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洞結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打洞結拜》,粵劇《打洞結拜》傳統劇。又名《夜送京娘》。
劇目介紹
屬「大排場十八本」之一。趙匡胤因大鬧勾欄院,殺了七十二命,被朝廷繪形緝拿。趙逃到其叔清幽觀老道士處藏身,忽染沉疴,愈後到各處遊玩。偶至雷神洞外,聞洞中有女子叫苦聲音,誤以為叔父不守清規,強搶民女,遂打開洞門,放出女子。經問明原委,方知此女子名趙京娘,因清明節掃墓時被兩強盜搶來,困寄洞中。趙匡胤仗義送京娘返家,為表明心跡,與京娘在神前結拜為兄妹,連夜送京娘回家。
粵劇《打洞結拜》是花臉與花旦的應工戲。清光緒後期國豐年班曾演出此劇,大眼順等主演。民國初年千里駒主演的是梁垣三的改編本。該劇還有傅煒生的整理本,刊入1957年《粵劇傳統劇目叢刊》第九集。另有據光緒五年(1879),以文堂出版的普豐年出頭印錄本,刊入1962年《粵劇傳統劇目匯編》第六冊。另有黃少金髮掘,李墨馨的校勘本,刊入《廣西戲曲傳統劇目匯編》第五十冊。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戲劇的一個獨特稱謂。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1]」、「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戲曲最顯著、最獨特的藝術特點就是「曲」,「曲」主要由音樂和唱腔兩部分構成,辨別一個地方戲劇種主要依靠聲腔、音樂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語言,如:四川的川劇、浙江的越劇、廣東的粵劇、河南的豫劇、陝西的秦腔、山東的呂劇[2]、福建的閩劇、湖北的漢劇、河北的評劇、江蘇的崑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