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章留後惠義寺餞嘉州崔都督赴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陪章留後惠義寺餞嘉州崔都督赴州》 | |
---|---|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
《陪章留後惠義寺餞嘉州崔都督赴州》是唐代文學家杜甫處長的一首五言古詩。
惠義寺在梓州,此當是廣德元年夏梓州作。章留後即章彝。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陪章留後惠義寺餞嘉州崔都督赴州[1]
創作年代;唐代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陪章留後惠義寺餞嘉州崔都督赴州》
中軍待上客,令肅事有恆。
前驅入寶地,祖帳飄金繩。
清聞樹杪磬,遠謁雲端僧。
回策匪新岸,所攀仍舊藤。
耳激洞門飆,目存寒谷冰。
出塵閟軌躅,畢景遺炎蒸。
永願坐長夏,將衰棲大乘。
羈旅惜宴會,艱難懷友朋。
勞生共幾何,離恨兼相仍。
作品賞析
【鶴注】惠義寺在梓州,此當是廣德元年夏梓州作。章留後即章彝。
杜氏《通典》:節度使若朝覲,則置留後,擇其人以任之。《唐書》:嘉州眉山郡屬劍南東道。《舊書》:乾元元年劍南節度使盧元裕,請升嘉州為中都督,尋罷。
中軍待上客①,令肅事有恆。前驅入寶地②,祖帳飄金繩③。
首段敘餞送之事。中軍指章,上客指崔。令嚴事定,就設席言。寶地金繩,切惠義寺。)
①《左傳》:晉以郤縠將中軍。孔融謂李膺為登龍之上客。②王洙曰:縣令負弩前驅。《詩》:「為王前驅。」沈佺期詩:「長歌入寶地。」③《漢·疏廣傳》:「設祖道供賬東都門外。」《觀經》:「下有金剛七寶金幢,擎琉璃地,琉璃地上以黃金繩雜廁間錯,以七寶界。」《法華經》:「國名離垢,琉璃為地,有八交道,黃金為繩。」
南陌既留歡①,茲山亦深登。清聞樹杪磬,遠謁雲端僧②。回策匪新岸,所攀仍舊藤③。耳激洞門飆,目存寒谷冰。
此山上遊覽之景。上四登山,言境之高。下四下山,言氣之涼。)
①【張遠注】南陌乃寺前設祖處。②鮑照詩:「雲端楚山見。」③《杜臆》:公登惠義寺,見於詩者兩次矣,故云匪新、仍舊。《世說》:回策如縈。
出塵閟軌躅①,畢景遺炎蒸②。永願坐長夏,將衰棲大乘③。羇旅惜宴會④,艱難懷友朋。勞生共幾何,離恨兼相仍⑤。
此寺前惜別之情。言此地清幽,可以銷暑,無如席中客散,倍增悵恨耳。閟軌躅,無車轍人蹤也。畢景,謂盡一日之影。此章四句起,下兩段各八句。
①《班固傳》:「伏周孔之軌躅。」孔魚詩:「金門朱軌躅。」②鮑照詩:「侵星赴早路,畢景逐前儔。」庾信詩:「五月炎蒸氣。」③《傳燈錄》:「若頓悟自心即佛,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禪。」李顒《大乘賦序》:「大乘者,如來之道場也。故緣覺聲聞,謂之小乘。」④申涵光曰:羇旅惜宴會,一是惜情,一是惜物,非久客不知。⑤吳均詩:「故人寧知此,離恨煎人腸。」鮑照詩:「何慚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古詩文鑑賞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3]「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人。[4]
杜甫故里景區位於河南鄭州鞏義市城區西北5公里處的康店鎮康店村西部邙嶺上。占地34畝,座北向南,主體建築有大門樓、杜甫大型雕像、雙層亭、詩聖碑林、杜甫墓、吟詩亭、望鄉亭、草亭、獻殿等組成。整個景區種植花木3000餘株,奇花異草點綴、綠樹成蔭、松柏輝映,巍偉莊重,各種設施具有園林建築風格,已成為邙嶺上閃閃發光的一顆明珠。
視頻
參考資料
- ↑ 《陪章留後惠義寺餞嘉州崔都督赴州》 詩詞文句網
- ↑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 ↑ 杜甫三吏三別原文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7-12-07
- ↑ 杜甫的十首抒懷詩,悵望千秋一灑淚,搖落深知宋玉悲 品詩賞詞;發布時間;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