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根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利根川(日语:利根川/とねがわ Tonegawa */?),是日本三大河流之一,也是東京與首都圈的重要水源。 全长约322公里,流域面积16,840平方公里,是日本国内第二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长度仅次于信浓川。別名「坂東太郎」,坂東是关东的旧名,而太郎则是长子的意思。
河流简介
利根川,日语作Tone-gawa。 日本本州岛关东地方河流。源于三国山脉的丹后山附近。从北向南流,然后转向东南,经关东平原,在千叶县铫子市附近注入太平洋。长322公里,支流285条,流量295立方米/秒。蕴藏水力261.6万千瓦 (1982),已开发47%。流域面积16,840平方公里,灌溉面积19.7万公顷,皆居全国首位。上游河窄流急,多峡谷和阶地。流入关东平原后水流较缓。下游分出右利根川、江户川注入东京湾。上游建有水电站,中下游两岸为肥沃平原。有灌溉、都市用水、航运、水产之利。河流常改道泛滥,已进行人工整治。沿岸河港是本流域物资集散地。
水利设施
日本本州关东平原主要河流。源出关东地区西北部。流向东南,至千叶县铫子市注入太平洋,
全长320公里(200哩)。该河治理水平在国内最高。全段筑有河堤。以前流向经常改变,1654年由注入东京湾改为注入太平洋。干、支流均通行小船,曾为关东平原主要运输网,促进许多港口城镇的兴起。1950年后上游建立发电站水坝,拦成水库向京滨工业区供水。
河流历史
这条河曾一度以它不受控制的洪水而出名,每当洪水爆发的时候它都会改变河道。因此很难描绘这条河的古河道。
利根川最初的入海口位于东京湾,它現有的渡良瀨川、鬼怒川等下游支流原本都是独立的水系,並沒有與利根川匯流。为了河流运输以及控制洪水,天正18年(1590年)德川家入主江戶後,從文祿3年(1594年)到承應3年(1654年)間進行「利根川東遷事業」,開闢人工河道,將原向南與荒川匯流後注入東京灣的中下游河道,改為向東與渡良瀨川和鬼怒川匯流,直接注入太平洋。利根川經過這次的大改造後,中下游的土地得以開發,也使得德川幕府[1] 時代作為日本發展重心的關東地區免於水災之患。之後又進行數次河道的整治工作。
现时河道大致上确定于明治时期,其广阔的分水岭大部分是人造的。
地理流域
利根川的主流发源於在群马县和新潟县县境的大水上山。在千叶县铫子市和茨城县神栖市之间注入太平洋。主流全长约322公里,流域面积达16,840平方公里。流域为群马县、栃木县、长野县、埼玉县、东京都、茨城县和千叶县的一都六县,占关东平原的大部分。
水系构成
利根川水系的组成,极具特色。由于日本国土面积小,南北狭长、脊梁山脉纵贯之势。山地与海岸间距离极短,致使河流从其源头山地流出后,仅经极短距离即注入海中,形成了河流短小的特点,因此利根川水系的大小支流虽说有280余条之多,但绝大多数仅为山溪小河,长度多不足20公里,流域面积多不超过200平方公里。主要的支流有片品川、吾妻川、乌川、渡奈良川、江户川、鬼怒川、小贝川和常陆利根川等8条。 利根川现在的河川体系是经过江户时代幕府所进行的大规模河道整治工程才形成的。江户幕府以前,利根川河道多变,每逢发生洪水都会使川流改道,故当时利根川的流路和流域均与今日大相径庭。例如,其上游段的干流本来为广濑川,但大约在16世纪中叶(1532~1554年)发生了洪水,出现干流夺道,才改道至现今的位置。另外,从川俣以下到河口的河道形势也变化很大。未经大规模整治以前,是沿古利根川和古墨田川的河槽南流,沿途吸纳荒川、入间川,到隅田以下河段称为"隅田川",然后注入东京湾,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铫子注入太平洋。
主要支流、分流和湖沼
關連項目
參考文獻
- ↑ 世界歷史之德川幕府是如何統治日本的?,每日頭條,201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