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李太白集》,唐代詩文別集。李白(見「古風」)著。最早有唐李陽冰纂錄的《草堂集》10卷,已佚。宋曾鞏編為30卷集,得詩1001首,雜著65篇,成李集定本。此後版本較多,互有參差。僅輯注李詩者有南宋楊齊賢的《李翰林集》25卷,元蕭士贇的《分類補註李太白集》25卷,明胡震亨校注的《李詩通》21卷等傳世。至清王琦集以上諸家所長,補遺校勘,力收李白全部詩文成36卷本,凡詩1050餘首,厘為30卷,別以序志、碑、傳、贈答、題詠、評語、年譜、外記等為6卷,其中文106篇,詩500餘首,成為李集最為完善的本子。1957年中華書局排印標點出版,1977年再版,補入3篇文章,1981年修訂重版,又抽去3篇文章,補入新輯得詩4首,文1篇。另,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瞿蛻園、朱金誠校注本,名《李白集校注》。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集所收詩30卷,前一部分是古賦和古風,內容多為感傷時事,詠史論人,感情真摯,生動感人,並從中可以看出詩人的精神風貌、思想傾向和藝術觀點。卷3至卷6為樂府,雖多沿用舊題,但都賦予新的生命,構思宏偉,氣勢奔放,想象奇特,詞藻富麗,音節鏗鏘,語言上尤多創造,詩意橫流,表現出詩人的奇特天才與浪漫氣質,篇篇都產生極大的藝術魅力。尤其是其中的《蜀道難》、《戰城南》、《將進酒》、《行路難》、《靜夜思》等,都是極為動人的詩篇,歷代廣為傳誦。其餘詩作各卷大部為古體詩和近體詩,按內容分為歌吟、贈、寄等類,古體中以七言古詩成就最高,尤以《夢遊天姥吟留別》、《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更為人傳誦;在近體詩方面,如《贈孟浩然》、《渡荊門送別》、《送友人》、《聽蜀僧濬彈琴》、《夜泊牛渚懷古》、《登金陵鳳凰台》等律詩,都寫得極為流暢自然,膾炙人口;至於他的絕句,成就之高,在有唐一代中實屬罕見。如《送孟浩然之廣陵》、《下江陵》等篇,由於他高度的藝術敏感,捕捉到了最動人的生活印象和感受,並賦之以詩意,用極其恰當允妥的詩句表現出來,宛如天籟自鳴,無半點雕琢的痕跡,既清新自然,又深厚雋永,給人以無盡的美的享受。
綜觀全部詩歌,反映生活面相當廣闊,內容非常豐富。其中有反映唐帝國極度強大,盛唐時代經濟、文化空前繁榮的景色,也有帝國內部潛伏的種種危機,特別是政治的黑暗,統治階級的奢侈腐化,前者吸引詩人去建功立業,後者激勵他去拯民濟世。如對姜太公、諸葛亮、張良、魯仲連等人的謳歌,借歷史上功臣將相的文治武功形象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表達對權貴的蔑視、憎恨和因不得志而出現的苦悶和憤懣。與此相一致的,還有一部分遊俠詩和遊仙詩,歌頌遊俠的救弱扶傾精神和功成名退的品德,借遊仙指斥現實,寄託自己渴望自由和個性解放的理想。集中另一重要內容,是抒寫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人民的同情,並通過一些寫戰爭的詩,表現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或通過一些寫婦女生活的詩,表現對人民生活的關照和對其不幸的同情。另外,詩人「一生好入名山游」,集中收有其大量遊歷名山大川的詩篇,尤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等最為優秀,歷代為人仰頌。
詩人的全部詩作都氣魄宏大,感情充沛,形象誇張,想象神奇,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和強大的藝術魅力,「落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語),在中國古典詩歌發展史上達到了浪漫主義藝術的高峰,被世人譽為「詩仙」,代表着中國古代詩歌的最高成就,對後世文學產生着深遠而巨大的影響,被歷代引以為中國詩歌的冠冕和中國文學以至中華民族的驕傲,在世界文學史上也廣有影響和崇高的聲譽。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1]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收書以專著為主,少數是全集、選集,以及在科學上有開創性的論文[2],公認的有很高價值的單篇文學作品。以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為主要對象。
視頻
李太白集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文獻的概念,豆丁網,2008-11-13
- ↑ 著作與論文的優勢對比,新浪博客,2011-08-26