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油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油芒 |
中文名:大油芒 学 名:Spodiopogon sibiricus Trin.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亚 科:黍亚科 族:高粱族 亚 族:甘蔗亚族 属:大油芒属 种:大油芒 命名者及年代:Trin.,1820 |
大油芒(dà yóu máng),学名:Spodiopogon sibiricus Trin.,俗名:山黄管、大荻,异名:Spodiopogon tenuis Saccharum sibiricum Andropogon sibiricus Spodiopogon sibiricus var. tenuis Spodiopogon sibiricus var. tomentosus Spodiopogon depauperatus var. purpurascens Spodiopogon sibiricus var. purpurascens ,是禾本科、大油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秆直立,通常单一,高可达150厘米,叶鞘大多长于其节间,鞘口具长柔毛;叶舌干膜质,截平,叶片线状披针形,中脉粗壮隆起,两面贴生柔毛或基部被疣基柔毛。圆锥花序,主轴无毛,腋间生柔毛;分枝近轮生,小穗宽披针形,草黄色或稍带紫色,第一颖草质,脉粗糙隆起,脉间被长柔毛,边缘内折膜质;第二颖与第一颖近等长,第一外稃透明膜质,卵状披针形,与小穗等长,第二小花两性,外稃稍短于小穗,花药柱头棕褐色,颖果长圆状披针形,棕栗色,7-10月开花结果。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区,以华北地区生长最为普遍;也分布于日本、西伯利亚,在亚洲北部的温带区域广布。通常生于山坡、路旁林荫之下。 大油芒是一种比较高大的饲草,植株高大,产量很高,大油芒可以放牧有可以收割,其营养成分中等。早春时草质幼嫩,马、牛、羊均最喜食。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1]
大油芒形态特征
大油芒是多年生草本,具质地坚硬密被鳞状苞片之长根状茎。秆直立,通常单一,高70-150厘米,具5-9节。叶鞘大多长于其节间,无毛或上部生柔毛,鞘口具长柔毛;叶舌干膜质,截平,长1-2毫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顶生者较短),宽8-15毫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渐狭,中脉粗壮隆起,两面贴生柔毛或基部被疣基柔毛。
圆锥花序长10-20厘米,主轴无毛,腋间生柔毛;分枝近轮生,下部裸露,上部单纯或具2小枝;总状花序长1-2厘米,具有2-4节,节具髯毛,节间及小穗柄短于小穗的1/3-2/3,两侧具长纤毛,背部粗糙,顶端膨大成杯状;小穗长5-5.5毫米,宽披针形,草黄色或稍带紫色,基盘具长约1毫米之短毛;第一颖草质,顶端尖或具2微齿,具7-9脉,脉粗糙隆起,脉间被长柔毛,边缘内折膜质;第二颖与第一颖近等长,顶端尖或具小尖头一,无柄者具3脉,除脊与边缘具柔毛外余无毛,有柄者具5-7脉,脉间生柔毛;第一外稃透明膜质,卵状披针形,与小穗等长,顶端尖,具1-3脉,边缘具纤毛。
雄蕊3枚,花药长约2.5毫米,第二小花两性,外稃稍短于小穗,无毛,顶端深裂达稃体长度的2/3,自2裂片间伸几出一芒;芒长8-15毫米,中部膝曲,芒柱栗色,扭转无毛,稍露出于小穗之外,芒针灰褐色,微粗糙,下部稍扭转;内稃顶端尖,下部宽大,短于其外稃,无毛;雄蕊3枚,花药长约3毫米;柱头棕褐色,长2-3毫米,帚刷状,近小穗顶部之两侧伸出。颖果长圆状披针形,棕栗色,长约2毫米,胚长约为果体之半。花果期7-10月。
大油芒生长环境
通常生于山坡、路旁林荫之下。 喜生于向阳的石质山坡或干燥的沟谷底部,在中国东北草原的一些类型中也有分布。生长迅速,特别在向阳坡或草甸草原,可以形成小片单种群落,也散生在固定沙丘上。在森林区的阳坡,森林破坏和撂荒后可以大量生长,成为植被演替的一个阶段——根茎禾草阶段。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上也可以生长良好。耐盐碱性差。
大油芒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区,以华北地区生长最为普遍;也分布于日本、西伯利亚,在亚洲北部的温带区域广布。
大油芒生长习性
大油芒在中国哈尔滨地区的返青时间大约在5月初。大约10天后进入快速生长期,持续时间一周左右,其后进入孕穗期。栽培时间越长的植株,生长期的生长量增加越快,花期和结种期到来越早。栽培三年以上的大油芒植株群体大约在7月中上旬进入花期,早于栽培两年的植株半月左右,早于当年栽培的植株两月左右。大油芒花期持续时间约50天,花期结束即进入结实期,结实期大约在11月中旬结束,此后大油芒进入休眠期直至次年返青。
生长年限越多的大油芒植株群体,结实情况越好。但不论生长年限如何,当年采收的大油芒种子萌发率均可达90%以上。采收后将大油芒种子贮藏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更能够促进其种子的后熟。 盐碱胁迫对大油芒种子的萌发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相同浓度下的影响程度为:盐碱混合>盐>碱。培养在盐碱环境中的大油芒幼苗株高、根长等增长量均低于未使用盐碱处理的对照组,处理后的幼苗叶片颜色更深,出现一定程度的萎蔫状态。
大油芒种子萌发和幼苗阶段对环境变化相当敏感,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当以人工繁育为主。温度较高,并且光照、水分充足的环境更有利于大油芒种子的萌发。大油芒对于土壤没有特殊要求,但在盐碱土壤绿化中应当谨慎选用。种植在田间的大油芒不需额外浇水,但在生长期给予充足的水分,植株生长更快。
大油芒栽培技术
收割应在花前期进行,因基部茎粗老。留茬高度一般在10厘米为宜。
大油芒主要价值
大油芒是一种比较高大的饲草,植株高大,产量很高,每亩可产青草250-365千克左右。大油芒可以放牧有可以收割,其营养成分中等。早春时草质幼嫩,马、牛、羊均最喜食,随着粗纤维增加,适口性降低,到晚秋草质变硬,马、牛、羊很少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