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岛正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岛正满 博士 | |
---|---|
逝世 | 1965年6月26日 | (81岁)
别名 | 台湾淡水鱼之父 |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大島正満 |
假名 | おおしま まさみつ |
平文式罗马字 | Ōshima Masamitsu |
大岛正满(1884年6月21日-1965年6月26日),又名大岛乌秋;本籍日本札幌,东京帝国大学理科大学毕业,是日本研究台湾白蚁、蛇类及鱼类的知名动物学学者。他不但对于台湾淡水鱼类发现与分类都极有贡献,也是台湾独特鱼种樱花钩吻鲑的发现者与命名者。因深爱台湾动物与研究,大岛正满还以台湾白蚁的天敌鸟类之一;乌秋(即大卷尾)作为自己的别名。
求学过程
大岛正满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札幌,在经过基础教育后,他于1904年考上日本最高学府-东京帝国大学,专攻研究理科领域之动物学。1907年,大岛正满的叔父长尾半平前往台湾就任台湾总督府土木局局长。应长尾之邀,他以调查员的身分前往台湾,主要目的是研究白蚁。
20世纪初,以中国清朝南方建筑与日式木造建筑为主的台湾官署建筑,深受白蚁侵袭之苦。诸如设于台北的总督府(旧总督府,今台北中山堂附近)、台湾银行等建物都有相当严重的蚁灾。而因为研究方法严谨,有效提出防治方式,尚在东京就学的大岛正满受到台湾总督府的信赖。也因此,1908年,大岛正满顺利于东帝大毕业后,随即应总督府之聘,前往台湾执掌该岛之白蚁调查与防治的相关工作。
白蚁研究
因台湾与日本气候迥异,如何预防与抑制白蚁是日本殖民建筑所面临的考验之一。而大岛正满正是台湾日治时期台湾白蚁研究的先驱。1909年,他出版台湾有史以来第一回的白蚁研究报告,之后连同栗山俊一组成的台湾白蚁研究团队在1909年-1917年年间,于《台湾总督府中央研究所调查报告》、日本《动物学杂志》、《菲律宾科学月刊》共同相继发表六回白蚁调查报告。该报告主要内容乃针对台湾白蚁对建筑破坏的征兆、防蚁化学药剂研发、木材耐蚁性质研究、引进天敌防蚁法的尝试等等。这阶段,大岛正满还因为白蚁预防方式与日本内地昆虫学权威矢野家干于各种场合展开文献论战,而此论战不但让大岛声名大噪,也成为1910年代初期日本动物学界的热门话题。
因为大岛正满在此阶段研究发现,台湾常见鸟类之乌秋,实为白蚁的天敌,而所有白蚁防治方法中,最有效且环保的方式即大量饲养乌秋。虽然他此提议因实施困难未获防治单位青睐,不过他却因此有了“大岛乌秋”的别名。除了表示热爱台湾动物研究之外,也以“白蚁天敌”自勉。
发现樱花钩吻鲑
白蚁研究告一段落后,1917年,大岛前往美国史丹福大学跟随鱼类大师乔丹 攻读博士[1]学位。同年,大岛的助手青木赳雄在调查宜兰区域淡水鱼类时,于叭哩沙(今 罗东)遇到服务于四季社派出所的津崎友松警察。该基层警察谈到大甲溪上游比亚南鞍部附近的梨山社,有一种类似日本国内之鳟鱼的存在,津崎并送了一尾用盐腌制的该溪特产鲑鱼标本给青木。青木当下即向正于美国史丹佛大学研究的大岛报告,但是大岛当时并无法实际看到该标本,故无法鉴定其种类。
直到1918年大岛回到台湾,亲自检视标本,绘制详细的鱼图,并详述其形态特征,寄给美国的鱼类学大师乔丹博士,两人这才把亚热带台湾的冰河孑遗-台湾鲑鱼介绍给世人,共同发表了这个震惊世界的新发现。
1919年6月,大岛先以日文的报告,发表在当时的《台湾农事报》和《台湾博物学报》上。在此报告用的鲑鱼名称是他和乔丹博士共同命名的,正式学名为Salmo saramao Jordan and Oshima,日文名即为“サラマオ鱒”(Saramao masu)。此学名意指在泰雅族的Saramao部落居住地采得的鳟鱼,此一部落约于今梨山附近。
有趣的是,大岛寄给乔丹博士的报告在1919年11月于美国发表时[2],学名却改为Salmo formosanus。其原因是因为乔丹博士在接到大岛正满的报告后,觉得这个震惊全世界的鱼类学大事,若仅以鲜为人知的山地部落名字命名,恐怕不为外人所认识,故改以台湾为名,日语则称为“台湾鳟”(タイワンマス)
淡水鱼研究
1920年,大岛正满以台湾淡水鱼研究获得博士学位,返台之后仍继续对该学术领域有所贡献。同年,他陆续发表数种台湾淡水鱼新种,1922年-1923年,则专对台湾鱼类整理工作,诸如虾鱼科、鲷科、比目科均有系统研究。
1924年,大岛正满离台前往日本东京高校任教,之后,则以教职为主。战后,则担任GHQ资源局水产课顾问,1965年他病逝于日本,年81。
其他
除了白蚁与台湾淡水鱼研究外,大岛正满对台湾学术界尚有以下成就
相关词条
参考文献
- 吴永华,《被遗忘的日籍动物学者》,1996年,台北,晨星出版社
- 林思玲、傅朝卿,《台湾日治时期建筑防制白蚁研究成果探讨-以大岛正满团队与栗山俊一之研究为主》,2005年,建筑学报。
- 《日本名人大事典》,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