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東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慕尼黑東站 |
---|
|
慕尼黑東站(德語:Bahnhof München Ost),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的海德豪森區,是當地短途和鐵路長途運輸的重要換乘點。這座配備12條到發線的通過站為德鐵車站及服務轄下最高級別的21座一等站之一,並與慕尼黑火車總站共同成為該市僅有的兩座一等站。
車站的首座接待大樓是根據弗里德里希·布爾克萊因的設計於1871年建成,在當時稱作「海德豪森車站」,用於連接通往辛巴赫和羅森海姆的兩條鐵路線。如今,該站是繼慕尼黑火車總站和慕尼黑-帕興車站之後的巴伐利亞州府第三大長途車站。在短途運輸的運行圖中,它被稱作東站。
在站前(西北側)的奧爾良廣場,可以通過慕尼黑交通公司開辦的巴士有軌電車換乘至市內交通。廣場下方是慕尼黑地鐵3號主線鐵路的車站。這三種交通方式連同城市快鐵均已被納入慕尼黑交通及資費集團的資費區間。其它的市內巴士線則在車站東南側的和平街上停靠。
歷史
車站最初是以「海德豪森車站」的名義,於1871年5月1日隨着經因河畔米爾多夫至新厄廷的鐵路通車而開幕。不久後,至同年10月15日,這條線路得以延伸至羅森海姆。當海德豪森於1874年被併入慕尼黑後,車站於1876年10月15日正式更名為慕尼黑東站。信號所的建造則始於1880年。1898年,經吉興慕尼黑東-戴森霍芬鐵路通車,並於1909年建立了通往伊斯馬寧和慕尼黑-施瓦賓站的連接。後者連同慕尼黑-羅森海姆鐵路於1972年通電,成為首條與東站相連的電氣化鐵路。
從1912年至1924年,新的慕尼黑東編組站在客運車站的東側落成。連同編組站一起,全新的慕尼黑東機務段也於1924年投入使用,取代了客運站以前的機務設施。
1926年5月24日,從貝希特斯加登駛來的820次旅客列車於22:30左右在車站關閉的進站信號前停下。由於機械錯誤,覆蓋它的信號顯示為「允許通行」——儘管已通過的信號箱將其設置為「停車」。另一班814次列車就此撞向立止的列車,造成30人喪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慕尼黑的空襲過程中,車站於1944年4月遭摧毀,其後僅有部分復原。1952年,臨時建造的櫃檯大堂落成。人車同行裝卸設施則於1959年6月22日投入使用。
1972年5月,主線在此中央交匯的慕尼黑快鐵網絡投入運營。如今的接待大樓於1985年開放,而訂票中心也於1999年完成了重新設計。在2008年夏秋季,車站主建築以及相鄰的郵政建築都進行了外牆翻新。
在慕尼黑21項目的方案A中,設想將火車總站與火車東站的西端通過一條四線隧道整合在一起。該方案需要火車東站調整為最多十條(包含快鐵)到發線。作為替代方案B的組成部分,則應在火車總站和東站間設立一條複線隧道,從而無需對月台面積作重大改動。這兩種隧道都可供長途及區域列車通行。所謂的「東站車道場地改造」計劃的依據是1998年巴伐利亞自由州與德國鐵路股份公司之間簽訂的合同。德國聯邦鐵道部於2003年4月29日作為規劃審批程序的一部分,批准了該項目。
對火車東站的改造是2006年5月30日頒布、針對第二主線鐵路所批准的規劃審批程序第3A條的一部分。在10分鐘間隔的框架下,計劃於第二主線對火車東站至洛伊希滕貝格環路間的車道場地進行必要的調整。而東站電子信號所、新建C月台(5道及6道)以及拆除B月台(3道及4道)也是該規劃審批程序的一部分。[1]信號所的首次分部調試計劃於2023年底進行。在第二主線的建設過程中,還將在東站修建一個地下站點。
在車站附近、文化產業園周邊的娛樂場所對於喜歡過夜生活的人而言曾是熱門的流連地。它位於車站東南側的和平街出口後方,緊鄰市分區萊姆畔山,後於2016至2018年間分階段關閉。[2][3]
參考文獻
- ↑ Template:Literatur PDF-File (PDF). [2020-05-1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6-15).
- ↑ Template:Internetquelle Template:Wayback
- ↑ Template:Internetquelle Template:Way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