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絲綢之路經濟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絲綢之路經濟帶 (國家新的經濟發展區域)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包括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南四省區市重慶四川雲南廣西。2013年,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提出。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着亞太經濟圈,西邊繫着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絲綢之路經濟帶地域遼闊,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礦產資源、能源資源、土地資源和寶貴的旅遊資源,被稱為21世紀的戰略能源和資源基地,但該區域交通不夠便利,自然環境較差,經濟發展水平卻與兩端的經濟圈存在巨大落差,整個區域存在「兩邊高,中間低」的現象。[1]

  • 中文名 :絲綢之路經濟帶
  • 外文名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 涵蓋範圍 :西北五省區,西南四省區
  • 倡議國 :中國
  • 倡議時間 :2013年9月7日

建設意義

絲綢之路經濟帶總人口近30億,市場規模和潛力獨一無二。中國將在「新絲綢之路」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將會引進產業、聚集人口,這將使西部地區更快發展,並為中西部省區的機電產品、特色農產品、特色食品等貨物向西出口創造了難得的機遇。 [2]

第一,有助於中國周邊外交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經濟帶的建立與周邊大國息息相關,周邊外交環境要為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有力的基礎,「絲綢之路經濟帶」內外兼顧,統籌發展的基礎上提出,有利於應對地區大國之間的關係,有利於中俄新型大國關係的重鑄。

第二,有助於構建新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形成國際經濟新格局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對於構建大合作大發展的全球經濟新格局具有重大意義。隨着生產的社會化,國家間經濟緊密度的增強,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數量不斷增多,合作範圍不斷擴大。相關區域經濟合作的國家通過簽訂相關協議消除貿易壁壘,從而擴大了進出口規模,優化區域間的資源配置增強了區域組織的國際競爭力。

絲綢之路經濟帶 原圖鏈接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三,有助於保障國家戰略安全,拓展中國戰略空間。西部地區是保證中國戰略安全的重要區域。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有利於西部地區開發建設,有利於維護國防安全,有利於中國戰略縱深發展,有利於確保能源供應,有利於經濟安全。「絲綢之路經濟帶」包含歐亞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在不同的社會制度、種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國家中,當然存在着對發展戰略、模式和政策的不同選擇,在經濟文化合作中就避免不了各種障礙和阻力。「政策溝通」就是「對經濟發展進行交流、協商,最終制定出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關國家的共同發展掃除障礙,提供政策支持。

第四,有助於培育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推動經濟重心西移。「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有利於中國西進戰略的開展。中國在「新進」戰略上提出了不少新的構想,但總體來說都是為了加強中國和周邊國家多方面領域的交流和合作,使得各國互惠互利,「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作為中國「西進」戰略的正式實施的一個重要標誌。「西進」戰略是一套旨在對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政策的「再平衡」。「絲綢之路經濟帶」目的在於崛起中的中國以強大的經濟實力重新劃定周邊勢力範圍,並且奠定了中國成長為全球大國周邊基礎。 [3]

戰略構想

五大支柱

「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通過以下步驟逐步啟動:

絲綢之路經濟帶 原圖鏈接圖片來源於網絡

第一,加強政策溝通。

第二,加強道路聯通。

第三,加強貿易暢通。

第四,加強貨幣流通。

第五,加強民心相通,加強人民友好往來和社會交往。其中道路聯通是基礎,貿易暢通是本質內容。

體措施

與五大支柱相對應的五大具體措施包括:開闢交通和物流大通道;實現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打破地區經濟發展瓶頸;推進金融領域合作;成立能源俱樂部;建立糧食合作機制。 [4]

建設思路

建設策略

第一,中國需要以絲綢之路為契機,全面發掘中國與廣大新興市場國家之間潛在的互補互利機會,全面深化與新興市場國家及區域經濟體之間經濟貿易、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合作關係。

第二,有效運用中國在資金、市場、技術、產能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全面分享中國在改革開放實踐過程中,所積累的市場與政府兩手並用的獨特發展經驗,為協助發展中國家克服在推進經濟發展,以及區域經濟整合過程中面臨的結構性難題,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第三,全面提高中國企業的跨國營運能力,全面打造中國企業的海外經貿據點與生產基地,針對嚴重產能過剩與那些在國內市場已不具經濟效益的產業,進行有秩序的「走出去」,實現對外移轉。

第四,在全面推進綠能產業、整治環保污染、建設低碳城市與智慧型城市的過程中,積極引導擁有先進技術的歐、美、日跨國企業參與投資與提供設備,讓這些跨國企業有機會分享中國城鎮建設及經濟增長的紅利,也刺激國內企業進行產業升級。

第五,在「和平發展」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包容、尊重與發展」的新政策概念,系統整合中國傳統的「和而不同」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代的「不干預政策」和西方的文化多元主義等理念,形成中國特有的普遍價值觀,有別於大英帝國的「自由貿易」和美國的「自由民主」政策概念,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國家的崛起,塑造國際文化軟實力。 [5]

策手段

一是設置規模大於「世界銀行」資本額的「絲綢之路基金」,以及等量規模的「絲綢之路戰略投資基金」為配套。[6]

二是可考慮設置中國主導的全球發展智庫,並協助各區域的領頭羊國家設置協作智庫,建立完整的智庫跨國合作網絡。

三是可考慮建立一個面向所有發展中國家的「跨國人才培訓機制」,為各國訓練與培育公共治理、經濟規劃、城市規劃等領域的人才。這些機構不僅應當培養國內的幹部,其功能應當擴展到培養發展中國家的官員。四是可考慮設置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社會精英為對象的「新絲路傳媒集團」。以財經、旅遊、環境、城市及文化議題為主軸,為各國提供一個超越西方視野的跨國資訊與觀念傳播與分享管道。

套體制

政策的有效實施,依賴於政策機構的設置。一是絲綢之路戰略應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主導,負責統籌政策規劃與資源分配,協調各部委與各省市,打破各自為政的地盤割據現象。二是要處理好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關係。三是執行「全球經濟增量再平衡戰略」需要有風險管理機制,必須動態考量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各國主權風險、政治互信基礎,並務實評估中國影響力的投射範圍,以及中國政府的海外護產、護僑的能力極限。風險評估的功能可以和智庫設置結合起來,光有企業和政府本身的評估遠遠不夠,還必須依賴智庫的客觀、中立的評估。

像絲綢之路這樣大規模的對外項目,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構想一個完美的方案,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完全根據規劃來實施方案。這樣的項目都是一邊做、一邊學的過程。但是如果要少交學費,避免重大失誤,就必須儲備足夠的政策知識,準備好足夠的政策手段。[7]

前景展望

第一,「新絲綢之路」可以分期分階段實現既定目標。這一構想在空間上大致分五個區段:東亞段、中亞段、西亞段、中東歐段、西歐段。時間上可以按近期、中期、遠期來分階段建設。重新激活這條古老的貿易通道,對於沿途國家的經濟建設、地區繁榮乃至世界經濟的平衡都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將極大改善我國西部地區的發展環境,形成新的對外開放前沿與經濟增長段,西部地區的面貌及當地群眾的生活水平將再上一個台階。通過參與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所謂「塌陷地區」的國家將有機會重新融入世界經濟的主流,逐步消除貧困與落後,這又有助於根除極端勢力、恐怖主義、跨國犯罪活動的溫床。新絲綢之路將把世界經濟最活躍的兩個地區更緊密地聯結在一起,不僅有利於促進貿易、繁榮經濟,更有利於東西文明的交流與融合,促進源自不同民族、文化、種族的群體的相互包容。因此,我們可以預期,這一計劃將得到地區內多數國家的積極響應與支持。

與預期收益相比,更引人入勝的是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的歷史價值。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全球化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徵。新絲綢之路構想突破了傳統的區域經濟合作模式,它主張構建一個開放包容的體系,以開放的心態接納各方的積極參與,最大限度地減少運行阻力,擴大支持的基礎,並且充分調動各種資源。這些優勢是以勢力範疇爭奪或貿易保護為目的的排他性地區經濟合作所無法比擬的。新絲綢之路構想同步推進政治、經濟、安全乃至民心方面的溝通與建設,突破了由單一領域向其他領域擴散的傳統模式,使得這幾方面得以相輔相成,最大限度地排除各種消極因素的干擾。

第二,中國完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主導和中樞作用。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無論是技術準備、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乃至政治與安全的國際合作等方面的條件均已成熟。我國提出這一構想,既是水到渠成的結果,也體現了大國外交的自信。這種自信,源於對國際局勢的判斷,源於對自身實力與戰略目標的認知,也源於駕馭各種複雜局面的勇氣與能力。中國不僅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這一計劃的實行,而且可以從中獲得直接和間接的回報。中國推行這一計劃,政府發動、企業主導、市場推動、國際合作,可行性越來越明顯。

第三,自從中國提出這一計劃以來,得到了中亞、西亞、中東歐、西歐各國不同程度的積極響應和配合。「新絲綢之路」的建設,帶來的將是世界上最大的歐亞大陸的一體化和全面復興。這是「中國夢」,更是「世界夢」、「人類夢」。 [8]

國內發展

定位規劃

2013年12月14日,國家發改委和外交部舉行的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座談會上,有西北5省、西南4省市以及東部5省參加。西北五省包括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南四省市包括重慶四川雲南廣西等。

陝西:西安將着力打造「一高地」:絲綢之路經濟帶開發開放高地。「六中心」:金融商貿物流中心、機械製造業中心、能源儲運交易中心、文化旅遊中心、科技研發中心、高端人才培養中心。

寧夏:以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基地為目標,進一步借鑑上海自貿區等開放模式,在提高引進外資水平、推進中阿貿易自由、能源合作等方面進行有益探索,增強內陸開放新優勢。

新疆:提出要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五大中心」,即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技中心、醫療服務中心,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核心區。

甘肅:計劃利用擁有古絲綢之路貫穿境內1600多公里的戰略通道優勢,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黃金段。

重慶:在兩會期間提出《關於充分發揮重慶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和長江經濟帶建設中重要作用的建議》,謀求絲綢之路與長江經濟帶樞鈕地位。

江蘇:連雲港規劃成為海陸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和「橋頭堡」。

山東:報請國務院批准將日照、臨沂、濟寧、棗莊、菏澤5市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實施範圍。

建設項目

新疆:在原有國際通道基礎上,再建成南線、中線、北線三條戰略性國際鐵路;在對外開放口岸方面,新疆有29個口岸,國家批准開放的一類口岸17個,自治區批准的二類口岸l2個,申建8個保稅區,為推動與沿邊國家的自由貿易區建設打下基礎;新疆還着力建設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以帶動產業聚集。 陝西:於2013年11月正式開通「長安號」國際班列;陝煤集團在吉爾吉斯斯坦建成大型煉油項目;2014年初,西咸新區得到國務院批覆,成為國家級新區,微軟等跨國企業將「微軟創新中心」落戶西咸新區灃西新城。

重慶:於2011年開通發往德國杜伊斯堡的國際專列,出貨量攀升使惠普及更多lT企業進駐重慶。2013年重慶市包括筆電、打印機顯示器在內的電子整機數量達到1億台件,筆記本占到全球1/4的產量。[9]

國際發展

'拓展合作夥伴關係

中亞地區,2013年9月1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坦巴耶夫舉行會談,宣布將中吉關係提升為戰略夥伴關係;2014年5月18日,兩國繼續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於進一步深化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2014年5月12日,中國和土庫曼斯坦共同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庫曼斯坦友好合作條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庫曼斯坦關於發展和深化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關於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庫曼斯坦戰略夥伴關係發展規劃(2014年至2018年)>的聲明]]》。 在西亞地區,2014年6月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中,希望中阿以共建「一帶一路」為新機遇、新起點,不斷深化全面合作、共同發展的中阿戰略合作關係。

在中東歐地區,李克強總理在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後,中國與中東歐16國共同發表《中國一中東歐國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綱要》。在歐洲地區,2014年3月23日,中國和荷蘭發表聯合聲明,決定建立開放務實的中荷全面合作夥伴關係。

此外,在城市合作層面也有所進展。2013年9月13日,在兩國元首的共同見證下,中國西安市和土庫曼斯坦馬雷市建立友好交流與合作關係。

提升話語權與促進共識

絲綢之路經濟帶秉承和平友好、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精神,這一理念反映出廣大欠發達國家的戰略訴求,由此,中國在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後,成為國際社會,特別是絲路沿線國家在多邊和雙邊交流中重要的商討主題,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話語權有所提升。2013年9月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三次會議、2013第五屆歐亞經濟論壇、2014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年會、5月的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第四次峰會、6月的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會議等國際交流機制與平台,弘揚絲路精神、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等均被列為重要議題,中國提出「打造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的理念和倡議,得到與會各國的積極響應。在不同場合,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富汗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印度、伊拉克、巴基斯坦、阿塞拜疆等國、委員會均明確表示支持並願意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絲路沿線國家的合作發展共識有所加強。 [10]

開人文交流與學術研討

為增強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間的相互了解和深入探討合作可行性,諸多表示支持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國家及其政府與民間組織,紛紛召開研討會、舉辦交流年,人文交往得到一定程度的推進。在學術討論方面,2013年10月,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絲綢之路國際大會」:12月,中國一中東歐國家高級別智庫研討會在北京舉行。2014年2月,中巴經濟走廊遠景規劃聯合合作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舉行;3月,科威特《阿拉伯人》雜誌舉辦「絲綢之路上的阿拉伯文化」研討會,中國一烏茲別克斯坦「絲綢之路」經貿合作論壇在塔什干舉行,中哈企業家委員會首次工作會議暨絲綢之路經貿研討會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召開。在人文交流方面.2014年2月,中印雙方在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十七次會晤期間表示,願積極推動中印兩大市場對接,穩步推進鐵路,產業園區合作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合作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同時,「中印友好交流年」在新德里啟動。3月,為推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繼續在高水平上運行,促進中俄友好發展,帶動雙方各領域務實合作,「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在俄羅斯聖坡得堡隆重開幕。此外,2014年3月,絲綢之路和平獎委員會也在北京成立。 [15]

動初步合作

絲綢之路經濟帶實質性建設方面,2013年9月.中國與塔吉克斯坦簽訂天然氣管道建設運營合作協議;在西安舉行的歐亞經濟論壇期間,中國和阿富汗簽署包括經濟援助、罪犯引渡以及高校合作等合作協議。2014年5月,中石油土庫曼斯坦巴格德雷合同區第二天然氣處理廠竣工,項目建成後,生產的天然氣將輸往中國;亞信峰會期間,中俄在上海吳凇海軍軍港啟動「海上聯合-2014」中俄海上聯合軍事演習;並且,中俄兩國元首在上海共同見證《中俄東線天然氣合作項目備忘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的簽署,根據雙方商定,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30年。6月,來自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哈薩克斯坦輸氣公司、霍爾果斯口岸委的嘉賓代表共同啟動點火按鈕,宣告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開始由土庫曼斯坦向國內通氣。在與歐盟的合作方面。2013年9月,李克強總理與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共同主持第十六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雙方就中歐農業、能源、知識產權等領域有關合作簽署協議,並共同發表《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

最新發展

2014年,中國在塔吉克斯坦投資3.26億美元(其中中方投資額為2.28億美元)規劃實施中泰新絲路塔吉克斯坦20萬畝棉花種植,配套2座軋花廠、14.6萬錠紡紗、織布、印染、成衣製造等一系列全紡織產業鏈的項目建設。經過3年建設,一期6萬錠環錠紡紡紗生產項目已經運營兩年,累計生產紗線14178噸,產銷率100%,產品已遠銷埃及、土耳其、意大利、德國、俄羅斯、白俄羅斯、伊朗、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中國等十餘個國家。投產至今,企業已向當地繳納稅金5850.5萬索莫尼,為當地解決就業3600餘人。 2018年,第六屆中國—亞歐博覽會在新疆烏魯木齊市舉行,吸引了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等35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及客商,61家世界500強、中國500強等企業參會參展。[11]

歷史背景

絲綢之路,是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今陝西西安)起點,經關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錫爾河與烏滸河之間的中亞河中地區、大伊朗,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在這條具有歷史意義的國際通道上,五彩絲綢、中國瓷器和香料絡繹於途,為古代東西方之間經濟、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作為經濟全球化的早期版本,這條貿易通道被譽為全球最重要的商貿大動脈。[12]

21世紀初,貿易和投資在古絲綢之路上再度活躍。中亞各國希望與中國擴展合作領域,在交通、郵電、紡織、食品、製藥、化工、農產品加工、消費品生產、機械製造等行業對其進行投資,並在農業、沙漠治理、太陽能、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合作,為這塊沃土注入「肥料」和「生機」。

中國一些有識之士也不斷呼籲,在現代交通、資訊飛速發展和全球化發展背景下,促進絲綢之路沿線區域經貿各領域的發展合作,既是對歷史文化的傳承,也是對該區域蘊藏的巨大潛力的開發。[13]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作重要演講,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繫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是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14]

2013年10月,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主席強調,做好周邊外交工作,主要為中國發展爭取良好的周邊環境,也使中國發展更多惠及周邊國家,實現共同發展,形成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這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日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需要,建設好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就成為重要戰略指引。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以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由此,「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在內政外交中均確立為中國實現下一階段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