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台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成立於1957年,原名為中國科學院烏魯木齊人造衛星觀測站,1987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烏魯木齊天文站,2001年4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烏魯木齊天文站,2011年1月更為現名並於當年8月正式揭牌[1]。新疆天文台研究領域包括射電天文、光學天文與技術應用、應用天文,主要從事脈衝星恆星形成與演化、星系宇宙學、高能天體物理、微波接收機、數字技術應用、空間目標與碎片、衛星導航等方面的研究與觀測。

觀測台站

南山基地

新疆天文台南山基地始建於1991年,位於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縣甘溝鄉,海拔2080米,距烏魯木齊市區75公里,坐標為: 43.471476 N, 87.178096 E。南山基地擁有25米射電望遠鏡系統、GPS數據接收系統和太陽色球望遠鏡等儀器設備。其中25米射電望遠鏡目前承擔的科學任務有脈衝星、厘米波分子譜線和活動星系核等觀測研究,同時它也是國際VLBI網的重要站點。此外,南山基地也是中國探月工程中VLBI測軌系統的四個站點之一。

南山25米射電望遠鏡目前的工作波段有1.3厘米、3.6厘米、6厘米、13厘米和18厘米,天線指向精度達到 18」,該望遠鏡幾乎全年無間斷運行,2010年累計工作天數349天,天線運行時間6998小時,有效觀測時間6453小時,系統維護時間813小時 。南山25米射電望遠鏡接受來自各地科研工作者的射電天文觀測申請,可點擊此處下載申請表。

脈衝星觀測

1996年2月,南山25米射電望遠鏡實現了中國首次脈衝星課題觀測,隨後建立了國內第一個脈衝星到達時間的觀測系統。2002年,在對接收機進行製冷升級改造後,南山25米射電望遠鏡可觀測脈衝星約270顆,2008年引進世界先進的脈衝星數字消色散系統(Digital Filter Bank, DFB)後,已實現對300顆脈衝星(包括10餘顆毫秒脈衝星)的到達時間監測,該望遠鏡同時還開展了旋轉射電暫現源(也稱旋轉射電瞬變源,來自英文 Rotating radio transient)、磁星、脈衝星巡天等觀測工作。

分子譜線觀測

2010年,南山25米射電望遠鏡厘米波分子譜線觀測系統的頻譜終端更新為1GHz帶寬、8192通道的雙路DFB系統。2011年底1.3厘米波段高靈敏度雙極化製冷接收機投入觀測[2]。目前該系統的主要工作波段為18厘米、6厘米和1.3厘米,可以觀測羥基脈澤、甲醛吸收線、氫複合線、水脈澤、甲醇脈澤和氨分子等譜線。

活動星系核觀測

南山25米射電望遠鏡可實現「有吉赫茲峰頻譜的河外源( Giga Hertz Peaked Spectrum,GPS 源)」、「日變源(Intra-day variability,IDV 源)」等活動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AGN)觀測研究。

視頻

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台 相關視頻

這是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台南山觀測站的星空延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