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射程是指帶電粒子入射到某物質上時,從入射點到終止點的連線在其初始入射方向上投影的長度。帶電粒子與物質原子碰撞時運動方向發生改變,因而射程通常小於路程。重的帶電粒子由於碰撞導致的運動方向改變不大,射程與路程近似相等。[1]
詞語
詞目:射程
拼音:shè chéng
英文:range
基本解釋
1. [range]
2. 快速粒子穿透物質的最大或平均路程
3. 射彈在擊中地面時的位移的水平分量[2]
引證解釋
指彈頭射出後所能達到的距離。
郭小川《向困難進軍》詩:「你們再不要赤手空拳去奪敵人手中的三八槍了,而是怎樣去建造保衛祖國的遠射程的海防炮。」姚雪垠《長夜》二十:「盒子槍的射程不夠。」
計算方法
射高H、射程R與拋射角α的關係
水平方向上運動的最遠距離稱為射程,用R表示對一定的初速,射高、射程與拋射角α 密切相關,以 α 為橫坐標,R 、H為縱坐標,根據公式畫出 H(α) 、R(α) 曲線,射程公式:X=[(v0^2)×sin2A]/g
V0:初速度
A:初速度與水平面夾角
g:重力加速度(g=9.8m/s^2)
有效射程
有效射程(狹義):武器能夠有效命中目標並且能夠有效摧毀目標的距離。
有效命中目標是指:對於步槍彈、穿甲彈之類的需要直接命中的彈丸,必須直接打在目標上,這裡面主要決定因素是精度。比如56半自動步槍在400米外對人體目標基本上難於命中,雖然彈頭在1500米外還有殺傷力,有效射程也定為400米。 有效射程(廣義):武器能夠有效完成作戰任務的距離。
比如同樣發射7.62普通彈的56式班用機槍,在800米距離上都難於命中人體,但是機槍可以用擾亂性射擊壓制敵人,800米也算是有效射程(當然三角架也提高了精度,不過提高有限)。
如果是84式手槍發射的特種彈,鉛底橡膠頭,對人體殺傷距離有就是5~15米,對方衣服太厚就可能影響有效射程。
安裝光學瞄準具一般情況下可以提高有效射程。
使用高精度專用狙擊彈也可以提高有效射程。
戰場風沙小,對彈丸精度影響小,能提高有效射程。
在不同的使用者手中,有效射程不一樣,比如在索馬里土匪手中,AK47都是連發,依靠神而不是依靠準星來引導子彈,有效射程可能只有二三十米。同樣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手中使用得很好的武器,援助越南共產黨武裝以後,被胡亂使用,用中國顧問的話說,就是:「激戰一晝夜,雙方無傷亡」,此時有效射程可以說是「0」。
粒子射程
帶電粒子在物質中運動時,不斷損失能量,待能量耗盡,就停留在物質中,粒子束在平均射程附近有明顯的吸收。沿原來入射方向所穿過的最大距離,稱為入射粒子在該物質中的射程,以R表示。應當指出,「射程」和「路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射程(投影射程)是指入射粒子在吸收物質中,沿入射方向從入射點到它的終止點(速度等於零)之間的直線距離,亦即沿入射方向穿透的深度。而路程則是入射粒子在吸收體中所經過的實際軌跡的長度。一般路程大於射程,路程在入射方向上的投影就是射程。
射程岐離
由干碰撞過程的統計漲落,不僅引起能量歧離,而且還造成粒子在物質中的射程歧離現象,即能量相同的入射粒子束,它的射程長度有一分布,個別粒子的射程是在平均值附近漲落的。
重帶電粒子
重帶電粒子的質量大,它與核外電子非彈性碰撞和它與原子核的彈性碰撞作用,不會導致入射粒子的運動方向有很大的改變,它的軌跡幾乎是直線,因此可以認為射程近似地等於路程長度。
輕帶電粒子
輕帶電粒子射程β粒子穿過物質時走過的徑跡是十分曲折的,能量損失的統計漲落較大,多次散射的影響較大,所以射程歧離較大,而且由於β射線能量是連續的,沒有相應的電子射程,與β射線能譜中最大能量對應的射程,稱為β射線的最大射程 。
單位
射程採用質量厚度為單位,可以避免直接測量薄吸收體線性厚度所帶來的較大的誤差。
參考文獻
- ↑ 射程的解釋|射程的意思漢典
- ↑ 射程(詞彙)_技點百科技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