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兰 (大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卓兰镇 |
---|
|
卓兰,原称罩兰,是台湾苗栗县卓兰镇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也是全镇行政中心所在地,位于该镇南大半部。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包括西坪里不含东北部、苗丰里、丰田里、新厝里、中街里、新荣里、老庄里、上新里、内湾里、坪林里南部,另外还包括三义乡鲤鱼潭村东边凸出部分及东南边凸出部分。[1]
历史
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卓兰地区为一街庄,称为“罩兰庄”,隶属于捒东上堡。该庄西与鲤鱼潭庄为邻,北与南湖庄、大坪林庄为邻,东边为蕃地,南边及西南边隔大安溪与蕃地、东势角庄、石围墙庄、石壁坑庄为界。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设置二十厅,该庄隶属于苗栗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该庄改隶属于新竹厅。1920年(大正九年),废十二厅改设五州二厅,该庄改制为“卓兰”大字,隶属于新竹州大湖郡卓兰庄。
战后卓兰庄改制为卓兰乡,隶属于新竹县,大字亦改制为村。1950年桃、竹、苗分治,卓兰乡改隶属于苗栗县。1956年,卓兰乡改制为卓兰镇,村亦改制为里。
聚落
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有坜西坪、埔尾、罩兰(卓兰)、竹围、上新、内湾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此外,本地区尚有三柜顶、大湖、下太平、松柏林、上矮山、水尾、下酸柑湖、坪尾、石壁寮、苗丰、二林、丰田、西坪、吧哈崎、长潭、汶水坑、坪头、七股岭、老庄、石头伯公、横坑(水苋下)、砂埔、东盛、东安、坪林(白布帆)、象山、梨园寮、大茅坪、风空、横山、大草排、小草排、十八股、食水坑、公馆岭、牛粪坪、大峰山等聚落。
交通
省道台3线俗称“内山公路”,是台北至屏东的干道,大致以纵向转东西向再转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再转西北西—东南东走向再转纵向再转东北—西南走向蜿蜒经过卓兰地区。由该道路向北转北北东可前往大湖、汶水、狮潭、三湾等地,向西南可前往东势、石冈、丰原等地。
县道140号有“苗栗县南横公路”的称号,是苑里南房至卓兰的道路,大致以西北—东南走向转东北东—西南西走向再转西北—东南走向经省道台3线后,再转横向经过本地区西南部及南部的大安溪北岸地带。由该道路向西北可前往鲤鱼潭、南势林南部、社苓南部、山柑、国道3号苑里交流道、省道台1线并止于南房附近的省道台61线路口,向东过大安溪白布帆大桥并止于乡道中47线路口。
乡道苗52线是鲤鱼口至酸柑湖的道路,其东侧端点位于本地区下酸柑湖西南侧的省道台3线路口。由此向西绕鲤鱼潭水库南侧蜿蜒而行,出境后可前往鲤鱼潭地区的三柜、鲤鱼口并止于县道140号路口。
乡道苗52-2线是坝顶至二坪的道路,其东侧端点位于本地区西部松柏林西北侧的乡道苗52线路口。由此向东转东南再转西南下坡至大安溪谷地转西北出境后,转东北再转北再转西北再转东可前往鲤鱼潭水库管理中心东南侧并止于乡道苗52线另一路口。
乡道苗54-1线(双连农路、大峰山道路、中正路)是景山至卓兰的道路,其南侧端点位于卓兰市区苗58线(中山路)路口。由此向东北东转东北蜿蜒出境后,可前往双连、中心、景山西北部并止于乡道苗54线路口。
乡道苗55线(坪林道路、无名道路、卓坪街、兴南街、中正西路)是南湖至新厝的道路,其南侧端点位于卓兰市区省道台3线路口。由此向东南转东北再转东南再转东北蜿蜒出境后,转北可前往坪林、景山、武荣、南湖并止于南湖国小对面的省道台3线路口。
乡道苗58线(中山路、无名道路)是新厝至白布帆的道路,但目前仅通行至东安,其西侧端点位于卓兰市区西北侧省道台3线路口。由此向东南经上新后转东南东至内湾再转东可前往东安。东安以下因部分路段崩坍而无法通行,必须转行大安溪北岸路堤共构之替代道路始能通往白布帆,现该段路已改编为县道140号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