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乔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叶乔波 ( 中国女子速滑运动员) | |
---|---|
著名中国女子速滑运动员 | |
出生 | 1964年6月3日 |
国籍 | 中國 |
职业 | 中国女子速滑运动员 |
知名作品 | 1992年获第十六届冬奥会两枚银牌 |
叶乔波,少将军衔,1964年6月3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祖籍广西贺州,客家人。中国女子速滑运动员。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
10岁进入长春市业余体校速滑班,12岁入选八一速滑队。1991年首次夺得500米短道速滑世界冠军;1992年获第十六届冬奥会两枚银牌,为中国冬季项目实现冬奥会上奖牌零的突破。同年在挪威举行的世界短距离速滑锦标赛上,获女子1000米速滑冠军,并夺得女子全能世界冠军,成为中国和亚洲第一个短距离速滑全能世界冠军;至1993年春季赛事结束,她共获得14个世界冠军,其中包括全部女子500米速滑金牌,创造了世界冰坛的"大满贯"战绩;1994年带伤夺得第17届冬奥会女子1000米速滑铜牌;冬奥会后因伤退役。1994年结束运动员生涯。
退役后为总政治部联络部干部。[1]
运动生涯
职业生涯
1977年入伍,叶乔波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冰上训练基地速滑运动员。依靠科学训练和自己的艰苦努力,叶乔波成为中国冰雪项目取得突破的排头兵。
1990年在第七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获4枚金牌,并达到运动健将标准。
1991年2月在世界速度滑冰锦标赛中分别获得过世界锦标赛500米冠军、短距离速滑5项亚军、世界杯500米冠军、1000米亚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个速滑世界冠军。
1992年在第16届冬季奥运会上 ,获得1000米和500米速滑的2枚银牌。为中国在冬奥会史上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1992年3月,她参加世界短距离速度滑冰锦标赛,力挫群英,连获3枚金牌,夺得女子全能世界冠军,成为中国和亚洲第一个短距离速滑世界冠军。[2]从1992年11月~1993年3月,她先后参加世界杯系列赛、世界女子锦标赛和世界短距离锦标赛,夺得女子500米项目的全部冠军、女子短距离全能冠军和世界杯总决赛女子500米冠军,共获金牌14枚。1992年5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她体坛尖兵荣誉称号。
1993年获第七届全运会女子短距离全能冠军。
1994年第17届冬季奥运会女子1 000米速滑比赛中,她忍受严重伤痛,坚持参加比赛,仍夺取铜牌。
1994年结束运动员生涯。
1979~1994年,她共参加国内外速度滑冰比赛34次,获金牌52枚、银牌36枚、铜牌12枚。立一等功3次,多次被评为全国冰雪十佳运动员、全国体育十佳运动员、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和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为了表彰她的卓著功绩,沈阳军区1991年3月授予她勇攀高峰的运动员荣誉称号。
退役之后
1994年叶乔波退役后,以小学四年级的文化基础,先是用6年时间攻读完清华大学MBA叶乔波展示北京奥运火炬课程,随后又进入中央党校攻读经济学博士,现在她已经拿到博士学位。1995年建立沈阳乔波实业开发有限公司。1996年创立乔波国际体育俱乐部有限公司。历任解放军冰上运动训练基地教练员、哈尔滨乔波金城国际购物中心总经理、中共第十四大代表、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现任总政治部联络部正局级专职干部。
博士毕业之后,叶乔波进入北京奥组委火炬传递中心工作,工作重点是为2008奥运火炬传递做好宣传工作。2008年5月29日早上7点10分北京奥运火炬开始在安徽省淮南市传递,北京奥运会圣火礼仪使者叶乔波展示火炬。
叶乔波为中国实现了冬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但她却因滑冰而摘除了半月板。直到现在,她仍在致力于积极推广冬季运动的工作中。 叶乔波为我国冰上运动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她不断努力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更值得钦佩。
叶乔波以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精神创造了中国冰雪运动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乔波精神”也作为当时对体育精神的代表性诠释,和“女排精神”一样,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如今,叶乔波在人生另一条跑道上,继续新的加速、追赶、超越,参与冬奥会筹办、推动“北冰南移、北雪南展”、投身公益活动……在她的故事里,有的不只是那些永不褪色的历史瞬间,还有永不退场的“乔波精神”。[3]
个人生活
叶乔波在1992年就被查出半月板断裂带伤远赴6个国家参加了8场世界性大赛。1993年一名日本专家检查她的膝部后万分惊讶,说你应该马上做手术,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但3天后,叶乔波忍着剧痛,拿下了世界短距离速滑赛全能冠军。
1994年第17届冬奥会上叶乔波为中国代表队夺得冬奥会上的首枚铜牌。在赛后的手术中,医生惊讶地发现她左膝盖的两侧韧带和髌骨早已断裂,腔内有8块游离的碎骨,骨骼的相交处呈锯齿状。[4]"叶乔波精神"一度是被广泛宣传的,叶乔波成了英雄,成了诠释"中国精神"的形象代表。但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是在轮椅上度过的.
社会任职
2017年11月,任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人物专访
推动体教结合 中国足球普及太差
2009年3月8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我国著名女子速滑运动员、前世界冠军叶乔波在驻地接受了人民网体育频道、搜狐体育频道的联合专访。叶乔波就她的两会提案及中国冰雪项目的发展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主持人:您好,想请您简单的谈一下这次两会的一些提案。
叶乔波:我这次写了两个提案,一个是关于进一步推动体教结合进程的这样一个提案,第二个就是,关于建立西部彩票开发的这样一个提案。
主持人:能够具体说一下吗?
叶乔波:跟体育相关的吧,四年前感同身受,就开始着手调研,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体制,并且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的科技奖项。除此而外,我开始在国内,最早是基于人们对举国体制开始表示产生一些怀疑,但是因为我从9岁开始滑冰,一直到拿了23项世界冠军,我觉得我是最大的受益者。可是又看到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所有的运行已经步入市场经济环境了,在这样一个机制下,似乎运动员在他就业期间,其实还是在计划经济这样一个条件下生存。但是当他告别运动队的那一天,他又被迫进入市场运行机制环境下生存,所以这两个本身是特别大的冲突和矛盾,我也是根据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产生了去调研的想法,所以我用了大概一年多的时间研究西方的体育体制,又花了两年多时间进行,比如说我们东北三省过去尤其是辽宁省,是属于金牌工厂,冠军的摇篮,现在已经很落后了,但是他们沉淀了大批的世界冠军,有的十年都安排不了工作,还处于安置状态。到一些沿海的发达地区,像广东、上海、江苏、山东这样的地区进行调研,又发现这个区域的退役运动员的安置要远远比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要好得多。再到西北就更惨,可以说窘境,让我挺震撼的。比如说沿海地区退役的经费,可能多到15万的,到西北就280块钱,就是这个运动员把他最宝贵的青春时间献给了体育,从小就缺失文化,从事专业的运动员几乎都百分之百的有不同程度的伤残,进入社会以后又面临诸多的困难,比如没有房子,要去读书,要去找工作,还要去治疗,这一切的问题全部在一刻,就是他离开运动队大门的这一刻发生,所以我觉得我应该把我的硕士论文创新的观点落到怎么样让退役运动员的生存与发展得到解决。[5]
大概这10万字,我觉得我最大的细微点,就是感到收获最大的就是,我把它也是作为一个提案提交给有关部门,六部位开会研究、讨论,采纳了我其中一个观点,在体育彩票公积金里面提取一部分比例,从此以后就纳入到中央财政支出范畴,这一点第一年就得到了3千多万,从此以后,所有的退役运动员在退役到寻找工作这种过渡期间,起码有的生活保障,包括学习方面的,还有培训。我调研这些部门覆盖面也很广,包括民政部、税务局,还有人力资源、劳动保障、卫生部、教育部,所有所有很多相关的部门。我觉得还是要从根本入手,怎么让使运动员在他从事专业训练当中,就能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和学习,这一点上必须与部门和体育部门两大系统共同通力合作才能实现,所以这次这个提案主要是针对这方面,使他们跟一技之长告别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做支撑,不成为社会的负担,还能够继续发挥特长,继续能够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主持人:因为我们不太了解有些退西部役运动员的情况,你有看到过最让你感动的。
叶乔波:像西部比较怪,他们有些生存环境,打造这些有天赋的运动员,基本上比如柔道、摔跤、举重这样的项目,我在论文当中也分出很多层次,哪些是市场经济最受欢迎的,比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这一类的有特殊的市场运行的功能,但是你说你把举重、柔道推给市场去运作的话,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恰恰在西部地区,这些冠军们没有市场。
主持人:有没有生活的让自己都觉得挺寒心的?
叶乔波:这种案例挺多的,像周春兰、艾冬梅、孙英杰,再往前推,好多举重的运动员,包括柴丽,田径也有很多沉淀下来的运动员。其实我更关注,因为运动员是一个金字塔型的,塔基和塔腰这部分运动员是大部分,只有少数得冠军才在塔尖上,但是他们的经历和我们这些比如拿过冠军的人,实际整个奋斗过程是一样的,他虽然没有那么好的成绩,但是他也同样花那么多时间,同样从小就缺失文化,所以这部分人我更关心,怎么样能够让他们得到足够的培训,在退役前,有关部门能够给予足够的支持。
主持人:在这一次的提案里边,您有说到西部体育彩票。
叶乔波:是因为我们去年在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中央财政资金很有限,如果光只靠资金,而不是利用经济杠杆来拉动西部经济,我觉得是挺难的一件事情,那么大的面积,那么落后的地区,所以我就想,能不能设立一个借助体育彩票、社会福利彩票还有一些小的彩票,能不能创立一个西部开发的彩票,这样主要的收益全部用于西部的铁路、公路、机场等重要的交通设施建设,还有重要的就是西部的儿童教育,西部的学校的开发建设。我觉得只有这样你才能自强、自立,要靠钱来堆的话太难了,所以我写了一个提案。
因为从94年到2010年发第一个彩票以后,我们预计是有6千个亿,而在87年的时候我们还不足2千万的彩票收益,这个跨度我觉得社会融资的力量还是挺大的。
主持人:体育产业化方面您也有一定的了解,当初是什么想法创建了乔波滑雪馆的?
叶乔波:我觉得一个国家的体育跟经济是密不可分的,我当年当运动员的时候,我们都是扛着被褥,还有沉重的冰刀,磨冰刀架、油石,真的把全部东西背起来比我还大两倍的那个包,真的到野外去训练,那个条件非常差,比如说住着剧场,大通铺,或者是上下铺,打的行李嘛。我们在河泡里面训练,后来条件好了一点,但是我在国内还没有在室内训练的场地,我也没有穿上那些新式的武器,服装什么的,所以我在国外看到的情景跟我自身的这种经历差的比较大。看到那些欧美的小孩,2岁就可以去滑冰、滑雪,小到2岁,大到70多岁老人,就是一种生活文化,我就想我们的经济条件现在这么好,能不能也给这些青少年朋友、老百姓也提供这样一个场所,所以我最早是一个创想,只是一个想法。我跟导师说,导师说你要有这种想法你就去写它,因为你爱这个项目,你有很好的经历。最早我的硕士论文选的就是这个题材,但是我也是因为在近水楼台,在清华读完书以后,有机会跟他们一些企业家交流,才有今天的这个梦想的实现。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像刘雨加这些小孩也在我们这里训练过,他们从开始拿起滑板到世界冠军用了短短不到5年的时间,这是多令人振奋的事情,我那时候练了16年才拿了第一块金牌,人家不太费劲从玩开始就拿到单板的滑雪世界杯冠军,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这句话对我来说得以验证,你只是梦想、最初的一个想法,你只是一个毕业论文,最后实现了。而且现在也越来越暖冬了,能够一年四季在冰雪世界里头去娱乐、休闲,我觉得是挺好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足球职业化有一定时间了,您对这个有什么看法呢?
叶乔波:谈起足球,我想全国的专家比我懂的多得多,再加上我本身对足球不是很了解,但是我作为一个专业运动员,从这个视角上去看,我觉得咱们普及程度太差,比如我们在册的足球运动员,就算是体校的那些小孩都算上的话,还不到5千人,作为一个泱泱13亿人口的大国,只有寥寥无几的运动基础,怎么可能谈得上选拔优秀人才呢,而像巴西,可能就是几十万人都在踢足球,这个案例跟我们的冬季项目冰球完全相似,最早我们有16支冰球队,现在只有1支队伍,打比赛就是他一个人打,没有争的怎么办?再一分为二,硬是分出两个队抗衡,怎么跟亚洲国家、欧美的国家抗衡,像加拿大有5千支冰球队,但他们的人口就大概只有2千多万人口,所以我想足球要想抓起,从教育部开始入手,必须得在哪个小学校,甭管男孩、女孩,从一年级开始,至少这一个学期得有几堂课要踢,学校的老师就会在这些孩子当中发现一些人才,有悟性的孩子,让他专门到体育班,提高学生的体育分数线,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够重视孩子的体育运动。我觉得现在小孩,尽管我们那个年代有一点吃不饱、穿不暖,但是我们至少有快乐的童年。现在小孩,周末的时间上下午全部都给用上了,晚上学到很晚,仅仅是一个小学生,我觉得按照我们国家这种建设发展这么快的速度,这些孩子即便是他的意识,他的文化程度、知识水平,能够达到承担国家重任的能力,但是他的身体可能不行。所以我觉得应该从教育部开始抓起,不光是足球是这个样子,所有其他的竞技体育项目都可以从这个当中选拔优秀的人才。
主持人:明年是温哥华冬奥会,您算是速滑的第一人,您能就明年中国队的夺金点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叶乔波:我们这次在大学生冬运会上大获全胜,比上届金牌翻了两番,这个进步是非常大的,尽管可能有些国家没有派最强的阵容,就是绝对的奥运世界冠军来参加,但是至少跟我们自己比是一个非常大的飞跃。第二个特点,我觉得可以说从冰到雪,实现了全面开花的这样一个局面。为什么这么说呢?过去雪实际上有点瘸腿,在我那个年代冰比较强雪比较弱,现在冰和雪都比较强,尤其在雪上,自由式滑雪,老将实力不减,小将紧随其后,而且他们从心理上、技术上、战术上、体能上,所有所有这些方面都有了很长足的进步。
另外新兴的单板比赛,在上一届冬奥会才正式被纳入奥运会项目,这个也是夺金的亮点,我们上了一批青少年小孩。
主持人:刘佳宇,她很小的时候你就知道吗?
叶乔波:对,这个小孩就像我当年的样子剃着短短的头发,也不拘小节的样子,没有顾虑,这个小孩的特点,我觉得最多的她没有那么多杂念,在运动场上你绝对看不出她是女孩,挺可爱的一个小孩。
在短道速滑上,除了王濛,我觉得比去年、前年要乐观的就是又上了一些小将,我觉得在这一点上跟韩国队抗衡还是比以前把握更打了,但是仍然不能忽视韩国队,他们实在太强大了,他是一批一批的上,我们只是几个几个的上,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是不如韩国队。
主持人:中国女队呢?
叶乔波:中国女队跟韩国队确实实力相当,而且在接力项目上我们更有经验,但是因为基于短道速滑的偶然性和机遇性比较强,所以我们真的不能掉以轻心,要把困难、意外想的多一点,而且运动员本身在训练过程当中,就应该强化这方面的训练。比如像我们北京2008年奥运会前夕,体操队就搞过这样的一个测试,他们在大赛上,那么多观众鼓掌、呐喊都没事,但是让自己家人坐到这个场地上去看他们比赛、训练的时候,成绩就霹雳啪啦的往下掉,一定要全方位的、多层次的考虑这些问题,想的周到一些。
花样滑冰,我觉得把握性还是蛮大的,因为像姚滨主打的这支队伍,从一开始只有三对,而且就三对运动员全部进入世界的前六名,就是他带的这批小孩,现在都已经成年了,个儿保个儿,我觉得他的经验还是很丰富的。而且现在像佟健、庞清,年龄也不小了,这个在世界上也是都是难得的。还有张丹、张昊,年轻的选手实力也很强,但愿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再跟欧美抗衡,我觉得把握就更大了。
主持人:能再说一下速滑吗。
叶乔波:速滑我们上了一批小孩,男运动员中于凤桐应该是历届男运动员最强的,在冰上时间也是最长了,成长保持巅峰状态也是很长了。还有王北星、王霏、于静,这些小孩我觉得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特能吃苦,他们最早去加拿大训练的时候,他们夏季就去,因为加拿大的卡尔加里是全年训练的场地,去到那个地方为了租很便宜的地方,他们去的时候房间里什么设施都没有,连被褥都没有,要自己带去,没有床,他们就铺在地上睡觉,就是这样的节省经费,然后希望能练的更长,就跟当初我认了那么多干妈干爸实际上是一样的,节省酒店的费用住在朋友家里,最早这些人仅仅是一个爱好者,是一个滑冰爱好者,后来因为语言交流沟通以后,就慢慢成为朋友了,最后就成了你干妈、干爸了,你就节省一大笔经费,你就可以住到他们家里常年进行训练,我觉得他们这个经历跟我当年有点相似。
主持人:看到自己的影子了。
叶乔波:对,只不过我们那个时候训练时间很短,可能就半个月、20多天,但是他们现在长达半年都可以,所以经过国外教练的训练计划指导,加上我们国内的恢复,心理方面的辅助,我觉得他们这种飞跃还是挺值得总结的。但是我现在冷静的看,我过去一向都在大赛的前一年透支的比较厉害,那会儿不懂这个训练的节奏,只要有机会参加世界比赛就去拿金牌,后来的这些薛瑞红、王曼丽,其实都在重复,我也在有关的媒体,还有跟这些运动员、教练员交流的过程中,建议她们千万不要重走我的路。
主持人:是因为出国比赛机会比较少。
叶乔波:比赛少,你会很珍惜,每一场都去拼,其实那个时候膝关节都已经有碎骨了,离奥运会也不到一年了,还在拼杀呢,现在想来也是很大的遗憾吧。
主持人:当时在现场上没有感觉吗?
叶乔波:没有,你不会想到这些,你也没有这个概念,没有这个意识。
主持人:你对我们后辈有什么建言,有什么祝福,对他们想说点什么?
叶乔波:我觉得筹办奥运会除了加强体能、技能方面的训练以外,各个方面给予这些运动员、教练员更充分的保障以外,运动员、教练员,包括领导,包括周围的人群,都应该不同程度的给他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是心理方面的,要多心理方面充足的准备,因为越是大赛几乎看心理占的比重就越大。
主持人:您觉得比如像之前说的体操,是家长在旁边看,故意制造一些压力,增强抗压性比较好呢,还是让压力稍微的舒缓一下比较好?
叶乔波:当然越大的压力越好了,你只有经历更多的场景才能慢慢的成熟。
主持人:今天是三八妇女节,祝你节日快乐,您也是女性中的佼佼者,您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或者是有什么可以跟我们女性朋友分享的呢?
叶乔波:其实剖析我自己,我觉得从我个人角度讲,我觉得女性还是有相当大的缺陷,为什么这么讲呢?女性天生比如力气就不如男性,她的思维方式我觉得也是跟男性是不一样的,女性比较在乎细节,性格也相对比较脆弱,综合能力我觉得也不如男性,但是恰恰在现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她又承担着我觉得比男性还要大的责任,比如说家庭的义务,理所当然的、天经地义的落到女性的身上,你上对父母、下对孩子,还要横对你的丈夫,在外面还要拼杀,在工作上还要拼打,这个对女性来说生在这个时代的女性应该说压力挺大的,负荷也挺重的。但是正因为如此,我觉得女性还要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学会宽容、理解、包容、善待,只有这样你的心态才能平衡。作为我自己,我剖析我自己,如果说什么事情都是天经地义的话,可能就会遇到不快乐的事情,如果你把事情想的都平淡一些,渴望少一些,那你才会觉得快乐。所以用我们军队领导对妇女的一句建言,我想能够跟广大妇女共享,提倡我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还有家庭美德,其实这三点做起来挺不容易的,但是如果做到这样的话,这个女性不管她长成什么样,是高的、矮的、丑的、美的,她都是漂亮的。
视频
参考资料
- ↑ 叶乔波少将: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络局委员,新浪博客,2017-01-22
- ↑ 中国体坛七大军官:叶乔波女中豪杰(全文),网易体育,2008-01-14
- ↑ 冬奥人物|叶乔波:故事里不只是不褪色历史瞬间,新浪网,2018-11-08
- ↑ 中国体坛三位少将!一人已不在,两人居要职,这军衔的历史太丰富 ,搜狐网,2017-09-26
- ↑ 叶乔波专访:推动体教结合 中国足球普及太差,人民网,2009-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