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黑鲷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黑鲷

外文名称;Blackhead Seabream

别名;乌颊鱼、黑立、黑棘鲷、海鲋、黑加吉

拉丁学名;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硬骨鱼纲

亚纲;辐鳍鱼纲

目;鲈形目

亚目;鲈亚目

科;鲷科

属;黑鲷属

种;黑棘鲷

命名者及年代;Bleeker,1854

保护级别;(IUCN 2009年 ver 3.1)--无危(LC)

黑鲷(学名:Acanthopagrus schlegelii)是鲷科、黑鲷属鱼类。体高而侧扁,体呈椭圆形,背缘隆起,腹缘圆钝。头中大,前端尖。口端位;上下颌约等长;上颌前端具圆锥齿2-3对,两侧具臼齿4-5列,下颌前端具圆锥齿2-3对,两侧具臼齿3列;锄骨、腭骨及舌面皆无齿。体被薄栉鳞,背鳍及臀鳍基部均具鳞鞘,基底被鳞;侧线完整,侧线至硬棘背鳍基底之间有5.5列鳞。背鳍单一,硬棘部及软条部间无明显缺刻,硬棘强,第IV或V棘最长;臀鳍小,与背鳍鳍条部同形,第II棘强大;胸鳍中长,长于腹鳍;尾鳍叉形。体灰黑色而有银色光泽,有若干不太明显之暗褐色横带;侧线起点近主鳃盖上角及胸鳍腋部各一黑点。除胸鳍为橘黄色外,其余各鳍均为暗灰褐色。[1]

黑鲷为浅海底层鱼类,喜栖息在沙泥底多岩礁海区,一般在5-50米水深的沿岸带移动,不作远距离洄游。杂食性,极贪食,主食软体动物贝类、多毛类、小鱼和虾类、蟹类、端足类海星及海藻等,并能用尾部挖掘海底的贝类及环形动物。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包括中国(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越南沿海。

形态特征

成鱼

背鳍Ⅺ-11;臀鳍Ⅲ-8;胸鳍15;腹鳍Ⅰ-5。侧线鳞52。鳃耙(6-7)+(8-9)。脊椎骨24。体长为体高2.6倍,为头长3.4倍。头长为吻长3.4倍,为眼径5.2倍,为眼间隔3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5倍。

体长一般在120-300毫米,体重125-1800克,大的可达3.5-4.0千克。体侧扁而高。头大,沿背缘向吻端斜直。吻钝尖。眼间隔凸起。口前位,口裂平直。上颌骨后端达瞳孔前缘下方。上、下颌前端各具犬牙6枚,两侧具臼齿3-5行。犁骨、腭骨及舌上无牙前鳃盖骨后缘几光滑,鳃盖骨后端具Ⅰ扁棘。具假鳃。鳃耙粗短。体被中等大弱栉鳞,头部除眼间隔、前鳃盖骨、吻及颏部外均被鳞。背鳍和臀鳍棘部有发达鳞鞘,各鳍鳍条基部具小鳞。

背鳍鳍棘部和鳍条部相连,中间无缺刻,起于胸鳍基上方。臀鳍第二鳍棘甚强大。胸鳍长而尖,后端达臀鳍起点上方。腹鳍胸位。尾鳍叉形。

体青灰色,具银色光泽,侧线始处有1不规则黑斑,体侧有若干条褐色横纹。背鳍、臀鳍和尾鳍鳍膜褐色,边缘黑色。

幼鱼

初孵仔鱼体长2.25毫米左右,卵黄囊呈卵圆形,头部略超卵黄囊,胚体头部、背部和尾部中央侧面均分布星状小黑色素。孵化后1天仔鱼体长2.90毫米,胸鳍芽出现,尾部中央侧面色素增多,肛后肌节20对。2天仔鱼体长3.10毫米,口已形成,肛门亦开口,眼球后缘开始出现色素,后肌节20对左右。孵化后3天仔鱼,卵黄囊已全部消失,胸鳍明显增大,眼球上已密布黑色素,腹囊及尾部中央均有星状黑色素,肛后肌节21对。

生活习性

黑鲷为浅海底层鱼类,喜栖息在沙泥底或多岩礁海区,一般在5-50米水深的沿岸带移动,不作远距离洄游。属广温广盐性鱼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能耐受盐度的大幅度变化,生存盐度为4.0-35.0‰,生长适应盐度为10.0-30.0‰;生存温度为3.4-35.5℃,致死为3.4℃,9℃以下停止摄食,生长适宜温度为17-25.0℃,可在7℃以上水温中越冬。对水屮溶氧量要求较高,常温下3.2毫克/升为窒息点。于5月初前后进入近岸内湾浅水区产卵,7-8月成鱼和幼角均就近索饵,9-10月逐渐移向较深且有岩礁的水域栖息。

杂食性,极贪食,主食软体动物贝类多毛类小鱼虾类蟹类、端足类海星及海藻等,并能用尾部挖掘海底的贝类及环形动物。10毫米仔鱼食桡足类100-300毫米食桡足类、钩虾类,45-80毫米食鱼卵和海藻等,伴随生长逐渐开始捕食小鱼、虾和蟹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大量摄食蓝蛤、寻氏肌蛤、小型虾虎鱼类,同时也能吞食个体较小的或正在蜕皮的对虾以及部分商品饵料如豆饼糠虾等。生长比较迅速。第四年后生长显著减缓。

分布范围

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越南沿海。

繁殖方式

产卵期因地而异,中国山东沿海为5月上旬至5月下旬,江苏沿海为4月旬至5月上旬,福建沿海为3月中旬至5月上旬。产卵水温在14.5-24℃。性成熟过程具明显性逆转现象,体长100毫米左右鱼体全部是雄鱼,2龄鱼体长150-250毫米为典型雌雄同体两性阶段,3龄鱼体长250-300毫米,性分化近结束,大部分转化为雌鱼,4龄鱼多数为雌雄异体,但雌性居多,到5龄鱼雌雄明显分开。

亲鱼性腺分批成熟、多次产卵,在一个产卵期中可产卵数十次,大个体怀卵量超过50万粒。卵圆球形,彼此分离,浮性,无色透明。卵径0.98-1.20毫米,油球1个,油球径0.20-0.23毫米。受精卵4小时后形成高囊胚。受精后19小时35分钟,胚体围绕卵黄近1/2周,胚体头部出现视泡,体肌节10对,胚体背侧密布黑色素。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09年 ver 3.1)--无危(LC)。

主要价值

黑鲷为各地鱼市场上常见的高级食用鱼,味道鲜美,料理方式以红烧或盐烤为主,若为新鲜鱼体,亦可制成生鱼片食之。

相关视频

海钓中大黑鲷,爽爆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