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鲍家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鲍家善]]
出生 1918年4月28日
江苏省苏州市
民族
教育程度 燕京大学
职业 科学,微波物理学家,教育家

鲍家善,著名微波物理学家,教育家。字济民,1918年4月28日出生于北京市,原籍江苏省苏州市。1949年起,在中央大学及以后改名南京大学的物理系任教授。1983年起,任上海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名誉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并兼任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人物简介

鲍家善,字济民,著名微波物理学家,教育家,教授。江苏省苏州市人,1918年4月28日生于北京市,原籍江苏省苏州市。

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43年获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3-1946年间,先后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辐射实验室的研究员及美国纽 约长岛斯佩里陀螺仪公司的规划工程师。1946年回国,任南开大学物理系教授。1949年起,在中央大学及以后改名南京大学的物理系任教授。1983年起,任上海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名誉系 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并兼任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历任南京大学教授、浙江省电子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高等学校理科无线电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第九届人大代表。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从事微波天线、微波铁氧体器件和磁控扫描天线的研究。七十年代起致力于微波超导研究,研制成"三公分和八毫米微波超导检测器"。著《微波原理》,合编《超高频天线》。

成长历程

1926年到1929年

鲍家善在北平家里,接受家庭教师的启蒙教育,主要是读四书五经儒家经典,同时还进北平青年会夜校补习英语和算术。1930年开始入北平汇文中学,接受较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萌生了"读书救国"思想,认为青年人读好书方可以救国,乃刻苦学习,成绩斐然。1936年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燕京大学。开始时他选读医科,后来转入物理系,参加勤工俭学活动,非常用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科学家。1939年,任助教,协助美籍教师丁恩教《画法几何》课程。1940年7月在燕京大学毕业,[1]

1940年5月

是他生活与学习中的一个转折。当时,司徒雷登是燕京大学的校务长,鲍家善得到他的支持,获得一笔可供出国留学位用的奖学金。当年9月到达美国旧金山,进入圣路易华盛顿大学,主修物理学,副修电工学。

1941年

获硕士学位,继而于1943年获得博士学位。在学习期间,他刻苦钻研,时间抓得很紧,例如,利用暑假期间,到芝加哥大学选读应用光谱和原子核物理等课程,又在休斯(Hu8hes)教授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以使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更为宽广与扎实。

1941年10月

鲍家善在国外第一次走上工作岗位,在美国军部航空学校无线电系任教员,听他教课的除了美国空军军官之外,还有重庆国民政府派赴美国留学的一名少校军官和三十多名尉职军官。他认为参加这项工作对抗日战争有利,很值得做,遂暂时中断了学业,担任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1942年2月至1943年5月,他在圣路易华盛顿大学兼任讲师,讲授《中国语》课程。1943年5月被美国PhiBeta Kappa荣誉学会推选为会员。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到麻省理工大学辐射实验室(RadiationI'aboratory)任研究员,从事雷达天线和磁控管的科学研究工作。当时他很为自己能与许多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在一起工作而高兴。

1945年11月

他转到纽约长岛斯佩里陀螺仪公司任规划工程师、天线组组长,从事航海雷达天线的研制工作。中美通航后,为能把智慧和精力献给祖国,他毅然辞职,返回祖国。第二年8月5日到达上海。当时他还未到"而立"之年,风华正茂,精力充沛,末及休息,即赴北方,到天津南开大学任物理系教授,并兼任系主任一年。他在南开大学工作的两年半时间内,治学严谨,勤于执教,先后开设普通物理学、电磁学、光学等课程。在此期间,南京国民政府发动了内战,经过两年时间,在战场上节节失败,蒋管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招致全国对国民党政府十分不满。中国人民已看清了当时形势,认清了自己的前途。鲍家善在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1948年

12月天津解放前夕,在家中亲人的多方催促下于12月中旬离开天津。到上海后,伴同父母弟妹子12月25日乘船去台湾。1949年1月18日离开台湾返回上海。当年3月中旬,吴有训先生、施汝为先生推荐鲍家善去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南京解放后,中央大学改称南京大学,他仍在该校任物理系教授,经过历次运动和党的教育,从思想到行动都有很大变化。他相信党,拥护党,在各个方面能从集体立场考虑问题:从轻视体力劳动到自己参加各种体力劳动,从重视专业和纯技术观点到愿意改变观念,自我更新,这些都体现着他的不断进步。

1949年至1983年

在南京大学工作时,任磁学和无线电教研室主任,物理学系副主任。在科研工作上,主要致力于微波和物理学其他分支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的开拓,从事各种类型的磁控扫瞄天线及铁氧体器件的研制,获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他于70年代在国内率先研制的微波超导器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3年3月

鲍家善转到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工作迄今,任物理系教授,名誉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兼职教授。他在这个时期的科学研究,主要从事微波超导以及微波和光波在超导块材与薄膜、或亚铁磁薄膜中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为研制新型微波集成器件作些探索性工作。

研究领域

鲍家善从1939年到1992年的半个世纪生涯中,主要从事微波和物理学其他分支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的开拓,如微波光学、微波铁氧体器件与天线、微波超导、微波和光波在薄膜材料中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鲍家善于20世纪40年代初在美国即开始雷达天线和磁控管的科研工作。在南京大学工作期间,任磁学和无线电教研室主任及物理系副主任,在科研工作上,从事各种类型的磁控扫描天线及铁 氧体器件的研制与新兴边缘学科的开拓,如微波光学微波铁氧体器件天线微波超导微波光波在薄膜材料中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等,致力于微波与物理学相关分支相结合而形成 的边缘学科的开拓工作。获得创造性成果。他结合对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指导,先后制出了 相位式磁控扫描天线双喇叭式磁控扫描天线开关式磁控扫描透镜及口径上含有横向磁化铁氧体圆柱的双控辐射器,以介质加载场移式隔离器双支节开关、磁匹配器 、磁吸收负载、磁衰减器、法拉弟旋转式环流器、圆杯状及片状纵向磁化铁氧体相移器、单支节和双支节开关等铁氧器件。

鲍家善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都受到很高的评价。40年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辐射实验室从事天线研究期间,因工作出色,屡受该所天线站负责人希亚特(L.R。H血t)教授的赞扬;他与朱兰成教授和布林(S.Breen)博士合作发明的小数尺圆锥扫描天线,含有金属阻碍物的喇叭天线,獭尾式波束天线和半波导箱天线。这些天线均获得了美国专利。[2]

鲍家善在南京大学工作期间,除了在筹建物理系的磁学专门化和无线电专业上作出了开创性的成绩之外,他结合对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指导,在微波铁氧体器件和天线方面获得创造性成果,先后研制出了相位式磁控扫描天线、双喇叭式磁控扫瞄天线、开关式磁控扫描透镜及口径上含有横向磁化铁氧体圆柱的双控辐射器,以介质加载场移式隔离器双支节开关、磁匹配器、磁吸收负载、磁衰减器、法拉弟旋转式环流器,圆杆状及片状纵向磁化铁氧体相移器、单支节和双支节开关等铁氧器件。上述的磁控扫描透镜天线,能消除一般天线阵中无法避免的互稻现象,阻抗匹配频带宽,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对于使中国相控阵雷达天线的研制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起了促进作用。

1972年起,鲍家善和青年教师一起,在国内率先致力于液氦温区的微波超导的研究,首先观察到直流、交流约瑟夫逊(Joseph-son)效应,探索点接触结的制备工艺,研制出的三厘米超导视频检测器、八毫米超导视频检测器和八毫米超导混频器,其噪声等效温度达到或接近于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由鲍家善亲自参与或指导下取得的这些成果获l 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1986年,他们的"毫米波亚毫米段超导电器开发研究"课题成果,获国家教委科研进步二等奖。曾于1973年访问鲍家善领导的微波超导科研小组的芬兰低温物理学家路恩斯莫(O.V.Lounsmaua)教授,和1986年访问南京大学超导电子学研究室的丹麦低温物理学家佩德森均对鲍等的工作给出了高度评价;前者还曾著文于《低温物理学》(《Cryogenics》)杂志上作了报道。

鉴于鲍家善在微波领域的卓越贡献,国际传记中心选他为One in a Million,授予奖状和奖章并确定为"The First FiVe Handred。与此同时,该中心推选他为顾问委员会委员;[3]

执教育才

鲍家善从1939年在燕京大学执教开始的50多年辛勤耕耘,培养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专门人才。他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他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师德高尚,为人正直,在学生中有口皆碑,备受学生崇敬。他谆谆善诱、悔人不倦和百折不挠、勇于进取的精神,激励着中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前进。

早在南京大学工作期间,鲍家善在国内率先筹建"磁学"和"无线电电子学"新专业。除了担任行政事务外,他坚持在教学第一线辛勤耕耘,为国家建设培育了大批人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他还始终注重教材建设并力求高质量和高水平。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超高频天线》中,第十二章"铁淦氧磁物在超高频天线技术中的应用"为鲍家善所编写。他提出"由于固体材料种种新奇的应用,无线电电子学有了惊人的发展,形成了'固态电子学'新学科";与此同时,他还对铁淦氧化物的发展作了科学的概括。该教材对培养我国超高频天线人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鲍家善的另一部著作《微波原理》,1965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在1985年修订再版,[4]

作为博士生导师和学科带头人,从南京调到上海科技大学物理系,他主持了上海市重点学科"固体材料和器件"的创建,先后领导开办了"固体物理"助教进修班和研究生班,还在国内首次建立了"研究生实验室"。他和英国塞尔福大学物理系主任、著名光学专家A.D.鲍德曼教授为上海科技大学培养了该校第一个中外联合培养的博士生。该博士生以优异成绩在英国通过论文答辩,受到导师称赞和好评。

他不顾年事已高,仍亲自为研究生讲授专业课。他开设的《超导电子学》,亲自编写讲义,除课前依然认真备课之外还及时搜集和补充新资料,使学生能系统、全面地了解所学学科的最新成果和研究方向。对以他为导师的巴基斯坦博士生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学科方向,他都亲自过问,认真安排。为了扩大研究生的知识面,培养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他倡议开设了"文献阅读课",每次开会讨论,他都参加,参加此课的学生都认为这种方式效率高,能获得更多的信息。1989年,他克服因手臂骨折所带来的困难,坚持上课教学,以"老牛已知夕阳短,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为中外博士生,执教不辍,使学生们十分感动。他所教的博士生成绩很好,他们作出的学术论文,有不少已被国内外学术期刊采用发表。

鲍家善从1939年在燕京大学以毕业班学生兼助教起执教60余年,在南京大学工作时,任磁 学和无线电教研室主任、物理系副主任,他在 国内率先筹建了"磁学"和"无线电电子学"新专业。他坚持在教学第一线辛勤耕耘, 力求在教学中引进高水平新科技,注意教材建设,亲自撰写《超高频天线》的一些章节及《微波原理》教材,后者曾获1988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作为博士生导师和学科带头人,1983年到上海科技大学后,他主持了上海市重点学科"固体材料和 器件"的创建,先后开办了固体物理助教进修班和研究生班,还在国内首次建立了研究生实 验室。他还和英国塞尔福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并已有人获得了博士学位。他不顾年事 已高,仍为研究生开出"超导电子学"等课程,亲自编写讲义,亲自讲授。他还倡议开设了"文献阅读课"以使学生能获得更多信息,而每次开会讨论,他都参加。

鲍家善论著甚丰,除上面提到的教材外,主要是多种科学论文,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的 不下二三十篇。

个人情操

1987年6月9日,上海科技大学为鲍家善执教50周年举办了祝贺会。对学校师友及学生对他的辛勤奉献的颂场的答词中,他谦逊地自称:"留美回国报效国家,在各个时期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是坚持专心用心,善于分析,勤动脑动手,注意健康体魄"。他即兴写出的感怀诗:"桃李盛开满庭园,京津宁沪执教鞭,粉笔生涯最清苦,追求真理自觉甜,老夫耄矣徒知勉,攻关全凭意志坚,且喜后浪推前浪,英才倍出笑颜添。"状出了他淡泊自持、老而弥坚的情操。

鲍家善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治学严谨,知识渊博,谆谆善诱,诲人不倦,师德高尚,为人正 直,备受学生和同事尊敬,国外传记中心授予其多种荣誉和奖状、奖章。 [5]

参考资料

  1. 获学士学位。
  2. 其理论和基本原理至今仍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3. 美国传记研究学会聘他为终身会士。
  4. 曾获1988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
  5. 鲍家善360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