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五加皮 |
五加皮,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r gracilistμlusW.W.Smith)的干燥根皮。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等地。夏、秋二季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有祛风湿,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註 1],利水消肿的作用。[1]
中文学名 | 五加皮 | 属 | 吊石苣苔属 |
别称 | 南五加皮、五谷皮 | 种 | 细柱五加 |
界 | 植物界 | 分布区域 | 湖北、河南、安徽等地 |
门 | 被子植物门 | 采收时间 | 夏、秋二季采挖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毒性 | 有小毒 (《药性论》) |
科 | 五加科 | 贮藏 |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
性味
味辛、苦,性温。
归经
肝、肾经。
文獻別錄
《本經》:「主心腹癭氣腹痛,益氣療辟,小兒不能行,疽瘡陰蝕。」
《本草經疏》:「經云,傷于濕者,下先受之。又云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肝腎居下而主筋骨,故風寒濕之邪,多自二經先受。此藥辛能散風,溫能除寒。苦能燥濕,二臟得其氣而諸證悉瘳矣。」
功能
有祛风湿,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利水消肿的作用。[2]
主治
用于风湿痹病,筋骨痿软,小儿行迟,体虚乏力,水肿,脚气。[3]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生理特性
本品呈不规则卷筒状,长5~375px,直径0.4~35px,厚约5px。外表面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斑痕;内表面淡黄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白色。气微香,味微辣而苦。
产地
主产于湖北、河南、安徽等地。
相关配伍
《本草纲目》:附方新一。男女诸风,产后风尤妙。铁线草根五钱,五加皮一两,防风二钱。为末。 以乌骨鸡一斤重者,水内淹死,去毛肠,砍作肉松,入药剁匀,下麻油些少,炒黄色,随人量入酒煮熟。先以排风藤煎浓汤,沐浴头身,乃饮酒食鸡,发出粘汗即愈。如不沐浴,必发出风丹,乃愈。(滑伯仁《撄宁心要》)
相关论述
- 《本草求真》:脚气之病······服此辛苦而温,辛则气顺而化痰,苦则坚骨而益精,温则祛风而胜湿,凡肌肤之瘀血,筋骨之风邪,靡不因此而治。
- 《本草纲目》:主痿,贼风伤人,软脚,腰,去多年瘀血。
视频
注释
- ↑ “强筋壮骨”:用具有强筋健骨作用的方药,或通过练功及其他方法,使筋骨强健,以治疗素体虚弱或伤后、病后体虚而筋骨不健病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