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祖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吴祖强[1],1927年7月24日生于北京,原籍江苏武进,中国当代作曲家。曾与杜鸣心等合作创作了《鱼美人》、《红色娘子军》等芭蕾舞剧音乐,与刘德海合作了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
简介
吴祖强小学和中学时代在音乐家盛家伦、张定和的影响下立志学习音乐。
1947年入南京国立音乐院理论作曲系,师从江定仙。1950年转入中央音乐学院,1952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1953年赴苏联入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学习。1958年毕业归国,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任助教、讲师。
1970年~1973年任《光明日报》编辑部音乐组长,1972~1974年任中央乐团创作组组长。 1974年返回母校中央音乐学院任教。1978年任院领导小组副组长,历任副教授、副院长,1982年起任院长。
1979年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1985年起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荣誉主席。
1989年12月起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兼博士生导师;
1989年12月至1996年12月任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1996年12月至2001年12月任中国文联副主席。
几十年来,他曾作为中国音乐家的代表,先后赴苏联、英国、捷克斯洛伐克、日本等国家访问,并多次担任国际音乐比赛评委。
吴祖强作有管弦乐、协奏曲、舞剧、大合唱、室内乐、独奏曲等各种体裁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较重要的有:弦乐四重奏、交响音画《在祖国的大地上》、清唱剧《与洪水搏斗》,以及与杜鸣心合作的舞剧《鱼美人》、《红色娘子军》的音乐、与刘德海合作的琵琶、管弦乐队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等。[2]
此外,他曾将著名的传统乐曲《二泉映月》、《听松》改编为弦乐合奏曲,《江河水》改编为二胡与管弦乐队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改编为琵琶与管弦乐队协奏曲,很受观众欢迎。他还创作过一些独奏、独唱曲和电影、话剧音乐。
吴祖强的创作风格严谨,善于从音乐艺术的规律中展开乐思,他一面吸收西欧和俄罗斯古典音乐作曲手法的优秀传统,一面在民族风格、民族特点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力求把这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创作出富有民族气派的音乐作品。 他还通过以民族乐器和交响乐队协奏或合奏的形式,把中国民族民间的音乐构思和交响音乐的手法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除音乐创作外,吴祖强还著有《曲式与作品分析》。
成就及影响
吴祖强的音乐人生在中国交响乐团为吴祖强举行的《八旬回响》——吴祖强教授作品音乐会上可看作是个总结。人们听到了他的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尤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他在苏联留学期间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部分不曾与观众见过面。
新中国成立后,吴祖强成为首批留苏的三名音乐专业学生之一,与指挥家李德伦、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一同赴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留学。音乐会上演出的他这一时期创作的《C大调弦乐四重奏》,在1956年就由莫斯科音乐学院四名教授组成的康米塔斯四重奏团在苏联国家广播电台录音播放,并由苏联国家音乐出版社出版了乐谱。对于一名留学生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殊荣,足见他的成绩优秀。
音乐会上还演出了他的毕业作品:《涂山之阳——与洪水搏斗》(1958年),这是为郭沫若的长诗谱曲的清唱剧,由大型交响乐队、混声合唱、女高音和男中音演出,内容为传说中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的故事。在上世纪50年代,吴祖强就创作出了有如此精致的结构、完美的和声及复调技法的交响合唱作品,无论是管弦乐写作还是难度最大的多声部声乐写作,今天听来仍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精品。
由他担任音乐整体设计、主持创作并作为作曲者之一的舞剧《鱼美人》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以高度的民族性和交响性成为中国舞剧音乐的经典。
《二泉映月》原是民间艺人华彦钧创作的充满了浓郁民族色彩和风格的二胡曲,吴祖强将此曲改编为弦乐合奏的形式,以使国内外的交响乐团和室内乐团都能演奏,使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改编工作在1973年完成,经过艺术加工后的《二泉映月》更具魅力,感人至深,得到了思想和艺术的升华。国内广大音乐爱好者第一次听到这部作品是在1977年中央乐团的一场交响音乐会上,那是“文革”后首次公演世界经典交响乐作品,《二泉映月》与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等中西方古典音乐一起,使现场观众以及千千万万广播、电视观众受到了震撼。1979年,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带领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访华,再一次选中并演出了这部作品。那次音乐会上还演奏了吴祖强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与刘德海和王燕樵合作),这是我国音乐史上首部成功地将民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相结合的协奏曲,融合得天衣无缝,成为典范之作。后来小泽征尔将这两部作品带回美国演出。此后,弦乐合奏《二泉映月》被世界上许多交响乐团演奏,出过多个版本的唱片。
吴祖强的这些交响乐作品,以西洋管弦乐技法表达民族情感,完美的艺术形式与深度的思想内涵相统一,充分体现了民族的魂魄,成为了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至今常演不衰,成为音乐院校教学中的经典范例。
吴祖强留学回国后唯一的选择是回到讲台上报效祖国,他把在苏联学到的西洋管弦乐技法系统地引进中国的音乐教学,编著出版了作曲技术理论教材《曲式与作品分析》及其他一些译著,这些教材被几代音乐学子使用。如今《曲式与作品分析》一书在内地和港澳台地区已出版了十几万册,荣获国家高等院校优秀教材奖。他的音乐创作与教学,为中国主流音乐文化的创建立下卓著的功勋,推动了中国交响乐创作的发展。
吴祖强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院长长达11年。在他担任文联党组书记期间,主持召开了一度拖延了五年未举行的第五次全国文代会。他以当一名教授为荣。他受命到中国文联工作时,如果将行政关系从中央音乐学院转过去便可享受部级待遇,但他始终未转,并且一直坚持教学课务。如今,他的中央音乐学院名誉院长和中国音协名誉主席职位成为众望所归。
吴祖强的威望远及国际音乐界。从1999年起他连任了三届共达6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音乐理事会执行理事,他的出现,使这个音乐界的“国际奥会”、国际音乐界的最高论坛又有了中国人的声音;在他的促使和努力下,2007年的第32届国际音理会理事大会在中国召开。
家庭
吴祖强的父亲吴瀛是著名文物考古学家,善书画,是故宫博物院的创办人之一。吴祖强还有一位作为文学戏剧大师的大哥吴祖光。吴祖强秉承了父亲的艺术气质和组织才能,在其音乐事业中展现开来,使他与大哥共同成为共和国文化艺术界的一代“双璧”。 [3]
温文尔雅的吴祖光,在生活中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的祝寿会上,从香港专程赶来的音乐家、当年的同学卓明理女士“披露”了一段吴祖光与夫人郑丽琴女士的恋爱史,让大家忍俊不禁。当年在南京国立音乐学院上学的吴祖强,对钢琴专业的同学郑丽琴展开了执著而热烈的追求,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他每天中午都会西装笔挺地准时出现在女生宿舍的楼门口,等候郑丽琴,而且经常托卓明理将郑丽琴从楼上叫下来。这真是一幅现代版的“西厢记”速写。吴祖强又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有著鲜明的是非观点,谈起自己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精彩段落被“四人帮”删改得面目全非时,他常常愤而拍案。
吴祖强的侄女吴霜在197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他的儿子吴迎又在公派留学生的选拔中脱颖而出,被中央音乐学院选送奥地利国立音乐学院留学。这两件事都发生在吴祖强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期间。有人说,他应当“避嫌”,但他光明磊落地认为,这是孩子自己成绩突出而应该获得的机会,无原则的“避嫌”无异于一种妥协和交易。吴霜后来留学美国,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女高音歌唱家;吴迎留学后,在罗马尼亚埃涅斯库音乐节和波兰第四十届萧邦音乐节上举行了个人音乐会,在后一次音乐会上,他的演奏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加演达九次之多,被当地音乐界评论为“创造性地发挥了欧洲的传统经验,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吴祖强的一生都是与音乐联系在一起的。他组织了音乐的家庭,又将音乐的种子撒向下一代。无论是作曲、教书、担任领导还是社会活动,吴祖强的人生轨迹,是一条与新中国音乐文化事业发展的平行线。时代就是最有力的见证者。
主要作品
主要歌曲
《燕子》—(新疆哈萨克族民歌改编,艾图瓦尔夫译词,女声独唱及钢琴,1954年于莫斯科首演,1957年由苏联国家音乐出版社出版乐谱。)
《让歌声随著浪花飘荡》—(祖强词曲,女声独唱及钢琴,1953—1992年,见《融汇集》)
影片《12次列车》主题歌(集体作词,女声独唱、混声合唱及管弦乐队,八一电影制片厂,1960年。)
《囚徒之歌》—(以托尔斯泰名著《复活》小说改编的话剧《复活》主题歌,吴祖强、周来作词。男低音领唱及混声合唱。)
《托起明天的太阳》—(南京市立第五中学校歌,叶庆瑞词。获2005年南京市第十一届中学生合唱节优秀校歌评奖第一名。齐唱及合唱,2004年。)
室内乐
《主题与变奏》—(钢琴独奏曲,1954年于莫斯科首演,1958年收入苏联国家音乐出版社钢琴曲集。)
《小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两乐章,1956年于北京首演,1957年音乐出版社出版乐谱。)
《回旋曲》—(小提琴与钢琴,1956年于莫斯科首演,1960年音乐出版社出版乐谱。)
《弦乐四重奏》—(四乐章,1957年于莫斯科广播电台首演,1959年苏联国家音乐出版社出版乐谱。)
弦乐合奏
《二泉映月》—(根据阿炳二胡独奏曲改编,1973—1976年,1977年于北京首演,1979年音乐出版社出版总谱。)
《听松》—(根据阿炳二胡独奏曲改编,1990年于北京首演,见《融汇集》。)
《良宵》—(根据刘天华原作二胡曲改编,1992年于北京首演,见《融汇集》。)
乐器与乐队
《草原小姐妹》—(琵琶协奏曲,五乐章不间断演奏。1973—1977年。1977年于北京首演,1981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总谱。合作者:刘德海、王燕樵。)
《春江花月夜》—(琵琶与管弦乐队音诗,1980年于美国坦格伍德音乐节首演。合作者:刘德海,见《融汇集》。)
《江河水》—(二胡与管弦乐队,1980年于美国坦格伍德音乐节首演,见《融汇集》)
舞剧音乐
《鱼美人》—(中国舞剧,三幕四场及序幕、尾声。1959年于北京首演。1961年、1982年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及日本音乐之友社先后出版不同版本钢琴独奏曲谱。2004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音乐会组曲》管弦乐总谱。合作者:杜鸣心。)
《红色娘子军》—(现代芭蕾舞剧,六场及序幕,1964年在北京首演。“文革”期间作为“样板戏”1970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剧管弦乐总谱。八十年代后部分恢复早期原版本,2004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音乐会组曲》管弦乐总谱。合作者: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
清唱剧
《在祖国大地上》—(交响音画,为大型交响乐队,两乐章,1958年于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大音乐厅首演,见《融汇集》。)
《涂山之阳——与洪水搏斗》—(清唱剧类型康塔塔,为大型交响乐队、混声合唱、女声合唱、女高音独唱、男声合唱、男中音独唱。郭沫若诗,吴祖强摘编唱词。全曲六段,创作于1958年。其中第三段女声独唱《等待》当年曾以钢琴伴奏用俄语在莫斯科演唱,博得好评。2007年全曲在北京首演距作品完稿已49年,见《融汇集》。)
电影、话剧音乐
《12次列车》—(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1960年。)
《费加洛的婚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1963年,北京青年宫。)
《杨开慧》—(五七艺术大学戏剧学院演出,1978年,北京民族宫剧场。)
《风雪夜归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1982年,北京及香港。)
《复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由列?托尔斯泰名著改编的话剧,1987年,北京青年宫。)
《詹天佑》—(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1993年,北京青年宫。)
论著和文集
《曲式与作品分析》—(1962年11月音乐出版社初版,中央音乐学院试用教材,除“文革”期间外,一直未中断发行。1987年荣获国家教委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1994年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取得版权发行繁体字版。2003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发行修订再版。) 《吴祖强选集——霞晖集》—(中国文联晚霞文库之一,文集中选入作者自1945年至1997年间,即七旬前发表于各类报刊文章近200篇约60万字,1997年6月出版。)
《吴祖强选集——融汇集》—(中国文联晚霞文库之一,收入作者部分音乐作品曲谱,作为文集之外另一曲集,2004年1月出版。)
《七老八十集》—(文集,收入作者1997年以来迄今,即七旬后近10年发表于各种报刊出版物的各类文章和文字作品,共计百篇约25万字上下。文集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安排在作者八旬生辰之前问世,以表示庆贺。)
主编丛书
《歌剧经典》—(世界著名歌剧脚本译丛,以西洋歌剧为主,选自十六世纪末迄今古典传统及现代名作共百部,以原文和中译对照,为歌剧爱好者及研究人员聆听、欣赏或工作时参阅。译丛的出版、发行由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负责,该出版社聘请吴祖强及刘诗嵘为正副主编,中译工作由大陆外文专家承担,全部译文已完稿,截至目前已出版发行60馀部著名歌剧,预计两三年内将可完成出版计画。) 《姆钦斯克县的马克白夫人》—(肖斯塔科维奇作曲著名歌剧,普列斯编剧,吴祖强及韩里、黄晓和中译,《歌剧经典》译丛编号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