- 1.《本經》:主身熱,四肢寒厥,利小便,通血脈,明目去翳眇。
- 2.《別錄》:主胃中結氣,止消渴,下氣,除脅肋肺間邪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