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座星系(Andromeda Galaxy,国际音标为:/ˌanˈdrɒmədə/,也称为梅西尔31、星表编号为M31和NGC 224,在旧文献中曾经称为仙女座星云,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奎宿增廿一)是一个螺旋星系,距离地球大约250万光年,是除麦哲伦云(地球所在的银河系的伴星系)以外最近的星系。
位于仙女座的方向上,是人类肉眼可见(3.4等星)最远的深空天体。仙女座星系被相信是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星系,直径约20万光年,外表颇似银河系。本星系群的成员有仙女星系、银河系、三角座星系,还有大约50个小星系。但根据改进的测量技术和最近研究的数据结果,科学家现在相信银河系有许多的暗物质,并且可能是在这个集团中质量最大的。然而,史匹哲太空望远镜最近的观测显示仙女座星系有将近一兆(1012)颗恒星,数量远比我们的银河系多。在2006年重新估计银河系的质量大约是仙女座星系的50%[1],是7.1×1011M☉.仙女座星系在适度黑暗的天空环境下很容易用肉眼看见,但是如此的天空仅存在于小镇、被隔绝的区域、和离人口集中区域很远的地方,只受到轻度光污染的环境下。肉眼看见的仙女座星系非常小,因为它只有中心一小块的区域有足够的亮度,但是这个星系完整的角直径有满月的七倍大。
目录
观测简史
最早的仙女座星系观测纪录可能出自波斯的天文学家阿尔苏飞,他在《恒星》一书中描述它是“小云”,星图上的标记在那个时代也是“小云”。第一个以望远镜进行观测和记录是德国天文学家西门·马里乌斯,时为1612年,说它状如牛角管中所见的烛光。在1764年梅西尔将他编目为M31,并误以为西门·马里乌斯是发现者,却未察觉阿尔苏飞在更加早期的工作。在1785年,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注意到在星系的核心区域有偏红色的杂色,使他相信这是所有星云中最靠近的“大星云”,并依据星云的颜色和亮度估计(并不正确)距离应在天狼星的2,000倍之内。
几个世纪以来,天文学家都认为它是银河系内的一个天体,所以才误称之为仙女星云,把它当成是我们所在的星系内的、类似于其他发光气体物质的旋涡星云。直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哈伯才最终确定仙女座星系事实上是银河系之外的分立的星系[2]。
科幻小说中出现的仙女座星系
视频
仙女座星系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科学美国人60秒:研究发现仙女座星系质量几乎是银河系两倍,可可英语,2014-8-15
- ↑ 银河系旁边的姐妹星系“仙女座星系”,外星探索,2019-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