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三彩烧制技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唐三彩烧制技艺河南省洛阳市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唐三彩烧制技艺起源于唐朝初年,唐三彩作为中国唐代的传统艺术精华,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盛唐时期达到鼎盛期,唐天宝之后,制作数量逐渐减少,到了宋朝,唐三彩基本销声匿迹,新中国之后,又重新发扬光大。

2008年6月7日,唐三彩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Ⅷ-94。

历史渊源

唐三彩诞生于1300多年前的唐高宗时期。中国制陶历史悠久,早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造型精美的彩陶,到了汉代,已经能够烧制深绿、浅绿等颜色的单色釉陶器了。初唐高宗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彩陶工艺又有了新的突破,可以同时多种釉色交错使用,在这个基础上便产生了唐三彩。在唐代,唐三彩主要用于陪葬和室内装饰,生活用器很少见,这与当时的厚葬之风是有直接关系的。唐代国力雄厚,经济发达,统治阶级极尽奢华,有厚葬之风,正因如此,人们大量以唐三彩陪葬,并相互攀比炫耀,客观上也促成了唐三彩的发展壮大。

初唐时期,唐三彩的制作工艺比较简单,品种也较少,多在挂釉后加以彩画。盛唐时期,也是唐三彩的鼎盛时期,品种丰富,制作精美。唐玄宗之后,唐三彩的产量逐渐减少,“安史之乱”后更是使得唐三彩进一步衰落,到了宋代,已经很少生产了,只有一些小作坊还在少量烧制,后逐渐淹没于历史之中。清光绪年间修建陇海铁路时,一部分唐三彩被出土,并运至北京,立刻引起轰动。为区别唐代以前的单彩式或二彩式陶器,经鉴定后定名为唐三彩,唐三彩从此成为盛唐的象征,位列中华艺术[1]瑰宝之中。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遗产的继承和发扬,经过多年的研究,在仿制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并作为国礼赠送给6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为增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友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工艺特征

造型

从唐三彩具体的造型而言,常见的造型有人物形象造型、动物造型和器物造型三大类。就人物造型来看,若按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等级来划分的话,有少女、贵妇、文官、武士、侍女等人物。单就侍女的造型来说,人物的表情有着千差万别。如侍女的形体有胖瘦、立坐之分,其姿态行走,有梳妆、演奏、跳舞之别;就表情看,有喜怒哀伤忧愁之态;共性方面,她们的态度是谦虚而卑微的,因为她们是侍奉主人生活与娱乐的。

从唐三彩女俑的造型看,一般为釉色厚重、面颊丰满、体态丰腴,而肥硕艳媚成为一代美人的标志。因此,三彩女俑都被塑造为“丰颊腴体”的胖俑。大唐盛世,实行了比较开朗和开放政策,这种开放之风也在妇女生活中体现出来。如有的妇女偏爱戎装,有的喜好男装,有的喜爱胡装,虽然爱好不同,但都喜爱娇艳而华丽的服饰。

从唐三彩的动物造型看,马与骆驼居多,马是艺匠更为熟悉并塑造成功的对象之一。它的特点是头瘦臀圆、膘肥体壮、骨肉分明、线条流畅。或饮颈长啸,或低头啃草,或扬蹄奔跑,或驰骋疆场,其中又以雄健奋髦、矫健似龙的骏马尤其出色,可谓唐三彩的珍品。再看骆驼的造型亦十分丰富,一般为昂首阔步、任重道远的模样。有的驮载乐队,有的满载丝绸,都各具神态,它们是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工具。

唐三彩器物的造型质量要求也很高,如碗、盘、瓶、壶,个个玲珑剔透、晶莹可爱。

色彩

唐三彩,其色彩之美至关重要。三彩釉陶的特色就在于高度发挥低温铅釉的性能,运用黄、绿、白、褐、蓝等多色铅釉,做成复杂华丽的装饰。

由于唐三彩的彩釉流动性大,不同颜色的彩釉处于一种互相掺杂、相互融合的状态中,玉石便产生了“异色兮纵横,奇光兮灿烂”的瑰丽缤纷的奇异现象,这种多色彩釉混合的现象,正是唐三彩的奥妙之处,入窑一色,出窑万千,这种窑变形成了一种自然天成的画面。

装饰

就其装饰美而言,有几下几种,一种是图案与彩带装饰。用笔敷各色釉汁画成彩色斜线,由交叉起来的斜线构成网状菱形、方形、三角形图案,或在器物的外壁上划分几个部分,构成不同的图案,有的为竖线,有的为平行线,构成总体规整和谐而又美观的图案。而彩带装饰,是用各种釉彩在器物上画成彩条,经过高温形成条状自上而下的彩带。这种彩带由于器物表面的凸凹与起伏,釉彩的轻、重、浓、淡,相互浸润和流淌,由上而下流淌成一条条斑驳淋漓的彩带,形成变幻莫测,自然天成的垂流条纹,绚丽无比。

一种是搅胎工艺装饰。搅胎亦称为纹胎。这是一种技艺要求较高的工艺。具体是先选用白、褐等不同颜色的瓷土,再把两种不同颜色的瓷土,有规则地搅拌在一起,随即将泥料切成薄片,一层一层叠压和泥块,并用模具拉坯而成形而后入窑烘烧而成。

另一种是多种工艺综合装饰。即在同一器物上把模印、捏塑、贴花(刻花、印花、划花)彩绘等工艺结合运用,形成多姿多彩的三彩艺术。

工艺流程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在窑内经过1000~1100℃的素烧,经过冷却,再于胎上绘以各种釉料入窑进行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950℃。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唐三彩胡人、乐舞、杂技俑中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出唐人生活的多样化、丰富化,可谓千姿百态、色彩纷呈,再现了唐代盛世时中原与边疆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中外频繁交往的情景。

传承人物

高水旺,男,汉族,1958年生,河南省孟津县朝阳镇南石山村人。2009年6月,高水旺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洛阳市申报。

保护措施

2008年,唐三彩传统烧制技艺成功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石山村的唐三彩工艺美术大师高水旺更成为其代表性传承人。南石山村有大小唐三彩生产企业72家,从业人员近千人,年生产各类唐三彩工艺品近百万件,形成了新工艺、仿古工艺和壁画三大类,3000余种产品。

2011年4月19日,高水旺成立了唐三彩研究院和唐三彩数字博物馆[2],积极申请成立唐三彩产业园区和唐三彩博物馆,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搭建起了平台,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认知唐三彩,使其发扬光大,再塑辉煌。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洛阳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获得唐三彩烧制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洛阳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获得“唐三彩烧制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4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唐三彩烧制技艺”项目保护单位洛阳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入选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名单。

参考文献

  1. 艺术 | 中国剪纸 ,搜狐,2021-11-15
  2. 你真的了解博物馆吗? ,搜狐,2018-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