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巴比肯屋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巴比肯屋村

圖片來自barbican

巴比肯屋村(Barbican Estate)是座落於英國倫敦市中心倫敦城北部的一組大型建築群,是英國粗野主義(Brutalism)建築的代表作之一。整個建築群基本建於一個數層高的基座上(基座內是停車庫和其它基礎設施),基座中間則建有水池,基座的各部分由橋樑連接。

歷史發展

巴比肯屋村坐落的位置原來是倫敦城的古城門之一,叫作克里波門(Cripplegate,直譯「瘸子門」)。從羅馬時代起,這座城門就建有用於屯兵的大型瓮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倫敦城,特別是克里波門區,遭遇到猛烈轟炸,以致於在戰爭結束的時候,這裡原有的建築物幾乎無一倖免。

按照1951年的人口統計,克里波門區的人口只有48人。1952年起倫敦市法團開始審議重建克里波門區,並且在1957年決定在此建造居住用房。

新的建築群被命名為「瓮城屋村」,也就是巴比肯屋村,整個建築群占地約14萬平方米,是由著名現代建築公司張伯倫、鮑威爾與本恩公司Chamberlin, Powell and Bon)以粗野主義義建築的代表作之一,展現了烏托邦式的城市生活空間。於1959年設計,他們力求創建明確分隔私人、社區以及公共區域的空間。最終巴比肯屋村於1982年對外開放。

整個建築群除了高層和三棟包含43層的居民樓外,還包含了巴比肯中心( Barbican Centre )、巴比肯公共圖書館( Barbican public library )、倫敦市立女子學校( City of London School for Girls )、倫敦博物館( Museum of London )、市政廳音樂及戲劇學院( 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 and Drama )等。

屋村在1965年動工,1976年建成,但是相連的藝術中心則要到1982年才全部竣工,並在1982年3月3日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剪彩揭幕。

2001年9月,英國文化部長蒂莎·布勒斯頓Tessa Blackstone)宣布將巴比肯建築群定為「二級文物」(Grade II listed building),列入的理由是整個建築群的規模、整體性和設計的氣魄。[1]。除了巴比肯屋村,其設計師還設計了附近的金巷屋村Golden Lane Estate)。而巴比肯建築群的項目建築師約翰·安拿其後參與設計了位於聖潘克拉斯的新大英圖書館--這裡的屋頂採用了一個紅磚金字形神塔的形式。

巴比肯藝術中心(Barbican Centre)

巴比肯藝術中心是位於英國倫敦的的表演藝術中心,位於市中心倫敦城北部的巴比肯屋村。這是全歐最大的表演藝術中心,啟用於1982年,當時由倫敦市金融城的管理機構,也是英國第三大藝術贊助機構——倫敦市法團斥資一億六千一百萬英鎊建造,相當於今天的五億多英鎊,並由該法團所有和管理。

巴比肯中心主要的大型設施有巴比肯音樂廳、巴比肯劇院、比特劇院、巴比肯美術館及畫廊,以及巴比肯電影院和巴比肯圖書館,此外還有三家餐廳、七個議會廳、兩個貿易展覽館以及多個非正式表演場地。

倫敦必逛免費景點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 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館
  • Museum of London 倫敦博物館
  • Science Museum 科學博物館
  • Natural History Museum 自然史博物館
  • National Gallery 國家美術館
  •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國家航海博物館
  • Tate Modern 泰特現代藝術館

參考文獻

  1. barbican_estate. [2007-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