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壮气 |
壮气,汉语词语,读音是zhuàng qì,意思是豪迈、勇壮的气概。
中文名:壮气
拼音:zhuàng qì
出处:《三国志·吴志·甘宁传》等
出处
《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宁厉声问鼓吹何以不作,壮气毅然, 权尤嘉之。”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琊城》诗:“少年负壮气,耿介立冲冠。”
《北齐书·高昂传》:“[高昂]幼稚时,便有壮气。长而俶傥,胆力过人,龙眉豹颈,姿体雄异。”
唐·韩愈 《赠族侄》诗:“我年十八九,壮气起胸中。作书献云阙,辞家逐秋蓬。”
《三国演义》第八二回:“ 先主曰:‘朕正欲观汝壮气。’即命关兴 前往。”
黄兴 《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之前因后果》:“然自此役后,同志不以挫折灰其壮气,图谋再举,弥增激厉。”
堪舆家所称主世代兴旺的土地风水。《新唐书·杜正伦传》:“诸杜所居号杜固 ,世传其地有壮气,故世衣冠。”
局部地域(比如山西南部局部,河南西部局部)中的一项操作内容。
一般多在丘陵区域使用,土葬采用先挖长方形坑,再在一个短边(一般是较高一头,有例外)挖窑洞(放棺材的地方)。棺材放入后,用干草(谷杆)做阻挡物防止填入的土进入窑洞,与填土交替进行,直至基本越过窑洞顶时撬开一条缝隙,点燃高度酒后使着火酒液流入基本封闭的窑洞,引燃干草后填土密封直至封土成丘。据说是因为挖开了大地,放走了原来保存在地下的地气,所以用这种方法予以补充,并使之壮大,故称之为壮气。疑为一种古代对尸体防腐处理方法,但无依据。
解释
1、豪迈勇壮的气概
2、旺盛发达的地气
3、土葬过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