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網絡 的圖片

大奶漿草 中藥名。為大戟科植物飛揚草的乾燥全草。

夏、秋二季採挖,洗淨,曬乾。味辛、酸,性涼;有小毒。

有清熱解毒,利濕止癢,通乳之功效。用於肺癰,乳癰,疔瘡腫毒,牙疳,痢疾,泄瀉,熱淋,血尿,濕疹,腳癬,皮膚瘙癢,產後少乳。[1]

別名:大奶漿草大乳汁草大本乳仔草大號乳仔劃飛揚天泡草木本奶草毛飛揚節節花白乳草奶子草過路蜈蚣、紅骨大本乳子草金花草乳仔草螞蟻草神仙對坐草蚝刈草假奶子草腳癬草貓仔癀

來源

為大戟科大戟屬植物飛揚草Euphorbia hirta L.,以全草入藥。夏、秋採集,洗淨、曬乾。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全體有乳汁。莖基部膝曲狀向上斜升,單一或基部叢生,被粗毛,上部的毛更密,不分枝或下部稍有分枝。

單葉對生,具短柄;葉片披針狀長圓形或長橢圓狀卵形,長1~3厘米,寬0.5~1.3厘米,先端急尖或鈍,

基部偏斜不對稱,邊緣有鋸齒,稀全緣,兩面被毛,下面及沿脈上的毛較密;托葉膜質,

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邊緣剛毛狀撕裂早落。夏季開淡綠色或紫色小花,

杯狀聚傘花序多數排成緊密的腋生頭狀花序;總苞寬鐘形,外面被密生短柔毛,頂端4裂;

腺體4,漏斗狀,有短柄及花瓣狀附屬物。朔果卵狀三棱形,被貼伏的短柔毛。

生境分部

生於向陽山坡、山谷、路旁或叢林下,多見於砂質土壤上。分布於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西、廣東、四川、雲南等省區。

化學成分

全草含黃酮甙類:黃鼠李甙(xanthorhamnin)、槲皮甙,兩種三萜類化合物:蒲公英酮及蒲公英醇。此外,尚含肌醇、沒食子酸等。

藥理作用

  • 1、抑菌試驗:飛揚草水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 2、有利尿和中度致瀉作用。

性味

微苦、微酸,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用於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腸炎,腸道滴蟲,消化不良,支氣管炎,腎盂腎炎;外用治濕疹、皮炎、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

複方

  • 1、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消化不良,腸道滴蟲:飛揚草2~10兩。水煎,分2~4次口服。
  • 2、慢性氣管炎:鮮飛揚草4兩,桔梗3錢。水煎2次,每次煎沸2小時,過濾,兩次濾液混合濃縮至60毫升,加白糖適量。每次服20毫升,每日3次。10天為一療程,連服兩個療程。
  • 3、濕疹:飛揚草2斤,黑面葉4斤,毛麝香半斤。加水4萬5千毫升,煎成1萬5千毫升。根據濕疹部位可選擇坐浴、濕敷或外塗。有感染者加穿心蓮內服。
  • 4、腳癬:飛揚草330克,白花丹220克,小飛揚、烏桕葉、五色梅、扛板歸各110克。水煎2次,過濾去渣,濃縮成1000毫升。搽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目錄

參考資料

  1. 飛揚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