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鳳頭鸊鷉指名亞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鳳頭鸊鷉指名亞種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學名:鳳頭鸊鷉指名亞種

拉丁學名:Podiceps

cristatus cristatus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鸊鷉目

科:鸊鷉科

屬:鸊鷉屬

種:鳳頭鸊鷉

亞 種:鳳頭鸊鷉指名亞種

定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鳳頭鸊鷉指名亞種(學名:Podiceps cristatus cristatus)。分布於歐亞大陸各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瑞典[1]

鳳頭鸊鷉指名亞種外形特徵

雄鳥和雌鳥比較相似,有鴨子一樣大小,嘴又長又尖,從嘴角到眼睛還長着一條黑線。它的脖子很長,向上方直立着,通常與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勢。夏羽前額至頭頂黑色。頭頂兩側羽毛延長,形成兩束黑色長形冠羽位於頭頂後部。

黑色冠羽兩側經耳區到喉部有由長形飾羽形成的環狀皺領。其基部棕栗色,端部黑色。其餘頭側、臉和頦部白色。後頸、背、腰及內側肩羽黑褐色,外側肩羽、翼緣覆羽和翼上小覆羽白色,初級飛羽和三級飛羽亦為黑褐色,初級飛羽內側先端白色;次級飛羽亦為白色。

前頸、胸、腹和其餘下體白色,兩脅和胸側栗褐色。翼下覆羽和腋羽白色。冬羽和夏羽基本相似,但上體羽色較暗,頭頂冠羽短而不明顯,皺領消失。虹膜橙紅色,嘴黑褐色(冬季紅色),基部紅色,尖端蒼白色,跗跖內側黃綠色,外側橄欖綠色。

嘴形直,細而側扁,端部很尖;鼻孔透開,位置靠近嘴的基部;眼先(即眼睛前面的部位)裸露,頸部較為細長,翅膀短小,具有12枚初級飛羽,但第一枚退化,次級飛羽則缺少第五枚。尾巴更短,僅剩有幾根柔軟的絨羽,或幾乎沒有。

兩隻腳的位置在身體的後部,靠近臀部,跗跖側扁,適於潛水生活;四個腳趾上都有寬闊的像花瓣一樣的腳蹼。爪鈍而寬闊,呈指甲狀,中趾的內緣呈鋸齒狀,後趾短小,位置比其他各趾為高,或者缺如。身體上的羽毛短而稠密,具有抗濕性,不透水;具有副羽,尾脂腺也被羽。消化道中缺少盲腸;雛鳥為早成性鳥。

大小量度:體重♂650-1000g,♀425-950g;體長♂520-580mm,♀450-546mm;嘴峰♂50-53mm,♀38-50mm;翅♂180-197mm,♀165-190mm;尾♂40-48mm,♀36-46mm;跗蹠♂61-64mm,♀51-67mm。(註:♂雄性;♀雌性)

鳳頭鸊鷉指名亞種棲息環境

繁殖期間主要棲息在開闊的平原、湖泊、江河、水塘、水庫和沼澤地帶,尤其喜歡富有挺水植物和魚類的大小湖泊和水塘,也出現在山區湖泊和水塘。冬季則多棲息在沿海海灣、河口、大的內陸湖泊,水流干穩的河流和沿海沼澤地帶。

鳳頭鸊鷉指名亞種生活習性

常成對和成小群活動。多活動在開闊的水而。善游泳和潛水。游泳時頸向上伸得很直,和水面保持垂直姿式。活動時頻頻潛水,每次潛水時間多在20-30秒。最長可在水下停留50秒左右。飛行較快,兩翅鼓動有力,但在地上行走困難。

主要以各種魚類為食。也吃昆蟲、昆蟲幼蟲、蝦、喇咕、甲殼類、軟體動物等水生無脊椎動物。偶爾也吃少量水生植物。

鳳頭鸊鷉指名亞種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夏時見於東北(北部至西南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至西部弱水)、寧夏、新疆(西部)、青海(青海湖)、西藏(班公湖至羊卓雍湖),遷徙經東北(南部)、華北、西至陝西,冬在長江以南地區、西抵雲南、西藏(南部),罕抵台灣

鳳頭鸊鷉指名亞種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於距明水面不遠的蘆葦叢和水草叢中。成對分散營巢或成小群在一起營巢,巢屬於浮巢,飄浮在水而。通常彎折部分蘆葦或水草作巢基,再用蘆葦和水草堆集而成。巢為圓台狀態,似一截頂圓錐體。頂部稍為凹陷。

巢上部外徑為26-30厘米,內徑20-28厘米,下部直徑60-69厘米,巢高52-62厘米;巢露出水面部分5-9厘米,巢深3-4厘米;5月中旬至5月末產卵。每窩通常產卵7-5枚。大小為31.5-36.5×51.5-55.0毫米,平均為34.3×53.4毫米。重量為30-33.5克,平均為32.2克。

卵剛產出時為純白色,孵化以後逐漸變為污白色。卵的形狀為橢圓形。第一枚卵產出後即開始孵卵。孵卵由雌雄親鳥輪流承擔。雛鳥早成性。孵化出來不久即能下水游泳和藏匿。

參考來源

  1. 鳳頭鸊鷉指名亞種,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