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創業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創業史》

作品名稱 《創業史》

作 者 柳青

ISBN 9787500680239

類 別 現實主義長篇小說

《創業史》一書是當代著名作家柳青的代表作,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主要講述了中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進程中的歷史風貌和農民思想情感的轉變。

內容簡介

《創業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梁生寶、梁三老漢、郭世富、姚士傑、郭振山等一批十分成功的形象。柳青在皇甫村踏踏實實地生活了14年,對農村中各種人物了如指掌,這給他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特別是梁生寶和梁三老漢兩個人物,已排進中國現代文學中最富有特色的典型形象的行列。

梁生寶是全書的中心人物,是社會主義農村中的英雄典型。在披荊斬棘帶頭創社會主義大業中,他有膽有識,既有宏偉的氣魄,又有實幹精神。他身上既有勤勞、樸實、善良的中國傳統美德的閃光,又有公而忘私、勇於犧牲個人利益的時代精神的張揚。這是一個講原則、重情感,使讀者倍感親切可愛的真正的社會主義新人形象。梁三老漢是書中寫得最凝重最精彩的人物,是極有感染力的藝術典型。作者不是單線條地勾勒這一人物,而是深挖精鑿,濃墨重彩地描繪他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刻畫他鮮明感人的多重性格。這是一個最有深度、最能顯示作者藝術潛能的不可多得的中國老農的形象。

創作背景

柳青的長篇小說《創業史》,最早是以連載的形式發表在《延河》雜誌上,每期兩章。這是1959年春天的事。

《創業史》小說以梁生寶互助組的發展為線索,表現了我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進程中的歷史風貌和農民思想情感的轉變。這部巨著蘊藏着作者柳青14年農村生活的豐厚積累。柳青同志生前計劃寫四部,僅完成了兩部。第一部寫互助組階段;第二部寫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成立和鞏固。它們既是互相聯繫的,又是各自獨立的。小說梁生寶買稻種情節曾入選中學語文課本。

人物形象

小說《創業史》在尖銳複雜的矛盾衝突中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蛤蟆灘的「三大能人」郭振山郭世富姚士傑的形象,也塑造得各有特色。

此外,高增福、馮有萬、任老四、任歡喜、王二直槓、梁大老漢、高增榮、改霞、素芳、生寶媽等,都是些性格鮮明的人物。他們以相互不能取代的地位,組成了一個矛盾統一的形象世界,給作品帶來了豐富的思想意蘊。

作品鑑賞

開端

1929年,亦即民國18年,陝北大旱,顆粒無收。冬天,哀鴻遍野,災民黑壓壓地湧向渭河灘。下堡村蛤蟆灘的二茬光棍梁三,收拾得齊整乾淨,大步流星地在女性災民群中穿行。梁三年過四十,妻子新喪,大家當然明白他的企圖。果不其然,梁三將寶娃子母子二人領進了他的草房院。他撫摸着寶娃子的頭,發出了再創家業的豪壯誓言。寶娃至此改姓梁,大號叫梁生寶。梁三是蛤蟆灘上的勤勞農民,其父艱難創業,給他留下了三間正房,為他娶了妻子。然而,他命運不濟,牛死妻亡,天災人禍,接踵而來,連祖上傳給的三間房也變賣了,只剩下個空蕩蕩的草房院。如今,饑荒又給他送來了賢惠的妻子和可愛的男娃,潛藏在心中那不屈不撓的創業希望又升騰了!

然而,創業艱難。梁三苦苦勞動十年,光景依然如舊,得到的只是失敗和屈辱,以及脖梗上的死肉疙瘩、喉嚨里永遠咳不完的痰。創業的擔子,歷史地落到了生寶的肩上。生寶,從小即非同凡俗,七八歲見人就打招呼,令人難以置信。十三歲當長工,就將工錢換的小牛犢牽回家,聽着他雄心勃勃的計劃,養父梁三都驚呆了。十八歲他又獨自租種了十八畝稻地,創業的勁頭,超過父輩幾等。但是,他辛苦一年的收穫,全被地主、高利貸敲榨乾淨。到了解放前夕,為了躲避國民黨潰兵抓壯丁,梁生寶被迫進了終南山,成了不敢見天日的「黑人」。梁家三代的創業史,最終畫上了一個辛酸的句號。梁三老漢終日像土撥鼠一樣生活着。

解放了,蛤蟆灘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大地主呂二細鬼、富農姚士傑都被鬥倒了,貧僱農土地還家,梁家分到了十來畝稻地。他簡直不相信這是真的,對着毛主席像兩淚雙流。此時,仿佛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精力,注入梁三老漢早已乾癟的身體,已經熄滅的個人發家願望,又重新燃燒起來。他在睡夢中笑出聲,夢見自己竟成了「三合頭瓦房院的長者」。而此時當了民兵隊長、入了黨的梁生寶,則完全沉浸到建立互助組的事務里去。父子之間在創業上的激烈衝突,就要爆發了。

漸入高潮

1953年春天的一個早晨,鞭炮聲響徹了哈蟆灘,富裕中農郭世富的新瓦房上樑了。村民們都來看熱鬧,梁三老漢更是艷羨十分。他哪裡知道,世富老大要和生寶的互助組對着幹呢!此時,春荒籠罩着蛤蟆灘。這是互助組和整個蛤蟆灘最困難的時刻。他們一方面要籌劃新的一年生產,一方面要度春荒。但他們手中既無錢又無糧,這是多麼大的困難啊。村主任郭振山寄希望於富農和中農,希望通過活躍借貸以解燃眉之急。然而,餘糧戶響應者寥寥無幾。富農姚士傑偷放高利貨,郭世富要和貧僱農「和平競賽」。郭振山已經對局面失去控制,加之自己要走自發道路,故對貧僱農的困難、對自發勢力均作壁上觀。在這種形勢下,梁生寶自然成了互助組和貧僱農的主心骨和帶頭人。為了推行一年稻麥兩熟的豐產計劃,他頂着霏霏的春雨,到郭縣為互助組去買百日黃稻種。為了籌集生產資金和度過春荒,他組織互助組組員開進終南山割竹子。這些舉措,打擊了自發勢力的氣焰,解決了貧苦農民的困難,穩住了互助組的陣腳。這些行動,也在蛤蟆灘莊稼人的心底掀起了重重波瀾,他們從中看到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然而,生寶的行動有時卻不為梁三老漢所理解。繼父時常對他冷嘲熱諷,稱其為「梁偉人」。對此,生寶毫無怨言,他相信繼父會覺悟過來。這時的生寶已近而立之年,繼父在解放前為他買的童養媳已經病死。由於一心撲在事業上,婚戀大事還沒解決。團員徐改霞傾心於他,他也暗戀着這個美麗的姑娘,然而,為了不影響工作和黨的榮譽,他抑制自己的感情,故意疏遠改霞。失望至極的改霞在郭振山不懷好心的鼓勵下,終於離開了哈蟆灘,到北京當工人去了。

生寶率眾入終南山後,互助組育秧的事由記工員任觀喜和農技員韓培生負責。富農姚士傑的活動更加猖狂,處心積慮要搞垮互助組。他占有了互助組成員栓栓的妻子素芬,並指使素芬去誣陷梁生寶,達到分裂互助組的目的。在他的陰謀策劃下,梁生祿、栓栓兩家與互助組疏遠了。後來,由於栓栓在割竹子時被扎傷,兩家竟一起退組。對此,生寶毫不畏懼。割竹隊如期完成了任務,掙了一大筆錢,解決了互助組的暫時困難。關心着生寶事業的梁三老漢,思想感情也在發生變化。

劇情結局

秋天,梁生寶的互助組獲得了大豐收,蛤蟆灘的統購統銷工作也提前完成。生寶的威望不斷提高,互助組更加壯大,退組的又回來了。郭振山的所作所為使他威信掃地。為了恢復威信,他積極整頓他所在的官渠岸互助組。經過縣裡的培訓,梁生寶他們又成立了全區第一個農業社——燈塔社。梁生寶的創業成功了!在鐵的事實面前,梁三老漢服氣了。他穿上了新棉衣到黃堡鎮去打油,受到人們格外的尊重。他流淚了。這是幸福的淚,歡悅的淚!它飽含着蛤蟆灘人創業的自豪與艱辛。

作者

柳青(1916-1978),原名劉蘊華,陝西吳堡縣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柳青出生於貧困的農民家庭,30年代開始進行文學創作以及文化宣傳工作,1947年創作了第一長篇小說《種穀記》。1960年柳青又結合自身經歷完成了史詩般的長篇小說《創業史》,樹立起了他文學道路的里程碑。

評價

柳青在皇甫村踏踏實實地生活了14年,對農村中各種人物了如指掌,這給他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在《創業史》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梁生寶、梁三老漢、郭世富、姚士傑、郭振山等一批十分成功的形象。特別是梁生寶和梁三老漢兩個人物,已排進中國現代文學中最富有特色的典型形象的行列。梁生寶是全書的中心人物,是社會主義農村中的英雄典型。在披荊斬棘帶頭創社會主義大業中,他有膽有識,既有宏偉的氣魄,又有實幹精神。他身上既有勤勞、樸實、善良的中國傳統美德的閃光,又有公而忘私、勇於犧牲個人利益的時代精神的張揚。這是一個講原則、重情感,使讀者倍感親切可愛的真正的社會主義新人形象。梁三老漢是書中寫得最凝重最精彩的人物,是極有感染力的藝術典型。作者不是單線條地勾勒這一人物,而是深挖精鑿,濃墨重彩地描繪他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刻畫他鮮明感人的多重性格。這是一個最有深度、最能顯示作者藝術潛能的不可多得的中國老農的形象。

《創業史》結構宏偉,氣勢磅礴,充分昭示了柳青雄渾而勁健的藝術風格。它的語言質樸而凝重;恰到好處的抒情段落,好似警句格言一般留在讀者的記憶中,實為當代文學中的精品。

《創業史》的原文摘錄

人活在世上最貴重的是什麼呢?還不是人的尊嚴嗎?

—— 引自第433頁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了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 引自第65535頁

人,不論思想有什麼錯,拚命勞動這件事,總是惹人喜愛,令人心疼,給人希望。

—— 引自第404頁

幾句討好的謊話,好比一片膏藥,給誰貼上都會覺得舒服。

—— 引自第603頁

紅牛黑牛,能拽犁的,都是好牛。

—— 引自第237頁

她抬起頭,突然間發現:咦!生寶和有萬,在黃堡鎮通峪口鎮寬闊的公路上,迎面走來了。真正叫人高興啊!整個西邊峪口區和渭邊區的天地,一下子明光燦爛,使人心胸舒暢! 一霎時以前她想什麼來呢?一眨眼,她心裡連一點印象也沒有了。 …… 春天的陽光一片好心照亮着他倆!

—— 引自第192頁[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