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木头峪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木头峪乡位于佳县东南部,东与山西省临县曲峪乡隔黄河相望,北与峪口乡(现并入佳芦镇)相连,西与店镇镇接壤,南与坑镇镇为邻。属典型的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地貌,岩石裸露,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佳(县)吴(堡)公路沿西部边缘而过,木头峪渡口曾是佳县水上交通枢纽之一。名胜古迹有明清民居建筑群。面积77.3平方千米,共3084户、12983人(2005年)。[1]

2019年7月19日,木头峪镇入选“陕西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中文名称:木头峪乡

行政区类别:乡

面 积:77.3平方千米

人 口:12983人(2005年)

行政区划

辖木头峪、张家圪劳、曹家坬、杜家元、乔家兴庄、新舍窠、合心圪塔、上坬、下坬、柳树圪券、刘木瓜沟、李家坬、高家山、东山、李家园、高艾家沟、羊圈山、于家山、于家峁、小畔、张家湾、张家畔、前畔、张家元、高家元、元坬则、林家坬、梨山、井畔、牛圈沟、枣树条、薜家畔、高家畔、雷家畔、乔家峁、贺家畔、高李家沟37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乡政府驻木头峪村,距县城18.5千米。

位于县境东南部,黄河岸边,距县城18.5公里。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1.2万。榆(林)吴(堡)公路沿西部边缘而过。木头峪古镇背依大山,唇吞黄河,数百亩枣林环绕其间,古为秦晋贸易往来的水旱码头,素有“好渡口”之称。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27院及古献殿、文昌阁和观音庙各一座。木头峪古色古香的幽雅环境和山水相映的壮观景色,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艺术家。木头峪是探寻秦晋商业文化的一把钥匙,是领略黄河风情和体验民俗文化的理想场所。2004年,木头峪古镇被录入《中国建筑年鉴》一书,2008年,央视《人民是我们的活菩萨》剧组将木头峪定为拍摄基地。

历史沿革

1942年属店镇区,曾设木头峪、刘木瓜沟2乡。1958年设立高艾家沟公社,同年并入店镇公社。1961年佳米分县,设立木头峪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辖张家圪塝、杜家元、曹家坬、乔家新庄、新舍窠、合心圪达、上坬、下坬、柳树圪券、刘木瓜沟、东山、铁芦沟、高艾家沟、于家峁、张家湾、羊圈山、于家山、李家坬、贺家畔、高家山、木头峪、小畔、张家畔、高家元、张家元、前畔、高李家沟、元坬则、林家坬、井畔、枣树条、牛圈沟、薛家畔、乔家峁、雷家畔、高家畔、梨山37个行政村。

历史文化

传说,明朝万历年间,永镇北方之大神真武祖师的化身玉风真人扮作一道人,云游到佳州。见城南双龙岭上天高云淡,清雅幽静,山下黄河奔腾、水流神韵,是一个修身炼气、悟道成真、祭神求仙的洞天福地。于是决意于此灵山宝地建庙设教,道化万民。在众乡民的协助下,建成了西北最大的道观——白云观。道观竣工之日,米脂城下修行的五条金龙将真人驾起,于天宫之上俯瞰全景。真人意外地发现城南40里处黄河东岸的崇山峻岭之巅,有一高约十余丈、宽约五六丈的巨石兀自耸立,形似香炉。炉顶有一金杆杖、银簸箕,把隔河相望的环包木头峪村的三个小山包映射得金碧辉煌,而且每个山包上面都隐约可见形似龙、虎、豹的云雾冉冉升腾,真人不觉一怔,这可是龙脉兴博的迹象。明王朝统治下的万历年间,正由盛到衰,长年的混战使这里的百姓苦不堪言,真武早已厌恶皇权,于是口中念念有词,略施法术,便将巨石上面发光的金杆杖和银簸箕调整了方向,不料,一束余光不小心扫过那一条被称为闯王(李自成)的龙尾。

传说归传说,现实中,木头峪村的村民历来酷爱艺术,出了许多戏曲爱好者。早在民国初年,木头峪的曹家猷就领着由各村组建起来的戏班走南闯北演唱晋剧,曹家猷的戏班在周边地区声名鹊起。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曹家猷及村里的有识之士曹家乐、张振声、张民良等人,合伙创办了“木头峪俱乐部”,后改为“木头峪群众剧团”,聘请山西老教练胡得盛、张本科、雷师、高宝成等戏剧界名流前来木头峪传道授艺。木头峪的年轻人一呼百应,纷纷前来学艺。1943年,木头峪群众剧团到县城演出后,受到普遍赞扬,改为“佳县文艺工作团”。1947年,毛主席转战陕北来到佳县,恰逢白云山九月九传统庙会,主席一行在真武祖师正殿的戏楼上观看了该团表演的晋剧《反徐州》,并赠予该团“与时并进”的锦旗。从此,木头峪剧团更是名扬西北。1953年,佳县人民政府将木头峪业余剧团改为“佳县晋剧团”。

木头峪剧团培养出了一大批文艺界的精英。从木头峪群众剧团成立的半个多世纪里,从木头峪村走出的演员多达400余人,其中名扬西北的就有14人:张明良,著名导演,原延安歌舞团团长;苗公俭,著名导演,先后担任绥德剧团团长、陕西省戏曲院党委书记;张炎正,著名导演,须生;苗林林,武生,原陕西省歌舞团团长;另外还有名武生毛兴,名须生曹锦芬,名正旦曹省玲,名正旦、青衣张英小,名小旦苗迎春,名三花张德胜,名司鼓苗金锁、苗晋仁、苗少峰,名生苗庆丰等。

苗家院(现80多岁苗桂凡家)修建约二百年左右,老大院有民国时的大门内匾“仲连复生”,(传)苗家有人做过佳县教育局长。破四旧时,苗家人把旧书、官鞋交出销毁。老二院的大门内有“莲生贵子”砖浮雕。(传)据说文革时木头峪是全国报了号的地主村。

木头峪剧团历来善演历史剧,特别是《反徐州》《打金枝》《长坂坡》《黄鹤楼》《金水桥》《烈火扬州》《蝴蝶杯》《八大锤》等更是炉火纯青。木头峪的男女老幼个个爱戏,人人懂戏,有戏班来木头峪唱戏,从来不敢掉以轻心,稍有偏差,就有被起哄的可能。

不知是传说神话了现实,还是现实演化了传说。总之,关于木头峪“金光映照,虎踞龙盘”的故事代代相传,经久不衰,而木头峪在演艺界的人才也是一拨一拨,势不可挡如潮水般一浪高过一浪。

视频

《古韵陕西》34、木头峪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