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戒台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戒台寺[1]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馬鞍山上,始建於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明朝英宗皇帝賜名為萬壽禪寺,因寺內建有全國最大的佛教戒壇,民間通稱為戒壇寺,又叫戒台寺。

戒台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中國北方保存遼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最特別的其是保留了佛塔,經幢、戒壇等遼代佛教中十分罕見的珍品。

2014年12月18日,北京門頭溝區責令古寺景區撤除違規功德箱。

歷史沿革

據戒台寺內現存碑記及參閱有關文獻得知,寺前身為創建於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慧聚寺」,是當時以戒行見稱的智周禪師隱跡之地。

遼代道宗清寧年間,一位名震中外被譽為「鍾普賢之靈,孕凡夫之體」的高僧法均和尚來隱此山。法均於遼咸雍五年(1069年)冬奉詔佐綠金台松務,他於寺左創建了一座菩薩戒壇,廣度四眾,日度數千年,當時不僅遼國管轄下的民眾來此,南方宋土之人來此受戒的也很多。

元代此寺高僧是月泉長老。有碑記《大都馬鞍山慧聚寺月泉新公長老塔並序》,為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立,文中對月泉重新修葺該寺的情況有這樣記載「因茲雲山改色,鐘鼓樓新音,內外雍容,遐邇善末,三五載增修產業,開拓山林,破垣頹屋,無非濟楚」。元末,寺內殿堂及戒壇毀於兵燹

明代宣德年間,司禮太監阮簡等以皇帝所賜金幣「僦工購材,做正殿奉三世佛,左右列十六大阿羅漢,外做四天王殿,左做迦藍殿,右做祖師殿,東西有廡,外廡做演論之堂,居僧之齋、庖、庫廩,糜不具備,外建三門,環以垣。」這次重修工程,是由知幻大師親自主掌的,始自宣德九年(1434年),完成於正統五年(1440年),竣工後由司禮太監王振奏請更名,英宗皇帝賜額「萬壽禪寺」。

清代此寺著名高僧是紫哲公,從康熙年起住此寺四十餘年。從文獻記載上末見清代對此寺有重大修葺記錄,僅在光緒十七年(1891年)由恭親王出資將羅漢堂、千佛閣及北宮(牡丹院)略事修葺。另外,從碑記中可知有許多民間組織起來的「會」,如「地藏會」、「三元大悲會」、「大悲隨心經會」、「廣益米會」、「五顯財神聖會」等等,紛紛在寺內空地建一些小殿,如財神殿、娘娘殿、老爺殿、地藏殿等,使得這座佛寺中出現一些非佛教之殿。

1949年以後戒台寺停止了佛事活動,由北京市園林局經營管理,並開闢為公園。1966年以後,因修理天壇齋宮需用木料,拆除了千佛閣,寺內佛像大部分也於文革期間被毀。80年代以來,該寺經過大修再次開放,並由北京雕塑工廠重新塑了若干佛像。

戒台寺於1957年10月28日被列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中國佛教協會選派僧人進駐。

建築布局

寺院坐西朝東,中軸線上依次排列山門殿鐘鼓二樓天王殿大雄寶殿千佛閣(遺址)、觀音殿戒台殿。其中戒台是中心建築。殿宇依山而築。

寺院建築格局獨特,主要寺院殿堂坐西朝東,中軸線直指距離70公里的北京城,建築樣式基本是遼代風格。從千佛閣遺址往北拐,首先看到一個兩進的四合院,院內幽雅清靜,自清代以來,這裡以種植丁香、牡丹聞名,尤其黑牡丹等稀有品種,更是錦上添花,故稱牡丹院。清恭親王奕欣曾在這裡隱居10年。牡丹院的建築風格別具特色,它將北京傳統的四合院形式與江南園林藝術巧妙融合。寺內的戒壇,其規模是在遼咸雍年間形成的,人們稱其為「天下第一壇」,是中國佛教史上最高等級的受戒之所,雖歷盡滄桑,仍保存完好。

功德箱事件

「中國網事」欄目2014年12月17日播發了《千年古寺內,「功德箱」魚目混珠竟成上市公司「小金庫」》報道,引發廣泛關注。

2014年12月18日上午,門頭溝區區民宗僑辦、區委統戰部、區旅遊委、區公安分局等部門聯合對潭柘寺、戒台寺兩處景區進行了私設功德箱專項檢查整治。

檢查人員約談了兩寺景區企業負責人,責令潭柘寺景區、戒台寺景區撤除全部違規設立的功德箱。今後該區相關部門將不定期進行檢查,確保宗教活動場所的正規秩序。

景區圖庫

參考來源

  1. 戒台寺 之秋, zol論壇,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