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魏了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魏了翁(1178年-1237年),字华父,号鹤山,蜀地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哲学家,蜀学集大成者,工书法,尤善篆书行书。曾为礼部尚书端明殿学士,赠太师文靖。能填词。泉州泉安人尊魏了翁、其子魏国佐、其孙魏天忠三人为“九龙三公”,虔诚香火奉祀。

祖父魏革,娶妻高氏,有七子二女。生父过继高家,改名高孝璹,有六子。“英悟绝出,日诵千馀言”,人称神童,十五岁写《韩愈论》,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开禧元年(1205年),除秘书省正字,后迁校书郎。以亲老乞补外任,出知嘉定府(四川省乐山县)。嘉定三年(1210年),因父亡,辞职回家守孝,筑室白鹤山]](梧州邛崃市区西郊)下,于鹤山书院授徒讲学,士争从之,世称“鹤山先生”。守孝期满后,先后至汉州、眉州、沪州任职,有治绩。力主抗金,献边防十策。受朱端诬告,连降三官。复为礼部尚书]]。官至端明殿学士。嘉定三年(1210年),因父亡,辞职回家守孝,筑室白鹤山]](梧州邛崃市区西郊)下,于鹤山书院授徒讲学,士争从之,世称“鹤山先生”。守孝期满后,先后至汉州、眉州、沪州任职,有治绩。力主抗金,献边防十策。受朱端诬告,连降三官。复为礼部尚书]]。官至端明殿学士。嘉熙元年卒于绍兴府安抚使官所。赐太师,谥文靖。葬于枫桥镇高景山金盆坞,诏赐第宅于苏州南宫坊(现书院巷)。

学术成就

书法

魏了翁工书法,尤善篆书、行书。了翁与朱熹及其弟子辅广、李燔有往来,又与陆九渊之子陆持之友好,并吸取心学的精华。魏了翁书法笔力遒健俊逸,称翰墨上乘。有墨迹《昭代亲友帖》、《论三家书》传世。所遗真迹,尚有夹江县之真书“云吟山”、隶书“家庆楼”;大足县之篆书“毗卢庵”、真书“宝顶”;潼南县之真书“鉴亭”等。明《书史会要》称他:“鹤山先生善篆,不规规然绳尺中,而有自然之势。尝以篆法寓诸隶,最为近古。”潼南《鉴亭碑序》中,对其书法有“鹤山真迹走蛟虬”之评誉。

易学研究及思想

魏了翁对《周易》极有研究,重视王弼、邵雍等人的见解,认为:“大抵性善之义具于《易》。”他认为:“辞、变、象、占,《易》之纲领,而繇、彖、象、爻之辞;画、爻、位、虚之别;互、反、飞、伏之说;乘、承、比、应之例,有不知则义理阙焉。”。黄百家称:“鹤山识力横绝,真所谓卓荦观群书者。”了翁对河图、洛书、“先后天易说”亦深信不疑,直言“戴九履一之图其象圆,五行生成之图其象方,是九圆而十方也,安知邵子不以九为图,十为书乎”。著有《鹤山大全文集》120卷、《九经要义》263卷。

魏了翁认为“河图与洛书,发挥道数无遗馀”(卷6《四川茶马牛宝章大季修杨子墨池以书索题咏》)。他肯定河图洛书的存在,坚信先天图古已有之,绝非邵雍私意,说:“先天一图亭亭当当,愈玩愈有味,此决是古来曾有此说,特不知何为汉、唐千馀年间更无一人说有。《参同》中虽略有此意,而方圆图之妙,则未知古人曾见之否?”卷36《答真侍郎》)“窃意先天一图自古有之。”(卷65《题冯仰之因重论后》)

魏了翁曾在上封事书中以邵雍说为基础,详细论述了先后天图及其体与用:臣尝读《易》,至“天地定位”,则干与坤对;“山泽通气”,则艮与兑对;“雷风相薄”,则震与巽对;“水火不相射”,则离与坎对。此为先天八卦之序也。然而语其用,则地天而为《泰》,泽山而为《咸》,风雷而为《益》,水火而为《既济》。盖天道不下济,则地气不上跻;山体不内虚,则泽气不上通;雷不倡则风不和也;火不降则水不升也。于是而为《否》为《损》,为《恒》为《未济》。又即其大体而言,则水雷山皆干也,火风泽皆坤也,其要则乾坤坎离。故先天之卦干南坤北,而其用则干上而坤下也。后天之卦离南坎北,而其用则离降而坎升也。大率居上者必以下济为用,在下者必以上跻为功。天地万物之理,凡莫不然,况乾天也,离日也,皆为君之象。坤地也,坎月也,皆为臣之象。其理顾不晓,然未有乾坤不交而能位天地,坎离不交而能育万物,君臣不交而能跻斯世于泰和也。(卷17《封事奏体八卦往来之用玩上下交济之理以尽下情七月二日》)先天八卦乾坤、艮兑、震巽、离坎相对,其用正则《泰》、《咸》、《益》、《既济》,反则《否》、《损》、《未济》。先天八卦干南坤北为体,干上坤下为用;后天八卦离南坎北为体,离降坎升为用。魏了翁还运用这一原则说明人伦世教,除了君尊臣卑是必然的之外,君臣相交也是效法自然,跻斯世于泰和的必要条件。

魏了翁又考察河图、洛书之数的源流,对此不无疑问。河图、洛书之数古无明文,汉儒以后始谓羲卦本之图,禹畴本之书。本朝诸儒始有九为图,十为书;九为书,十为图之说。二者并行,莫之能正。至朱文公始以九图十书为刘长民托之陈图南,辞而辟之,而引邵子为证。然邵子不过曰: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第言圆方,不言九十。河图、洛书之数的来源并不明确,直到汉儒以后才有伏羲八卦本之河图,大禹九畴本之洛书之说,而宋朝更出现九图十书和十图九书两种说法。朱熹以十图九书为是,并以邵雍之说为据,在《易学启蒙》中反复辨析。不过,在魏了翁看来,此说也并不可靠。其最大的弱点就在于邵雍本身的说法并不明确,朱熹的证据不可靠。邵雍说:“盖圆者河图之数,方者洛书之文,故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叙之而作《范》也。”(第207页)邵雍只言方圆,不言九十之数,这不能说明河图洛书孰九孰十。从二图表象来看, “戴九履一之图其象圆,五行生成之图其象方,是九圆而十方也,安知邵子不以九为图,十为书乎”(卷63《跋司马子巳先后天诸图》)?不但如此,朱熹本人也颇有疑问。他说:“《易》、《范》之数,诚相表里,为可疑耳。”又说:“安知图之不为书,书之不为图?”(卷63《跋司马子巳先后天诸图》)


他博极群书,崇尚理学,反对佛老学说,奉行“神怪必不语,老佛必斥攘”之道。他师承朱熹学派的学术思想,后又受陆九渊派学说影响,终至“折衷朱陆”将两派学说融会变通,转到以心学为主的立场,成一家之言。其学术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范畴,认为“心即天,心即理”,心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主张“尽心以求诸理”,借此以“端正人心”,为革除时弊,谋求改良服务。[1]

参考文献

  1. 魏了翁学术成就  . 中文百科. [2019-2-23]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