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壶口瀑布中国黄河上的著名瀑布,其奔腾汹涌的气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黄河壶口瀑布地质公园以黄河为轴心,地跨山西陕西两省。为两省共有景区。河东有吕梁山,河西为黄龙山。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距太原大约5、6个小时车程;距西安大约2个多小时车程。黄河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落差9米,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中文名 黄河壶口瀑布 地理位置 山西省吉县、陕西省宜川县
外文名 Hukou Waterfalls 荣 誉 国家地质公园

公园简介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其东西两侧的界线即由河道中心线向两侧分别扩展约1.5公里。它以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为主要地质遗迹。

黄河壶口瀑布是黄河河道上第一大瀑布。它飞流直泻,巨浪滔天,气吞山河,涛声震天,两岸残崖峭壁,蔚为天下奇观。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造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排山倒海般的瀑布冲击岩石发出“谷涧响雷”的轰鸣;巨涛激起数十米高的浪花,远看成“水里冒烟”的景观,阳光下引导出“彩虹通天”的美景。瀑布左下方有流水侵蚀出地下石廊可仰望瀑布“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丽景色。

方位范围

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秦晋峡谷南端壶口瀑布主景区内。具体地理坐标为:北纬N36°4'12"-36°9'37",东经E110°21'53"--110°23'53",南至县川口,北至龙王,以黄河为轴心向东西各延伸1.5KM,总面积为30KM2,主要地质遗迹面积为10KM2。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 。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南距陕西西安350千米;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2] 2013年12月,“宜川县黄河壶口水利风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评为“第十三批国家水利风景区”之一。国家黄河壶口水利风景区荣誉的授予,成为壶口景区继国家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之后第四张国家级名片,为延安市唯一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3] 2020年2月,为感谢全国医护人员的坚守奉献,自疫情消散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景区向参与武汉“抗疫”一线救援工作的全体医护人员、解放军战士及各行业志愿者们免费开放。[4]

景观价值

  1. 壶口瀑布地质遗迹的典型性:

其特有的侵蚀型、潜伏黄色瀑布属世界罕见,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齐全,遗迹清晰,规模大,具有很强的典型性、科学性和观赏性及国际对比意义。

  1. 稀有性:壶口瀑布地质遗迹属世界上特殊地质遗迹,大狭谷中的谷中谷遗迹,其成因十分特殊,在国内外均属少有的遗迹。
  2. 自然性:园内地质遗迹保存完好,基本保持自然状态,极少受到人为破坏。
  3. 系统性和完整性:

园内各种地质遗迹现象丰富多彩,保存完善,系统而完整地反映了黄河壶口瀑布生布、演化的完整过程。

  1. 优美性:壶口地质遗迹的形、声、色、光,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2. 面积适宜性:地质公园规划面积301cm2,保护区面积10km2,足以有效地保护区内的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相依相存,有利于园区内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3. 科学价值:壶口叶质遗迹在地学和生态学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利用潜力大,可以建立壶口科学研究中心和地质博物馆,对研究黄河发育史、黄土生成、演化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价值,还可成为青少年进行地质科普教育的实地保垒。
  4. 经济和社会价值:通过对地质遗迹资源的利用,旅游产业的开发,对青少年教育等,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地质成因

十里龙槽”是瀑布向源侵蚀切割的结果,全长4200米,宽30-50米,两侧中生界砂岩高15-20米。是全黄河最狭窄处。在河道约束下,河水奔腾咆哮,浊浪翻滚回旋,气势磅礴。瀑布上下基岩上,到处可见水流冲蚀槽及大大小小流水携带砂砾的掏蚀圆形坑,这便是著名的“石窝宝镜”:强烈的河流旁切作用,将原来岸边山体硬切成河心岛,上方的孟岛,下方的葫芦岛。“孟门夜月”之景便是月圆之夜,看天上河中两月相映“月照浪花浮”之夜景。 壶口瀑布的形成与当地的地层、构造、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因素条件有关。壶口一带出露的基岩主要是三叠系纸坊组(群)(距今约2亿年左右),上部为紫红色、紫灰色和灰绿色细砂岩与泥质岩类互层,下部为厚层砂岩、薄层砂岩、泥岩类岩石,页岩比较发育,因而河谷中的岩层软硬交替,使流水的侵蚀作用得以加剧。

壶口瀑布形成的最主要是由于印支运动(始于距今约2亿3千万年)作用结果形成的两组节理,一组为基本顺河水流向发育(北北东,走向为15°);另一组为跨河发育的(北东东,70-80°走向)。此外,沿这两组节理在瀑布的孕育段、形成段及消亡段也出现过一些断层。由于在壶口及其孟门山以南地层倾角很小,节理发育,断层偶见,地层又相当水平,所以,易于被构造作用切割的支离破碎。所以说,壶口瀑布的形成是节理断层发育和河水的强烈切割下蚀两大因素所致。[5]

地质遗迹

  1. 瀑布:主瀑一处,即壶口瀑布,侧瀑两处,在丰水期尤为壮观,河各支流水系瀑布共有32处,有些沟中甚至形成8级之多,落差为2-4米。
  2. 涡穴:分布较广,经后期剥蚀、残留的群体在景区约有30多处,高程从海拔450米到500米。
  3. 冲蚀凹槽(冲蚀线理),河床基岩受激流冲蚀形成的波状凹槽,多存在瀑布发育地段,保留完好的有7处。
  4. 河心岛:在水流作用下,沿节理面使较硬的岩块肢解式沟通呈岛状分布,较明显的有两处,即孟门山离堆山。
  5. 侵蚀台地:分布于峡谷的两侧,西岸较狭窄东岸较宽广、平坦。
  6. 谷中谷:又称龙槽,约5公里长,北起瀑布,南至孟门山。
  7. 侧蚀洞穴:在河槽岩壁两侧出现的凹槽不规则状洞穴,约有5处。
  8. 悬谷:在黄河两侧的某些支流谷口,由于节理或断层面横切谷口而形成悬在岩层壁面上的谷口有33处。
  9. 节理群:节理群发育普遍,成群分布,较典型的约有20多处。
  10. 动植物化石遗迹:散布多处,集中连片的古生物二趾兽化石群一处。[6]

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