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污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二次污染( 光化學煙霧)是由汽車、工廠等污染源排入大氣的碳氫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在陽光的作用下發生化學反應,生成 臭氧(O3)、 醛、 酮、酸、過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參與 光化學反應過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煙霧污染現象叫做光化學煙霧。
產生過程
20世紀40年代,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首先發現了光化學煙霧。1951年A.J.哈根最先指出臭氧(O3)是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和空氣的混合物通過光化學反應生成的。以後F. W. 溫特發現臭氧與不飽和烴(如汽車廢氣中的烴類)的化學反應產物跟洛杉磯煙霧有相同的傷害效應。形成臭氧的活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的主要來源是汽車排放的尾氣[1]。
通過對光化學煙霧形成的模擬實驗,已經初步明確在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的相互作用方面主要有以下過程:
1、 污染空氣中NO2的光解是光化學煙霧形成的起始反應。
2、碳氫化合物被HO、O等自由基和臭氧氧化,導致醛、酮、醇、酸等產物以及重要的中間產物RO2、HO2、RCO等自由基的生成。
3、過氧自由基引起NO向NO2的轉化,並導致O3和PAN等的生成。
光化學反應中生成的臭氧、醛、酮、醇、PAN等統稱為 光化學氧化劑,以臭氧為代表,所以光化學煙霧污染的標誌是臭氧濃度的升高。
毒性
光化學煙霧的成分非常複雜,但是對動物、植物和材料有害的是臭氧、PAN和丙烯醛、甲醛等二次污 染物。人和動物受到主要傷害是眼睛和粘膜受刺激、頭痛、呼吸障礙、慢性呼吸道疾病惡化、兒童肺功能異常等[2]。
植物受到臭氧的損害,開始時表皮褪色,呈蠟質狀,經過一段時間後色素髮生變化,葉片上出現紅褐色斑點。PAN使葉子背面呈銀灰色或古銅色,影響植物的生長,降低植物對病蟲害的抵抗力。
臭氧、PAN等還能造成橡膠製品的老化、脆裂,使染料褪色,並損害油漆塗料、紡織纖維和塑料製品等。
區別
一次污染物
又稱「原生污染物」,是由污染源直接排放進入環境的,其物理和化學性狀未發生變化的污染物質。環境污染主要是由一次污染物造成的,其來源清楚,可以採取措施加以控制。
二次污染物
也稱「 次生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學因素或生物作用下發生變化,或與環境中的其他物質發生反應,所形成的物化特徵與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通常比一次污染物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更為嚴重。如水體中無機汞化合物通過微生物作用,可轉變為更有毒的甲基汞化合物,進入人體易被吸收,不易降解,排泄很慢,容易在腦中積累。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水蒸氣可氧化為硫酸,進而生成硫酸霧,其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強10倍。
視頻
二次污染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臭氧層空洞增加城市光化學煙霧,騰訊網,2011-09-14
- ↑ 光化學煙霧的主要危害, 建設工程教育網,20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